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初中英语兴趣教学探究

时间:2022-10-16 05:36:10

乡村初中英语兴趣教学探究

新课程教学改革对于教学方式的改革有三点较为明确的规定,其一是将学生作为教学课程开展过程中的主体,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自主学习意识为主。其二是将教学任务简化,联系实际生活,体现教学特色。其三是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过程是教学任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师生建立起良好的互动关系,才能提高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和探究性,保证教师对学生个人有所了解,做到问有所答,个体教育。

英语作为全球通用的语言之一,作为21世纪国家的新生力量,英语对于学生而言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必要性。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尤其是乡村英语教学中,学生对于英语的接触仅仅局限在课堂,离开课堂后就得不到相应的锻炼学习,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形成认为英语没什么用处的错误思想,因此,英语教学一直是初中教学课程中的一块心病,如何提高学生对于英语的学习兴趣成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也是初中英语响应新课改的重要表现。

1. 加强互动性教学

互动教学是指教师与学生在实际教学课程中有交流、行为、情感方面的交流,通过交流,给予学生与教师相互了解的平台,帮助学生与教师建立友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学习。而在教学中,师生的友好互动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初中英语正处于打基础的阶段,学生需要记忆大量的单词、短语、语法等,学习内容致使课堂枯燥乏味,良好的互动关系能力时学生对于课堂始终保持着高昂的兴趣,并能够指出教师教学过程中所遗漏或没有提到的知识点,帮助学生从根本上提高学习能力。例如在讲解“The teacher made Tom answer it again.”和“Tom was made to answer it again.”这两句时,教师可以有意遗漏强调主动、被动,引导学生发现后指出,主动语态不加“to”,被动语态加“to”,教师随后加以强调,学生获得某种成就感,可提高学生对于课堂的兴趣,增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友好互动关系。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尽量关注一些学习能力或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因为他们不能够及时发现教师故意遗漏的知识点,在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共学生习时会比较被动,如果教师不加以关注,长时间发展会打击学生自信心,影响学习。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尽量增加对于语法的讲解和反复强调,在主动提问,帮助学生回忆作答,借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高教学实用性

英语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一个特性是其实用性,英语教学不仅是文本内容的学习,更是对于学习的创新与应用,英语语法词汇不能生搬硬套,而是针对具体情况进行交流学习。乡村英语兴趣教学开展过程遇到的第二个难点,就是在实际生活生产过程中,学生能够运用到英语的地方很少,使得学生失去了很多宝贵的英语口语锻炼能力的机会,而对于英语的学些仅仅凭借课堂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在乡村英语兴趣教学的开展过程中,要将英语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根据实际情况结合教学大纲开展教学。

例如在学习“Each boy and each girl has got a seat.”译为“每一个男生和女生都有一个座位。”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实际举出相应的例子,如“Every man and every woman is at work.”译为“每一个男人和女人都在工作。”等,让学生尽量将英语教学转换为生活现象,促进学生对于英语口语、词汇、语法的掌握,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而英语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也使得英语对于学生而言不再具有神秘感,更加亲切,让学生感受到寓教于乐的乐趣,让学生更愿意主动自觉地去学习英语。

为配合英语实用教学,还可以组织或开展各种课内外活动,比如单词拼写比赛,通过其他课外活动共同开展,在赢得某一项活动后学生可以获得一张有字母的卡片,并拼写出含有该字母的十个单词,最后谁完成得最快、最正确、数量最多,就提供实际奖励,这种游戏教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以随着课堂难度的提升将拼写要求提高,比如设立时间限制、学习内容限制等,更好地帮助学生完成记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逐渐产生对于学习的自信心,建立起学习所带来的成就感,对于英语的学习热情自然也直线提升。

3. 总结

英语兴趣教学简单来说就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过程,只有把握英语的特性,将其运用到教学过程当中去,利用创新的教学手法和适当的鼓励机制,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乐趣,塑造对于学习的自信心,完成授课到自主学习的转变,始终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采用寓教于乐的方式,从根本上提升教学质量,完成教学目标,实现在快乐教学中锻炼学生学习能力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1] 张苏娥. 试论英语教学的趣、精、透[J]. 成才之路, 2015(21).

[2] 刘莉. 让快乐成为英语课堂的主旋律[J]. 新课程学习(中), 2014(07).

[3] 张春连. 以学生为主体的初中英语教学策略研究[J]. 考试周刊, 2014(37).

(作者单位:云南省玉溪市易门县六街中学)

上一篇:隋朝方阵研究 下一篇:英语冠词的用法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