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发特质推理中性别刻板效应的研究综述

时间:2022-10-06 05:50:54

自发特质推理中性别刻板效应的研究综述

[摘要]自发特质推理是内隐社会认知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近年来研究者主要探讨性别刻板印象对其的影响。文章就自发特质推理中的性别刻板效应的国内外的一些相关研究进行概述,发现性别刻板印象对自发特质推理的影响主要通过它对自发特质推理的阻碍作用体现出来,而没有体现出促进作用。

[关键词]自发特质推理 性别刻板效应 促进机制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1-0236-02

引言

日常生活中,当人们观察到他人的行为时,常会自动地、无意识地推理其人格特质,这个过程被称为自发特质推理。目前对自发特质推理的研究主要聚焦在行为等外部影响因素上,随着内隐社会认知概念的提出及相关研究的发展,该领域研究的焦点开始更多地转向探讨来自个体内部认知因素的影响。其中比较成熟的主要是探讨来自个体内刻板印象的影响,即考察自发特质推理中的社会刻板效应。而在社会刻板印象中,性别刻板最具典型性和代表性,一直以来都是研究者关注的重点。文章就自发特质推理中的性别刻板效应的国内外的一些相关研究进行了整理和概述。

一、概念及研究范式

自发特质推理(spontaneous trait inference,简称STI)是指在没有确定的目的去推理特质或者形成关于他人印象的情况下,当观察者注意到他人的行为时,进行的特质推理。如,当我们看到“秘书还没看完这本书就解决了其中的谜题”,就会自动地推理出他是“聪明的”。它具有缺乏意识、缺乏控制、缺乏意图和有效性等特点。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研究者使用了不同的范式对自发特质推理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其中应用最早的是线索回忆范式,Winter(1984)在其研究中设计了两种任务,被试的主任务是对数字序列进行记忆,干扰任务是朗读隐含特质的句子;研究结果显示回忆特质句子的成绩比语义和非线索回忆的成绩要好,从而为自发特质推理的存在提供了证据。Uleman和Roman(1996)使用错误再认范式证明了自发特质推理的存在,在实验中分别向被试呈现隐含特质和不隐含特质的行为句子,比较被试再认时的错误率和反应时;结果显示,相比控制句子,再认特质句子后探测词的反应时会更长,错误率也更高。Skowronski(1998)使用重学节省范式为自发特质推理的存在提供了证据,研究中先呈现给被试一些人的照片和描述照片的句子,句子中都隐含特质,并要求被试进行熟悉;然后让被试学习照片――特质配对,产生一种重学配对;最后要求被试以照片为线索回忆对应的特质,结果发现了很强的重学效应。近几年来,对自发特质推理的研究中探测词再认范式的使用最为广泛。在范式中,呈现给被试一些隐含特质的行为句子(特质句子)和不隐含特质的行为句子(控制句子),每个句子后面都紧跟一个探测词,被试的任务是尽可能快而准确地判断出探测词是否出现在之前呈现的句子中。实验中,探测词是特质句子中隐含的特质。Uleman和他的同事(1996)指出,当被试在编码行为句子时自发地推理了一个特质,那么做出特质词不在行为句子中的判断将变得相当困难。其假设是编码时相关特质的激活会干扰到之后的再认任务,特质句子会比控制句子造成更多的错误和更长的反应时。

二、自发特质推理和性别刻板印象

迄今为止,对自发特质推理的探讨一直都聚焦在外在行为上,很少关注行为者的其他特征。现实生活中,人们对行为者的了解远比对其行为了解得更多,社会类别例如性别和职业等信息,都可以作为观察者快速了解一个人时所使用的突出特征。基于这些特征,人们会自动激活与之相应的刻板印象。刻板印象是指社会上对于某一类事物产生一种比较固定的看法,也是一种概括而笼统的看法。研究者指出,刻板印象是一种“群体――特质”联结,“语义网络模型”认为人们倾向于将某个群体和关于这个群体的刻板印象联系在一起,构成一个具有相互联系的语义网络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不同的概念之间根据语义联系的强弱可以相互激活,由于各类群体和描述该群体的特质在语义上联结更为强烈,所以描述群体的特质更容易被该群体激活。也就是说,相比行为人们更愿意使用特质词来表示性别刻板印象从而去描述男性或者女性,如人们会用“胆大的”“粗鲁的”等特质词来形容男性群体,用“温柔的”“善解人意的”等特质词来代表女性群体,这样我们对某个群体的刻板印象中就包含了特质概念。性别刻板印象与特质在概念、内容上都有了联系,这就为探讨性别刻板印象对自发特质推理的影响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社会认知双加工模型”指出,刻板印象能以内隐的方式影响个体自动化的社会认知行为,而且这种影响基本上无需意图,很少需要认知资源。那么我们可以推断刻板印象很可能以内隐的方式影响个体的自发特质推理。鉴于此,一些研究者开始着重考察刻板印象对自发特质推理产生的影响,而其中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常常是研究者关注的焦点。

目前,探测词再认范式是考察自发特质推理中的性别刻板效应时运用比较广泛的范式。研究过程中,行为者的行为、性别等社会分类信息以及对应类别的刻板印象都得到了关注。研究者通过使用表示性别的社会分类信息激活个体对男性或女性群体的刻板印象,然后进一步探讨激活的性别刻板印象对个体理解隐含特质的行为句子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实际操作中,在给被试呈现的特质句子之前会先呈现一个表示性别的社会分类信息,用来指代男性或女者。Akrami等人(2006)指出,当人们看到表示性别的社会分类信息时会自动激活性别刻板印象,这其中也包括特质刻板印象,即激活的性别刻板印象中包含特质内容。之后呈现的特质句子中也隐含了某一特质,这样根据激活的性别刻板印象中包含的特质和特质句子中隐含的特质的一致性可以构成三种条件:性别刻板一致条件、性别刻板不一致条件、刻板中性条件。研究的基本假设是:在性别刻板一致条件下,即当表示性别的社会分类信息激活的性别刻板印象中包含的特质和特质句子中隐含的特质一致时,激活的性别刻板印象会促进被试对行为的自发特质推理;在性别刻板不一致条件下,激活的性别刻板印象会阻碍被试的自发特质推理;刻板中性条件下,激活的性别刻板印象对被试的自发特质推理没有影响。其中,一般将刻板中性条件作为基线水平,通过将被试在性别刻板一致条件、性别刻板不一致条件下再认句子之后探测词的反应时分别和刻板中性条件下再认句子之后探测词的反应时进行比较,分析其差异来探讨性别刻板印象对自发特质推理的促进和阻碍作用。

三、自发特质推理中的性别刻板效应

性别刻板印象是指社会对男性和女性角色持有的一种比较固定的观点和期望,是基本的社会刻板印象。对刻板印象的已有研究显示,在自动化的社会认知过程中,刻板印象产生的影响不仅是阻碍的,还有促进作用。据此可以推断自发特质推理作为一种自动化的社会认知行为,刻板印象在这个认知过程中的影响也应该是两方面的,即刻板不一致的信息会对自发特质推理产生阻碍,刻板一致的信息会对自发特质推理产生促进。Gonzalez和Todorov等人采用重学节省范式探讨了性别刻板印象对自发特质推理的影响。在实验过程中,同时呈现给被试行为者的照片和包含行为者姓名的行为句子的配对。根据照片中行为者的性别和行为句子隐含的性别的一致性构成了两种条件,即性别刻板一致条件、性别刻板不一致条件,又将照片和中句子配对,构成了性别刻板中性条件。实验设计分为学习和测验两个阶段,在学习阶段中,将所有的照片――行为句子配对按随机顺序呈现给被试 ,呈现时间为5s,要求被试熟悉这些配对。在测验阶段中,将之前呈现过的照片与特质词进行组合,组成照片――特质词配对,然后将这些配对随机呈现给被试,要求被试根据当前照片判断配对中的特质词是否之前的行为句子中出现过。对被试在三种条件下的再认特质词的错误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性别刻板不一致条件下,刻板印象阻碍了被是对指向特定行为者的自发特质推理;而在性别刻板一致条件下,刻板印象没有促进被试对指向特定行为者的自发特质推理。显然在Gonzalez等人的研究只发现了其中的阻碍作用,没有发现促进作用的存在。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张庆(2008)通过探测词再认范式探讨了不同启动条件下性别刻板印象对大学生自发特质推理的影响。该实验是一个混合实验设计,被试间变量是启动方式,分别为性别分类标签和男性、女性的照片。被试内变量是句子类型,根据行为句子之前的启动方式中表示的性别与句子描述的性别的一致性,构成了性别刻板一致、性别刻板不一致和性别刻板中性三种条件,同时还加入了控制句子作为判断被试是否进行自发特质推理的标准,组成了四种句子类型。在实际操作中,先给被试呈现一个性别分类标签(男、女)或者是一张男性或女性的照片,在33ms之后自动消失,紧接着呈现行为句子,最后呈现一个探测词。对性别分类标签启动方式下被试再认探测词的反应时间进行分析,结果只显示在性别刻板不一致条件下,性别分类标签激活的性别刻板印象阻碍了被试的自发特质推理。而在照片启动方式下,当性别刻板不一致条件时,照片激活的性别刻板印象阻碍了被试的自发特质推理;同时在性别刻板一致条件时,照片激活的性别刻板印象对被试的自发特质推理产生了促进作用。

四、小结

近来,有关自发特质推理的研究主要探讨的是来自刻板印象的影响,其中的性别刻板效应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就自发特质推理中的性别刻板效应的研究,目前已经得到了一些共同的结论,即性别刻板印象对自发特质推理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它对推理过程的阻碍作用来体现,其中没有发现促进作用。其中出现的阻碍作用可能是由于刻板印象的维护机制导致的;未出现的促进作用可能是由于实验中对性别刻板印象的激活程度不够,导致了刻板一致条件下推理没有得到促进。

虽然已有不少研究探讨了性别刻板印象对自发特质推理产生的影响,但在某些方面仍有待于拓展的地方。在研究对象上,针对不同年龄阶段被试的研究很少,以往研究多以大学生作为被试;在研究内容上,可以探讨性别刻板和自发特质推理的交互作用,进一步了解推理中的性别刻板效应里是否存在二者的相互作用;在研究方法上,可以引入Erp、fMRI等技术来研究特质推理,从而有助于了解自发特质推理中性别刻板效应及其脑机制。

【参考文献】

[1]Uleman,J.S.,Newman,L.S.,& Moskowitz,G.B.People as flexible interpreters:Evidence and issues from spontaneous trait inference.In M.P.Zanna(Ed.),Advances in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San Diego,CA:Academic Press,1996(Vol.28,pp.211-279).

[2]McKoon,G.,& Ratcliff,R.Inferences about predictable events.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Learning,Memory,and Cognition,1986,12,82-91.

[3]Maass,A.,Cadinu,M.,Boni,M.,& Borini,C.Converting verbs into adjectives:Asymmetrical memory distortions for stereotypic and counterstereotypic information.Group Processes and Intergroup Relations,2005,8,271-290.

[4]王沛,康廷虎.刻板印象与特质建构关系的实验研究.心理科学,2004,27,337-339.

[5]Banaji,M.R.,& Hardin,C.D.Automatic stereotyping.Psychological Science,1996,7,136-141.

[6]Todorov,A.,& Uleman,J.S..Spontaneous trait inferences are bound to actors’faces:Evidence from a false recognition paradigm.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2002,83,1051-1065.

[7]张庆.儿童青少年自发特质推理的发展特点及其性别刻板效应(硕士学位论文).山东师范大学,2008.

上一篇:浅议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下一篇:中医药学研究生意志品质缺陷及应对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