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来我国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文献评述

时间:2022-10-16 07:03:43

近十年来我国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文献评述

[摘要]本文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分析了目前我国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及研究动态,从研究内容、方法及总体上概括校本课程开发的特点,从理论体系、学校、教师及合作四个方面对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前景提出展望。

[关键词]校本课程开发 学校 体育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1-0246-01

一、我国校本课程开发理论研究的现状

在我国,校本课程开发起步相对较晚,还处于尚未成熟的阶段。近些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特别是2001年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的“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更是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政策上的保证,人们开始对以校为本的学校、教师发展策略等各个方面给予极大的关注,使校本课程开发成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研究热点之一。

二、国内对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方面的研究动态

(一)对体育校本课程开发与体育教师发展方面的研究。杨洪辉等认为体育教师队伍素质与课程开发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必须加强体育教师的职后教育和校本培训,不断提高科研能力,提倡共同合作,积极参与课程开发。刘彤,郑伟认为体育校本课程开发中部分教师积极性不高,甚至出现规避现象,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教师在体育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激励教师机制及应对的策略。

(二)对体育校本课程开发过程方面的研究。杨占明提出体育校本课程开发过程的五个环节,并就各个环节进行了深入探究,提出了科学的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章扬安提出江苏工业园区星海学校游泳课程的开发经历了可行性评估、确定目标与计划、组织与实施、评价与完善等步骤,说明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要注意坚持科学性、可能性、实效性,并体现出开发的阶段性特征。

(三)对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理论方面的研究。董翠香(2006)对三级课程管理模式进行深刻的剖析,从纵向和横向上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对校本课程理论的发展演变过程进行阐述。楼兰萍认为,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在国家课程标准指导下,根据各学校自我设计个性化课程的过程,它将有助于学校更好地实现体育课程目标,形成办学特色。

(四)对地域性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方面的研究。任涵等(2005)提出在体育健身方面,少数民族有很大的地方特色和优势,其特色如果能与校本结合,会使学生健身锻炼的方法更有特色。王小垒等总结出江、浙、沪三地区部分高校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以期为促进长三角地区的教育合作以及为高校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提供参考。

(五)对体育校本课程资源开发方面的研究。王兴波认为当前应从学生个性发展出发,寻找渠道,从教学中、从学校周边环境中、从信息资源的收集和处理中获得新的课程资源。吉建秋从课程资源的类型和内涵出发,划分校本课程资源的存在形式,使体育课程资源中的显性资源明确地呈现了出来,严格按照体育课程资源开发的方法提出了我国体育课资源开发的实施策略。

三、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的主要特点

(一)从研究整体看:对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很大程度上还局限在微观探索,从而缺少宏观的整体把握。

(二)从研究内容看:研究的侧重点集中在对校本课程开发必要性的论证和阐述,而对我国实施校本课程开发研究中所遇到的现实性问题给予的重视相对不够。

(三)从研究方法看:目前我国对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理论方面的研究较多,但具有特色性“校本”色彩的实证性研究相对较少。

四、体育校本课程研究的展望

(一)教育理论是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的基石。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纵深发展,不能仅仅满足于表面的热闹和浅层次的阐述,最为根本的任务是在深入研究基础上做更深层次的理论概括,夯实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基础建设”。

(二)学校是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的基点。众所周知,不同区域或学校的条件千差万别,这正决定我国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所必然具有民族差异、文化差异、地域差异。我们应该以学校为研究的基点,深刻地认识到每所学校自身的情况,结合优势和特点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课。

(三)教师是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的生命力。作为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生命力的体育教师,应积极理性地投入到体育教学活动中,推动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稳步前进。体育教师面对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应主动地认识到角色的变化。

(四)多方位合作是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的突破点。合作是指个人之间和群体之间为达到共同目标,彼此配合协作的行为或活动。校本课程开发不仅仅是学校内部的事务,它更应该是全社会都参与的事,我们要努力加强体育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全社会的交流与合作,运用团队的方式、集体的力量开发校本课程。

【参考文献】

[1]杨洪辉.影响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教师因素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3,12.

[2]杨占明.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6,9.

[3]章扬安.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初探[J].中小学教材教学,2004年,第32期.

[4]董翠香.体育校本课程导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5.

[5]任涵,王润平,张建华.甘肃省少数民族民俗活动中养生健身行为与“校本化”课程建设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5(4):19.

上一篇:中医药学研究生意志品质缺陷及应对方法 下一篇:生态学教学模式改革中科研专题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