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课教中多媒体技术的实用性

时间:2022-10-16 07:32:47

高校课教中多媒体技术的实用性

一、准确掌握与教材的结合点是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的关键

教师如何针对专业课的教学内容、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促进教学信息的承载与传递,使学生的学习条件处于最佳状态,对于提高专业课教学质量显得尤为重要。准确掌握多媒体技术与教科书的结合点,是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信息传递的关键。以《社会保险》课程为例,《社会保险》是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在大学本科教育后期阶段开设的,学生必修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也是实现本科培养目标实施的最高层次和最后阶段的课程。为了既保证学生正确地领会和系统地掌握教材,同时又要激发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欲望。在《社会保险》专业课的“单元模块”教学中,针对教材出版与授课时点的“时间差”所造成的教学内容滞后问题,及时将学科的最新动态写入课程教案,并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设计出多媒体技术与课程中每个教学模块的结合点。例如,选择人口老龄化进程中出现的“空巢”老年家庭、老年人精神慰籍、生活照料、服务、护理养老服务社会化以及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农民工务工时受到伤害的赔偿、社会保险费改税等现实的、前沿的社会问题,分别作为不同单元模块教学的结合点。在确定结合点基础上,通过视频、图片、影像编辑等多媒体技术手段结合制作的教学课件在课堂上应用,引导学生从理论上探讨存在这些社会问题的根本原因和解决的对策,培养了从理论出发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整合其他教学手段合理融入多媒体技术

教师的讲授目标要通过学生的学习才能得以实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课堂中开展多媒体教学,在改善知识的呈现方式,展示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以及再现情境等力面具有其他教学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体现出了明显的优势[6]。在选择多媒体技术进行课件的设计和制作中,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把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放在重要位置。整合其他教学手段合理融入多媒体技术,设计和制作科学的教学课件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显得非常重要。如在《社会保险》中学习社会保险运行机制时,学生对社会保险的财务机制管理、费率、运营方式等内容理解较困难也容易造成概念的模糊。又如,《保险学》课堂教学中,保单的设计、理赔、精算等被学生认为是枯燥无味的内容,通过利用文字、图片、动画、视频等形成立体的、动态的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结合收集到的国内外保险机构管理的相关数据和运营状况及保险事业发展的动态等信息,创造教材难以展现的情景,将教学内容清晰、生动、直观地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从复杂的问题中寻找内在联系,从而把各种信息作综合考察并作出直觉判断[7]。又如,在《国外社会保障制度》课程教学中,通过网络以视频的方式为学习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学习环境。这不仅使学生能较为形象地了解了国外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政治、社会的历史背景和现状,增强对理论的理解,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也使教学重点和难点的顺利突破成为可能。

三、利用课程网络展开“教”与“学”的互动

教学效果是通过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所产生的互动而实现的。从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出发,除了课堂教学,还充分发挥校园网的优势,利用支撑教育服务运营的学校网络教育平台开展网络教学。建立《社会保险》《国外社会保障制度》等课程的网络系统。将前期制作的多媒体课件上传到系统,使学生可以随时学习相关内容。系统里不仅包括讲课提纲、要点提示、案例介绍等教师授课内容,还设立了数据库、问与答、知识园地、国内外学科前沿动态等师生互动的板块内容。学生在网络里不仅能够简捷地收集到课程学习的各种相关知识,还可以针对学习中的难点、疑点和学科前沿动态等问题,随时与教师进行讨论,取得学习的交流和互动。通过对学生的认知和思维反应的观察和了解,分析学生的学习行为和状态,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相关的学习建议,使有限的课堂授课扩展到了不受限制的课外学习,极大地丰富了教学方法和内容。有准备有组织有目的的课堂交流,一定能有效扩大学生的视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且改变呆板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8]。利用多媒体技术良好的交互性,将多种信息同时或交替作用给学生,启发和引导学生合理应用多媒体“辅助”手段更好地接受信息、探究问题、掌握知识,这不仅增加教学信息量,还有利于可展开师生间的课堂互动、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案例分析模块中,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典型的社会保险案例,引导学生寻找出案例中出现的焦点问题,并深入进行评论和剖析,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案。在教学中,教师不断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操作课件,选择课件中对应的知识点,控制授课的内容和速度,对重点、难点暂停或反复播放讲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9]。这样,不仅增加了学生考察社会保险制度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真实事件的机会,从中了解社会保险政策制定到实施效果整个环节的实际状况。还可以巩固社会保险专业课程的基本理论和熟悉相关的实用性知识。另外,在把握整体教学内容和方向的同时,要进行个别教育、因材施教,针对学生自身的特点和学习情况分别予以正确的引导和点拨[10]。总之,专业课程网络系统的利用与建设,不仅克服了教材内容相对滞后的局面,同时也为专业课程建设的创新改革铺设了师生共同参与的平台。

四、多媒体教学应注意的几个方面问题

多媒体技术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如何做到正确的应用,使之更好地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建议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在大量的信息中应做到“取舍得当”。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多媒体教学更易于控制教学进度,在调用知识的快捷性、保证准确性、避免错误、减少文字书写、增加信息量等方面具有突出优点[11]。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的多媒体课件,并不是用得越多越好,要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特点而定。对于教学中多媒体大量的信息,应做到“取舍得当”。2.重视学生的科学性的培养。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和制作,应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体现把培养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放在重要位置的现代教育思想,树立以“启发式”教学为核心的先进教学观念[12]。在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中,由于多媒体教学进程速度较快,学生课堂的思考和一些重要的内容会被忽视,这不仅降低教与学之间的转换效率,也会挫伤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更要加强教育技术理论等知识的学习,应清醒认识到多媒体技术在教学应用的实践中,只有与传统的教学方式互相汲取优点、扬长避短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3.不可忽视教师的主导性。多媒体技术作为教学的一种辅助在与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的实践中,应坚持教师始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组织者。教师要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求知,使“教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变成“教师带着学生走向知识”[13]。将多媒体形式与必要的板书相配合,给学生留出深入思考问题、详细记录笔记和向教师发问请教的时间,以利于知识的消化和理解。4.教学中多媒体技术是否运用得到位和充分发挥其作用,还取决教师对掌握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充分认识、基本动手和设计能力的不断提高。先进的教学媒体只有为先进的教育思想服务,它才具有目标和出发点,具有自由广阔的创作天地,具有活的灵魂[14]。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多次强调指出,要把积极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动力,首先要在高等院校普及和应用以多媒体为核心的教育技术。作为新世纪的教育工作者,必须把最先进的信息技术作为教育的工具紧跟科学发展的步伐,及时解决多媒体教学中的问题,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准使之适应现代教育技术的要求。

作者:高飞 石岩 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上一篇:医学生生命教育论述 下一篇:谈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