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龙区适龄儿童脊灰、百白破、乙肝和麻疹疫苗的免疫成功率监测

时间:2022-10-16 07:51:16

卧龙区适龄儿童脊灰、百白破、乙肝和麻疹疫苗的免疫成功率监测

摘要:目的:了解卧龙区适龄儿童接种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乙肝疫苗、麻疹疫苗前后的基础免疫情况,评价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乙肝疫苗、麻疹疫苗免疫效果。方法: 分别采集适龄儿童在接种脊灰疫苗、吸附百白破三联疫苗、5ug乙肝疫苗、麻疹减毒活疫苗前和免疫后1个月血清,监测各种疫苗的基础免疫效果。结果:采集免疫前、后标本各240份,脊灰、百日咳、白喉、破伤风、乙肝和麻疹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00%、96.67%、98.33%、100%、98.33%和96.67%,免疫成功率分别为100%、93.33%、96.67%、100%、95%和95%。结论:卧龙区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乙肝疫苗、麻疹疫苗的基础免疫成功率较高,均达到卫生部规定目标(85%),今后继续做好适龄儿童的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工作,在人群中形成牢固的免疫屏障,阻止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关键词:免疫成功率;监测

【中图分类号】R1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2-0265-02

开展免疫成功率监测旨在考核和评价疫苗的接种质量和效果,找出影响免疫接种质量的有关因素,从而改进接种实施。为规范开展卧龙区免疫预防工作,了解卧龙区适龄儿童完成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乙肝疫苗、麻疹疫苗基础免疫后抗体阳转情况,评价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乙肝疫苗、麻疹疫苗接种效果,为制定免疫接种策略提供依据,根据《河南省2009年免疫规划综合监测方案》的要求,卧龙区于2010年在全区范围内开展适龄儿童脊灰、百白破、乙肝、麻疹疫苗免疫成功率监测,现将监测情况分析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采用重复横断面监测,所抽取调查对象分别进行脊灰、百白破、乙肝、麻疹等免疫规划针对传染病的免疫成功率监测。选择卧龙区新出生的儿童,依据接种卡,按照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取6个街道(乡镇)为监测点,每个点取10个对象,对适龄儿童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乙肝疫苗、麻疹疫苗各监测60人,选择在本次运转中将要开展某种疫苗基础免疫的儿童60人(应确保采集到免疫后这60名儿童的血清),作为该种疫苗免疫成功率监测的对象。如第一个抽中社区(村)的适合对象不能满足所需样本量,则再随机抽取另外的社区(村),补充样本的不足部分,直至完成所需样本量。全区共完成每种疫苗免疫前和免疫后监测240人,采样480份,并按照要求送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检测。

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乙肝疫苗、麻疹疫苗分别为同一厂家同一批号,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1.2方法:按卫生部《计划免疫技术管理规程》(1998年版)[1]要求,填写采集表,应在待测疫苗的基础免疫接种前和基础免疫完成后1个月采集双份血清标本,检测免前及免后相应的抗体水平,需各采血3ml。免前采血要求为:实施基础免疫前1周内采集,且采血对象未患相关疾病,原则上在该疫苗首针接种当天,疫苗接种之前采集免前血。乙肝疫苗监测需选择新生儿(出生后一个月内),免前采血严禁采用脐带血代替。若新生儿母亲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则不作为采样对象。分离血清(血清量不少于1 ml)后于-20℃以下保存,以防蛋白变性,并避免反复冻融。脊灰、百日咳、白喉、破伤风、乙肝和麻疹的免疫效果检测方法分别为细胞中和试验(微孔塑料板法)、试管凝集试验(半量法)、间接血球凝集试验、间接血球凝集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

1.3判定标准:按卫生部《预防接种工作规范》中免疫规划实验室检测判断标准为依据,脊灰:中和抗体≥1∶4为达到保护水平,阳性率≥85%为免疫成功;百日咳:凝集抗体≥1∶20为阳性,≥1∶320者占75%以上为免疫成功;白喉:抗毒素≥0.01IU/ ml为阳性,阳性率≥85%为免疫成功;破伤风:抗毒素≥0.01IU/ ml为阳性,阳性率≥80%为免疫成功;乙肝:抗-HBs浓度≥10mIU/ ml为达到保护水平,阳性率≥85%为免疫成功;麻疹:以血清IgG抗体效价≥1∶200为抗体阳性,≥1∶800为达到保护水平,阳性率≥85%为免疫成功[2]。 所有试验用试剂均由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检测中心提供,抗体水平检测均由省疾控中心完成。

1.4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录入,并进行资料核查纠错;采用Pearson X 2检验法分析,以P

2结果

2.1免疫前后疫苗抗体阳性率比较:共监测接种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乙肝疫苗和麻疹疫苗的适龄儿童各60人,在免疫前和免疫后1个月各采集一次血清。免前脊灰、百日咳、白喉、破伤风、乙肝和麻疹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33%、15%、13.33%、5%、35%和21.67%,免后阳性率分别为100%、96.67%、98.33%、100%、98.33%和96.67%,免疫后阳性率明显升高,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01.54、81.14、87.90、108.57、54.15、69.85,P 值均< 0.01)。脊灰、百日咳、白喉、破伤风、乙肝和麻疹的免疫成功率分别为100%、95%、96.67%、100%、98.33%和95%。(见表1)

是2.2不同性别免疫后疫苗抗体阳性率比较:脊灰疫苗免疫后男性抗体阳性率100%, 女性抗体阳性率100%,百日咳疫苗免疫后男性抗体阳性率96.55%, 女性抗体阳性率96.77%,白喉疫苗免疫后男性抗体阳性率100%, 女性抗体阳性率96.77%,破伤风疫苗免疫后男性抗体阳性率100%, 女性抗体阳性率100%,乙肝疫苗免疫后男性抗体阳性率100%, 女性抗体阳性率96.15%,麻疹疫苗免疫后男性抗体阳性率96.43%, 女性抗体阳性率96.88%, 各种疫苗男 卧龙区经过多年的努力,全区的预防接种工作不断得到完善和规范,预防接种率也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免疫相应疾病得到了有效控制。免疫成功率是评价疫苗接种质量的常用指标,本次监测对象均为按时接种基础免

疫疫苗的适龄儿童,监测结果表明,卧龙区适龄儿童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乙肝疫苗、麻疹疫苗具有较高的免疫成功率,脊灰、百日咳、白喉、破伤风、乙肝和麻疹的免疫成功率分别为100%、95%、96.67%、100%、98.33%和95%,均达到卫生部规定目标(85%)。卧龙区已形成对脊灰、百日咳、白喉、破伤风、乙肝和麻疹有效的免疫屏障,也说明我区适龄儿童基础免疫工作比较扎实,冷链系统较完善,疫苗管理比较规范,接种技术符合要求,接种疫苗后儿童获得了较高水平的保护抗体。男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适龄儿童不分性别在接种疫苗后获得免疫的机会是均等的。

脊灰疫苗的免疫程序按照新生儿出生满2个月进行,3个月、4个月时各接种一次,经过近二十年来的脊灰强化免疫活动,我区脊灰疫苗接种率一直较高,本次监测脊灰疫苗免疫成功率达100%,这也为我区一直保持无脊灰状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百白破疫苗免疫程序按照新生儿出生满3个月进行,基础免疫接种吸附百日咳菌苗、白喉、破伤风类毒素混合制剂,4个月、5个月时各接种1次,共接种3次。这次监测结果表明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的免疫成功率分别为95%、96.67%和100%,均达到了免疫要求,也验证了自1980年以来卧龙区无一例白喉病例发生,百日咳和新生儿破伤风也基本上无病例发生。为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是阻断HBV母婴传播,降低HBsAg携带率的最有效措施。我区从2002年将乙肝疫苗纳入免疫规划,经过近十年的接种工作,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率大大提高,特别是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也有很大的提高,本次乙肝免疫成功率95%高于有关文献的报道[3]。继续提高新生儿乙肝疫苗的首针及时接种率和适龄儿童3针基础免疫的接种及时率是提高免疫成功率的有效途径。近年来麻疹疫苗的接种率逐渐提高,使我区麻疹发病率大幅度下降,特别是经过2009年麻疹疫苗查漏补种和2010年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我区自2010年11月份至今无一例麻疹病例发生,表明在保持高免疫接种率的前提下,免疫成功率的高低是控制传染病发生的关键。本次免疫麻疹IgG抗体阳性率为96.67%,麻疹抗体水平高低与麻疹发病关系密切。进一步提高麻疹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满1岁半儿童首先及时接种第二针,确保麻疹疫苗2剂次常规免疫接种率≥95%,使我区对麻疹形成有效的免疫屏障,为2012年消除麻疹建立良好的基础。

保持高的基础免疫接种率, 必须保持高的免疫成功率,才能有效地降低儿童各种传染病的发病率[4]。为了保持和提高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乙肝疫苗和麻疹疫苗的免疫成功率,今后仍要及时对接种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乙肝疫苗和麻疹疫苗等的免疫成功率进行考核,对人群抗体水平进行监测,对所有易感人群做好各种疫苗的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在人群中形成牢固的免疫屏障[5],以保护易感人群,阻止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继续保持无脊灰状态,实现消除麻疹、控制乙肝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卫生部.计划免疫技术管理规程[M].1998:98-143

[2]卫生部.预防接种工作规范[S],2005:43

[3]沈红.943 名学龄前儿童乙肝疫苗接种效果分析 [J].浙江预防医学,2009,21 (5) :68 -70

[4]何志成,覃振坤.1998-2007年灵山县儿童免疫接种率及免疫水平监测情况分析[J].中国自然医学杂志,2009,11 (3) :164 -165

[5]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疫苗可预防疾病的流行病学与预防[M].9 版.武汉: 武汉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

上一篇:颈椎前路植骨的手术配合 下一篇:老年康复医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