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势的父母总是有理,但是无情

时间:2022-10-16 06:12:22

强势的父母总是有理,但是无情

我的朋友发过这么一则微博:小时候一二年级在农村上。姥姥总在下雨的时候来接我。牵着我走过已经起风的麦场。她的偏襟粗布褂总是洗得发硬,有肥皂的清香。她的手心总是刺刺的,却温柔抚过我生病的额头。记得这些温暖的瞬间,记得被这样小心爱护过,就能够攥着拳,再多走很久。

――我看完了,心里难过了很久。

这种难过混合着惆怅空落,跟看见邻居挎个爱马仕还不同。自从这两年微博上流行“晒”,摆拍的幸福早就不值一晒了,一句“秀恩爱,分得快”简直百发百中。而也正是这两年,渐入中年的我们,一只脚跨进了温良恭俭让的行列,遇事不再欣喜若狂或撕心裂肺地昭告天下,内循环几番后,淡淡吐露的只言片语倒是有了几分微言大义的隽永意味。我知道最近朋友接连遇到不顺遂的事儿,这样隐忍的表达令我心里颇有几分痛惜。

好吧,难过其实也是因为,被打动了。好像某年某月某一天,回忆的天线忽然接上了一段老电波,而那些隔空传来的信号,给了你恰好需要的笃定和温柔。当时不晓得,却能受用一辈子的,就是曾经有过那些无条件的温柔。很久前的一点爱,在许多年后忽然成了活下去的理由。

就好比一个失忆者羡慕浪子的乡愁,我记忆里就搜不出这样抒情的片段。我们家族盛产女强人,对自己对别人都是高标准严要求,我的愚蠢和软弱一定会招来毫不留情的奚落和责备。我奶奶干会计时从来不打算盘,全靠心算张嘴就来,在供销社是出了名的。今年80多了,过年过节就骂我爷爷老封建阻扰她干事业,不然县长的印把子该是她攥的,说哪个常委当年脑筋不灵光,被她批得不敢还嘴。我中学的时候有一回看我考卷,完了很纳闷地说:就这样的题你也做不对?我生病的时候得到的是,让你穿毛衣你不穿让你别开窗户你偏开现在病了吧知道难受了吧?然后是保持作息规律身体健康的一段科普。闯祸的时候是,没办法了吧平常不是厉害着吗这会怎么老实了?接着是人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道德文章。

一直很羡慕我的许多同学有一个半文盲的奶奶,没道理地爱着孩子。她看孙辈就满心欢喜,无端认定是必成大器的宝贝疙瘩,早晨起来把棉裤倒拎着在火上烤一烤,晚上睡前偷偷塞一把花生米。就像电影《手机》里的严守一,甭管混成多大名人心里始终有个“我奶”。摊上难事的时候,我奶就是一股子底气;碰上诱惑时,我奶就是最后一道良心。

我开导自己说,也好,这么长大的我成了一个特别讲道理、也是特别会讲道理的人,而且干了一份以讲道理为生的法律相关工作。(如果不是那么爱讲道理,我文章会写得更好一些吧?)这些年,我很少做错事,遇到难事的时候也都是自己说服自己扛过去。总体而言,我活得正确得几乎可以作为样板。只是,我的心里一直有一种饥渴,我不敢说是对爱的饥渴,但是在一切所得必得有前提、有代价的成人世界里,在一个纪律森严充满了“应该”和“义务”的世界里,我也想拥有更多那样朴素、笃定的温暖,一种让人安心睡去、放心醒来、铁了心向前走的爱和关照。

小编唠叨:

看《平如美棠》,作者说过这么一段话:“前几天在电视上看到,一个男的也五六十了,跟老伴儿吵架了,这个男的说他老婆如何如何不好。她没你文化高,她智力不如你,你的逻辑好,你会分析,她不会分析,她讲不出理由。她对你好的时候,你想过没有,你有理,可是你无情。”

“你有理,可是你无情。”有时候,我们的道理太多,多到淹没了本该有的情意和温暖,尤其是面对家人、面对孩子的时候。而对于一个孩子来说,你的很多道理他未必就懂,能支持他在今后人生中不畏风雨、坚强前进的恰恰是童年时亲人给予的温柔和力量,那份暖调的人生底色特别重要。这一点,父母需要常常跟祖父母们学习。

想起孙燕姿的成名曲《天黑黑》,姥姥温暖的摇篮曲让那个 “被误解被骗”,怀疑“是否成人的世界背后总有残缺”的女孩在歌曲的最后唱道:“原来外婆的道理早就讲给我听,下起雨,也要勇敢前进。”

孩子的道理就是,感受到你的爱。

上一篇:汤姆·希德勒斯顿“抖森”期待扮演硬汉 下一篇:当伤害发生后,家长是这样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