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包重量也该“打折”

时间:2022-10-16 07:49:05

时事前沿

为给中小学生减负,经过对各方意见的征集调研,得出了书包限重的必要性。成都市青羊区教育局于去年10月了“书包限重令”,“书包限重令”明确规定,全区小学、初中学生书包重量限制在学生体重的10%以内;教育部门随时抽查,对超重严重的学校,将追究校长责任。

朋友是做批发生意的,平时忙,对儿子的学习关心不多。最近,因为儿子没有按时完成作业,被老师点名批评并通知家长到校。朋友回家后大动肝火,狠狠教训了儿子一通。儿子哭着诉苦:“作业那么多根本做不完,你看我书包里有多少练习册和试卷。”

朋友对我说:“现在的孩子确实辛苦。不怕你笑话,我昨天偷偷称了一下儿子的书包,你猜多重?16斤。这还不是全部,有的作业本已经交上去了。我儿子十四岁,80多斤,书包重量相当于体重的五分之一。如今,卖什么都得打折,惟独孩子这书包,扎扎实实,一点不打折扣!”

朋友的几句玩笑话,着实耐人寻味。减负,一个老调重弹的话题,“老调”之所以要不时地“重弹”,是因为孩子们的学习负担越减越重!国家不止一次提出减负,而且近几年又推出了新课标实施方案――提倡让青少年在愉悦和实践中进行有效的学习,反对“满堂灌”和“题海战术”,并再三限制辅导教材的出版。

但这些政策一旦到了地方,并未落到实处,青少年的学习时间并未缩短,作业量未减反增。据统计,一所实验小学六年级的孩子,每天上8节课;一所重点高中的学生除每天9节课和3个小时晚自习外,周末还有一天的补习。回家后,众多的作业和各种家教辅导是孩子的另一座“大山”。

其实,学校和家长了解孩子的辛苦,也知道减负的必要。但他们之所以依旧“强迫”孩子在高负荷下学习,只想让孩子考上好高中、好大学,有条好出路。他们觉得只有做够足量的习题,才能适应中、高考,取得好成绩。

书包重量与教学质量真的成正比吗?欧洲有国家对书包的重量有明确限定:不得超过孩子平均体重的十分之一。他们的解释是:过多的知识量足以压跨孩子的个性发展,过多的作业可能造就更多的平庸者。

一位高考状元在总结学习经验时认为:现在的高考题越来越活,一味地泡在题海里很难取得优异成绩,只有把思路打开才能立于不败之地。美国的高校招生有值得借鉴之处:他们的考试注重能力,学生基本猜不中题型和题目。

我国的教育改革正在深化,我们的学校、家长、学生是否也该换换脑子、改改方法,让书包的重量也“打折”呢?■

上一篇:父亲是农民 下一篇:卸了妆的小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