大理白族本主活动中体育健身元素分析

时间:2022-10-16 08:24:28

大理白族本主活动中体育健身元素分析

摘 要:通过云南省大理州宾川县村白族本主活动的走访调查,分析本主活动中体育健身元素。阐述本主节是一台男女老少齐参与,集健身、游戏、体育舞蹈、舞龙舞狮、说唱、民族音乐于一体的娱神娱人的白族民间体育盛会。提出在新农村建设中既要保持原始文化形式,又引导民众思想积极向上的建议。

关键词:白族;本主活动;健身;新农村

前言 本主是白族聚居区特有的。本主信仰源于原始社会,发展于南诏,盛行于大理国时期,到元明至极。至今,这种本主信仰在白族地区,仍颇显盛行。“本主”意为“我们的主人”,是“本地福主”或“本境土主”的缩称,是一个村或几个村的保护神。被奉为“本主”的有神佛、菩萨、龙王、君主、将军,各类神灵和民间传说中的英雄好汉等。据调查现包括云南省内,湖南湘西、贵州毕节、四川西昌等地的白族村寨都有本主崇拜现象。本主活动最盛大的要数本主节(亦称本主会),“本主”节无统一日期,主要以“本主”的诞辰、忌日或其他纪念性日期为祭会日期。村中头、邑尾村的本主节在每年正月,本主每年正月初一接出本主庙,正月初五下午回坛,民间俗称“小佛会”。本主节均有一套固定的程序,即请神,迎神、祭神、娱神,本主回归本主庙。在本主节活动的整套程序中,全村老少都参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和祭神的方式。每逢这时村里外出的人员都回家,每家都邀请亲朋好友来做客,客人也会融入身心愉悦的场景中。现在白族本主会不仅是隆重的祭祀活动,也是欢乐的民族节日,更是一特的综合性的民族体育盛会。以村本主节为例,作一分析。

一、大理白族村本主节

村是云南省的历史文化名村之一,位于大理白族自治州宾川县大营镇境内,是洱海东岸的白族聚居村落之一。村分为头、邑尾和中。村中建有两座本主庙,其中头、邑尾村同奉一本主。据县志史料证实,头、邑尾村的本主是白子国时期镇守洱海东岸的首领欧家和,神号佑嗣灵帝。

相传欧首领在村设营盘期间,不仅尽职尽责确保村中的平安,还常常带领部下帮助村民开荒置地、发展农耕,引进外地先进生产技术,推荐村中有识之士到洱海西岸学习先进文化知识,邀请海西一带才华横溢之人到村中交流、传教。欧首领的所作所为深深地感到了村民。为了缅怀和纪念他们的功德,后人就在他当年的营盘附近修建了一座庙宇,在大殿佛台上供奉欧首领金身,上方匾上书写“威震神州”四个苍劲的大字,大殿面柱上书写有一副对联:“本德垂千古千古颂本主德,主恩佑万民万民瞻仰主人恩”。一代代把他敬奉为本主保护神,沿袭至今。组织本主节村里都有严密的分工和具体的安排。

(一)头、邑尾村本主节组织头张、赵、杨三登每年轮流负责组织迎送本主活动(迎送佛像)。三登中轮到组织活动的一登主要负责组织龙狮表演队、装扮小唱队、培训杂项表演队及预算迎送本主会期间的经费开支等。其余二登协助,自行准备接佛用的龙车和组织拉龙车、扎佛轿的人员。莲池会老斋奶、洞经坛的老者们按照佛规礼节积极组织队伍配合迎送佛尊活动,就是年过八旬的老人也手拿红香参加迎送本主。

1.头接佛安排每年正月初一,头村村民吃过中午饭,等接佛各队到齐,就出发迎接神像。走在最前面的是儿童“卫伍队”,他们手持铁链横路前进,接着是少年旗子队、花瓶队、虎榜队、小唱表演队;其后是龙狮表演队;接着是洞经坛、莲池会和接佛老人;最后是拉龙车、抬佛轿的年轻小伙子。接佛队伍浩浩荡荡,锣鼓喧天,耍龙舞狮,热热闹闹来到本主庙。诵经后“起驾、出巡”。将本主及其配神从本主庙里接出,安置在特制的神轿或彩车中,在仪仗队伍护送下巡游进村,所过之处家家摆香设贡,鸣放鞭炮以示欢迎。将本主神像以及两尊配神迎驾到头财神殿。之后的三天内,财神殿内昼夜都有人掌管侍候香火,三登民众纷纷前来烧香供奉,唱念诵辞,祈神赐福,酬谢本主神尊。同时村民还在此耍狮耍龙、演奏音乐、唱歌跳舞,有时还在“行宫”前搭建戏台,演出地方戏剧,娱神娱人,人神共乐。

2.邑尾村接佛安排 正月初四下午,邑尾村村民早早就来到文昌宫,把内外环境打扫的干干净净,张贴对联,文昌宫在村民的布置下呈现出喜气洋洋的氛围。吃过午饭,组织接佛队伍(接佛形式与头相似),又热热闹闹到头村财神殿将本主和两尊配神像迎接到文昌宫。殿内同样有老者伺候香火,邑尾村村民络绎不绝来到文昌宫,焚香秉烛敬拜本主。

初五下午,邑尾村村民耍龙舞狮,敲锣打鼓,恭恭敬敬地将本主、配神神像送回本主宫内。至此,一年一度的村本主节就结束了。

本主崇拜除去为祈求本主保佑全村每家平安、人畜兴旺、五谷丰登外,同时也祈求人丁兴旺。最突出的是每年祭祀本主中最活跃的成员――抬佛轿、拉本主雕像乘的四轮大木车、耍龙、耍狮等项目的几乎都是初婚的男青年。

二、本主活动中体育健身元素的分析

本主节活动既是村里祈求本主庇佑的民族宗教活动,更是全村老少出门锻炼身体的体育盛会。目前,没有任何一种体育运动会,能像白族本主活动一样,在一天内三、四个小时之中,举办包含从十岁左右的孩童到八十以上的老人都积极参与,包括走、跑、跳、攀爬、骑马、游戏等体育元素的同一盛会。

(一)健身走 在本主节最多的活动是步行,一般来回的距离都在3公里以上。这是一年一度的全村老少齐参与的健身走活动。在行走过程中,根据不同的年龄、不同的体力选择适宜的锻炼。

(二)平衡能力训练 在队伍中十岁左右的儿童参加“卫伍队”手拉铁链,十二、三岁的男孩参加旗子队、花瓶队和虎榜队,主要练习平衡能力,手臂肌肉耐力,同时兼有遵守纪律和安全教育。男性年长者参加洞经坛,女性年长者参加莲池会其它的老人排在后面手持红香。老少相互照应,也是白族尊老爱幼的缩影。

(三)游戏 到本主庙,经过经师主持“诵经”后,青年男子要抢先将自己准备好的一块红布披挂在本主木雕像上,待礼佛毕,又抢先将本主抬倒接佛轿或接佛车上,谁先摸到本主、抢到本主就预示得到本主赐予一年的好运、赐予新婚男子贵子。

(四)民族舞蹈(霸王鞭)一路上霸王鞭队一路走、一路唱、一路跳,到本主庙大门前又要狂舞,人们认为只有自己跳得欢、唱得欢本主才高兴,才会庇佑村里。

(五)舞龙舞狮 龙狮队与霸王鞭队相互配合,一路舞来,到大殿前再轮番上阵,尽情狂舞。直至村中老者,诵经完毕,带上香斋,按原路线、原队形返回。

(六)跑马 在接佛队伍出发前,要由先行官骑上快马到队伍到接佛的庙或安佛的庙通报。

三、本主崇拜的发展分析

目前,学术界基本认为本主崇拜发展到人为宗教阶段,还保存着许多原始宗教的特征。从大量的田野调查和研究来看,本主崇拜不但吸收儒、道、佛文化和其它文化的精华,并通过改造、嫁接和重组后形成具有白族文化特征的文化现象。是白族村社文化的主要内容,还与农耕文化密切相关。虽然白族地区手工业、养殖业、商业、旅游业已发达,但本主神的地位在长时间内不会消失。本主崇拜也不会因物质生活的改变和文化教育的提高而马上消失。本主崇拜作为白族文化的标志之一,对白族群众仍有强烈的吸引力,从而成为民族的主要凝聚力。对于白族人来说,本主时时刻刻存在于他们的现实生活中,他们的财运、家业、子女等等都要祈求本主来保护。年青人从严格意义上说对本主少有崇拜行为,但他们都认自己的本主。不难看出本主崇拜中同时存在极强的功利性,本主神像的威严、本主庙殿堂的雄伟、本主庙会中娱神迎神活动的狂热、本主故事的妙趣横生、信教群体的虔诚,这一切只为一个目的。这就是人喜则神欢。都是为了求得本主神祗的高兴,从而更好地庇佑其信士。所谓使“为士者程高万里,为农者粟积千钟,为工者巧著百般, 为商者交通四海”。这提醒在对本主崇拜文化的研究和宣传时,切勿走得太远、太偏。

四、新农村建设与本主文化保护建议

白族地区的建设与发展都要求研究本主文化,运用本主文化,发挥本主文化的积极作用。在白族地区,可以从原始宗教中探索白族的族源、历史、文化、艺术、哲学思想、伦理道德等方面的史影,可以从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和本主崇拜里看到某些尊老爱幼、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热爱乡里和爱护自然环境等行为规范的积极内容,这对于增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安定都有一定积极作用。然而,原始宗教如果和某些迷信活动结合在一起,它对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文化的提高、人们精神世界的解放,却又带来严重危害和消极影响。在新农村建设中既引导好民众健康向上的思想,又保护好原始的民族文化形式。建议如下:

(一)定位白族本主信仰 首先要确认她是一种原始宗教尚存的社会文化现象,这种现象既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演变,又对社会的发展起一定的促进和制约作用。其本质是把支配人们日常生活的异已力量,用幻想的方式予以超自然化、超人间化的结果,是一种唯心主义的意识形态。

(二)弘扬爱国爱乡思想,增强民族凝聚力追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是本主文化的基本思想,也是白族人们的良好心愿。白族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体会到国家统一、繁荣、社会稳定,才是各民族的幸福。虽然将爱国爱乡的思想寄托于本主,但这种思想是纯洁的,是符合白族和人类发展利益的。应当把本主文化和这种爱国爱乡的教育方式传承下去。

(三)继承忠、孝和睦的民族意识和为民族献身的精神 在村中仍保留着纯朴民风,村民很团结、和谐,老年人幸福健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很融洽,各种不良行为和犯罪行为都很少见[2]。保护少数民族传统美德是充实和完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伦理道德观的核心。本主文化中的精华同样可以“推陈出新”。

(四)充分发挥本主文化在村社中的地位 本主庙是白族乡村的文化象征,也是平时村民娱乐场所,是乡村文化、信息的传播中心。可以扩展一些文化娱乐项目,如书法、绘画、体育及各种交流,丰富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五)合理开发民族特色项目,为旅游经济服务 以本主文化旅游为特色,与时俱进,开发一系列的本主旅游资源,既保留本主祭祀的原始性,又使游客玩得开心、吃住舒心、有收获感、有成就感。结合本主节的活动,举办一系列的体育特色项目比赛,安排适合不同年龄段的项目,让每位青壮年男女心中都有一个目标和偶像(或)对手;同时也可以结合旅游酝酿少数民族手工艺品制作比赛。

参考文献:

[1]杨政业著.白族本主文化[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2009年8月(重印):169―171.

[2]董泽清,董林编著.村[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2010,10;53,76―77,113―114.

[3]詹承绪.白族的原始宗教与精神文明建设[J].云南省社会科学,1994年第4期:57―58.

[4]宋恩常.白族本主崇拜刍议[J].云南社会科学,1982年02期:55.

[5]李东红.白族本主崇拜研究述评──兼谈本主研究的方法论问题[J].思想战线,1997年05期.

上一篇:复杂装备虚拟维修技术研究综述 下一篇:浅谈冷季型常绿草坪养护工作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