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准靶子 驳出精彩

时间:2022-10-26 03:45:18

[经典导引]

驳论文是以反驳为主的议论文,即在驳倒某种错误观点的基础上,树立自己的正确论点。也就是“先破后立”。驳论文写作有助于提升同学们思辨能力。理越辩越明,多写驳论文更能使我们面对复杂的社会现象进行深入思考。驳论点的方法通常是驳论点、驳论据和驳论证。写驳论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树靶子。即你要打的靶子,也就是你要批驳的观点,把对方的错误观点亮出来,才能有目标可打。在开头亮出错误观点或题目中就提出来。

二、打靶子。即批驳对方观点的错误,可直接驳对方观点的错误,也可驳对方论证过程不严密,或推理错误,或论证不当。可指出对方论据存在的问题。如事实论据虚假、不准确,论据不够等。我们可选其中一点或几点来批驳。值得强调的是有一种常用批驳方法――归谬法,即承认对方观点正确,却得出荒谬结论,从而有力证明其观点错误。

三、分析对方观点危害。既然是错误的,自然有危害。其危害性越强,更让人觉得错误观点应批驳。

四、树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证明你观点的正确,别人观点不对,你的观点又怎样呢,应该亮出来。

五、注意驳论时语言的运用,驳论文也是议论文,是讲道理的,是以理服人,所以我们在批驳对方观点时,不能意气用事,甚至进行人身攻击。应针对不同对象,选择不同感彩的语言。若是敌人,当然针锋相对,毫不留情;若同志之间,观点不同,应委婉含蓄,讲话要有分寸。这应是同学们很难把握,而又特别值得注意的地方。

[佳文示例]

禁止中学生上网对吗?

邢楠

目前不少学生的家长和老师都打起了“禁止中学生上网”的牌子。国家教育部虽然明文规定“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网吧”,但并没有明确指出“禁止中学生上网”,上网与去网吧是两码事。

网络是把双刃剑,但主要还在于个人的自制力,我们不能因为个人主观因素而否定客观上网络的好处。有人曾幽默地指出:“以前的文盲指不识字的人,现在文盲又多了层新的含义,那就是不懂电脑。”21世纪是信息时代,网络信息正处于引领地位,如果连最基本的网络知识都不了解,又怎能跟上社会前进的步伐?

网络具有很高的新闻价值性。例如国内一些大型网站:网易、新浪、搜狐、腾讯等,可以在第一时间收集到各类重大新闻,甚至比收看“新闻联播”更方便、更快捷,为了解国家大事提供了平台,而且还可以针对某一现象发表自己的意见,参与网上多样化的讨论。

网络具有很高的学习价值。一般学习、生活中不知道的问题,到网络上均搜得到。除了常用的翻译网站、百科知识网站、各类教育网站之外,百度等大型网站还开设了“爱问”一栏,有不懂的问题贴在上面,网友共同帮助你解决。另外,如创新作文网等一类优秀习作网,能让你在第一时间内浏览佳作,与同龄人PK,增长写作知识。

网络具有很高的通讯价值。写信邮寄这一方式似乎已在日常生活中逐渐淘汰,人们更乐意网上连络。QQ、MSN、E-mail都是既方便又快捷的连络方式,就投稿来说,直接通过电子邮箱发到编辑部,既省时又省钱。

网络具有很高的兴趣价值。这点自不必说,网络的藏书量是世界上任何一图书馆无法比拟的。在网上看影视作品也非常快捷。世界杯直播赛期间,有些网站特意开设宽频直播赛事系统,并有相关专题栏目,让足球“粉丝”在第一时间内搜集到相关讯息。在网上听歌等也非常方便。

网络还能给人才提供更多机会。不少国外的大学和公司都通过因特网招生或招聘讯息,不少阅读网提供给网上发文者出版的机会,而你制作的软件被人下载还可得到酬劳。

网络拥有的综合价值远不只这些,而中学生学会合理上网确实能给自己的学习、生活、娱乐提供无限的价值空间;同时网络资源大部分都是免费的,这对无经济收入的我们来说是一个很大的益处。

综上所述,对于“中学生上网”不该一棍子打死,中学生上网也有巨大的益处。

[同窗视点]

你从“网络是把双刃剑”“网络具有很高的新闻价值性”“网络具有很高的学习价值”“网络具有很高的通讯价值”“网络具有很高的兴趣价值”“网络还能给人才提供更多机会”等方面大谈网络优势和益处,从而反驳“禁止中学生上网”这一观点,指出对中学生上网不能一棍子打死,论说有理有据,令人心服。(金娜)

[导师点津]

开篇树起批驳的靶子,指出中学生上网与去网吧是两码事,接着直接从六个方面例证网络的价值、好处。继而进一步指出:网络拥有的价值远不止这些,中学生合理上网能给自己的学习、生活、娱乐提供无限的价值空间和经济益处。论述全面、深刻、独到。文章是通过直接批驳论点的方法来确立自己的观点的。最后归纳:中学生上网不能一棍子打死,中学生上网也有巨大益处。把握分寸,说理与例证结合,与现实生活紧紧相连。但若指出中学生上网的一些危害再批驳,效果更好。

[写后札记]

我是一个喜欢上网的人,至少,我不反对上网。现在社会上到处一片“反对上网”之声,这篇驳论文写出了我的心声,写得很畅快,可以说是有感而发。至于具体写作,首先我想应该是用简洁的语言陈述出你所要驳的错误观点,为何错,既而引出自己的观点,然后有理有据、有条不紊地去阐述自己的观点。我将上网的益处分为这几个方面,写完了还是觉得不过瘾,但为了语言的简洁性,只好作简单的论述。所以,一旦找到自己很不服的事情,写起驳文来,自然也就如行云流水般,不谈什么困难了。

[佳文例二]

禁止课间打闹对吗?

汪子钰

班规第三条为:禁止课间打闹。老师、家长和不少同学都持赞同观点,小女子看罢颇有感受。禁止课间打闹对吗?

课间打闹确实有危害,彼此的课间疯狂常引发一些不该发生的事。因打闹相互生气,淡化友谊,气愤、闷闷不乐等情绪带入课堂大大降低了听课效率。彼此由无意的打闹往往会上升到激烈的恶斗,打架斗殴。有的会摔伤,影响人身安全……课间打闹产生诸多负作用,是不是一定要禁止呢?

我认为:课间打闹要适度,不能一概禁止。理由如下:

一、适当课间打闹一下,可以放松自己。步入中学,我们这些所谓整天抱着书本,念着“斯也者也”的中学生,压力可见是非常大的,惟一可以在课间活动一下,可谓身心都relaxing!

二、适当课间打闹有助于我们思维敏捷。前年本县的“神童”,全市高考文科状元,不也是喜欢在课间打闹一下吗?打闹也是一种运动,有助于提高思维的敏锐力。去年我们老家的“状元郎”介绍成功经验时,就有一条是得益在课间打闹一番,思维敏捷,头脑清醒,所以在考场上从来不感到紧张,而且轻轻松松过大关。再比如我们班的悦,他可是一位爱活动,爱打闹的“大虾”,对于数学,从来都是“小Case”。可见,课间打闹也是有好处的嘛。

三、课间打闹一下还可以促进同学之间的友谊。“友谊是天地间最可贵的东西。”这是邹韬奋所说的。在学习重荷下,在竞争激烈的班级里,同学之间都在暗暗较量。同学间见面都很少说话,一下课就乖乖坐在班级里念“斯也者也”。彼此间存在着诸多隔膜,缺乏起码的沟通理解,甚至如同路人。若同学们下课之间打闹一番,这是相互沟通的很好的方式,能逐步加深理解,增进友谊,久而久之,想必同学之间的友谊一定会达到“桃花潭水深千尺”的境界。

四、青春飞扬也是课间适当打闹的显著特点之一。青春是活力的象征,尽管我们已是亭亭玉立的大姑娘,稳重沉着的少年,但我们依然拥有一颗童心,希望可以摆脱“淑女”“绅士”的束缚,能够活蹦乱跳,快快乐乐。在课间适当的打闹中我们似乎找回童年的感受,会使青春更加有激情,活力飞扬!充分展示个性风采。

因此,课间打闹有弊也有利。如果课间打闹适可而止,把握好尺度,又何尝不可呢?课间打闹不能一概禁止。

[同窗视点]

禁止课间打闹是一个较为常见的规定,大家甚至都习以为常了,也没认真想过是对是错,此文绝就绝在驳倒一般人都附和的小事,可谓小事见智慧。你简洁而不失文采地说明了课间打闹的四大优点,语言俏皮,如引用“桃花潭水深千尺”等来增添文章的文采等;开头过渡自然,结尾简明扼要,可谓驳出了精彩。(高南瓜)

[导师点津]

小作者先亮出错误观点,接着分析课间打闹的种种危害,然后亮出自己的观点:课间打闹要适度,不能一概禁止。围绕这一观点从课间打闹可以放松自己、有助于思维敏捷、可以促进同学之间的友谊、是青春飞扬充满活力展示个性的表现。最后指出:课间打闹有利有弊,要适可而止,把握好尺度。观点一分为二,有理有据令人信服。语言简洁明快。

[拓展训练]

时下,不少初中生痴爱漫画书到了疯狂的地步。课上看,课下看,甚至废寝忘食。不听课,不做作业,一心迷恋漫画书。严重影响了文化课的学习。很多班主任、老师和家长强烈要求“严禁初中生看漫画书”。看漫画书确实引发了许多问题,有着许多弊端。可在与同学们的交往交谈中,我却听许多同学说,看漫画书开阔了他们的视野,增长了他们的见识,提高了他们的想象力。拿起你手中的笔,就“严禁中学生看漫画书”这一要求,写一篇批驳文字,为你赢得看漫画书的权力。不少于600字。■

上一篇:我的“1+1” 下一篇:人生的境界(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