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王朔,感谢上帝:还是有删节《与青春有关的日子》后记

时间:2022-10-16 04:00:49

感谢王朔,感谢上帝:还是有删节《与青春有关的日子》后记

现如今,名人出书,似乎已成定律。因为你是名人,当然就能随地大小便,你想不名利双收人民都不答应。其实你当了“”,自然就会有人成天哭着喊着为你立个牌坊。这个很伤自尊的事实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叹生不逢时,晚生若干年,再做个整型手术让浑身都性感起来,最损了也能搭上青春偶像的末班车,随便爆料点绯闻,出本矫揉造作无病的写真集养家糊口还是绰绰有余的;到了我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尴尬岁数,连凑合写本留给后人的回忆录的资格都没有。

真是时代在蜕变,而且一夜之间变得有些浑浊不清。每日心神恍惚的醒来,蓦然回首,满城尽带“悠悠挺”。顿感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辱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闹心。因而我也就与时俱进,出污泥而染的跟着大伙浮躁一把。好在我还不具有什么名人的天赋,虽然我自称不想与“”为伍,可里程碑式的牌坊还是想立的。不然等我儿子长大了,到了弄不清他爹是干嘛的,别误以为是个靠拍“悠悠挺”广告起家的可就糟了。

言归正传,此书还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书”,它不过是改编他人原著的剧本而已。我和我的那些从小就一块偷幼儿园的向日葵,从楼上往过路的身上吐痰玩的伙伴们,如今联系甚少,有的甚至已经英年早逝安息黄泉。原本频繁的聚会,随着一次次的乘兴而去、失落而归,最终还是落了个曲终人散不了了之。其实大家心照不宣都在为了生计疲于奔命,哪还有工夫陪你叙旧扯淡。而那些活得滋润体面人物毕竟是极少数的,不管你有多风光,岁月总能洗尽铅华。

原以为平淡的日子就这么一天天的过去了,可是随着岁月的流逝,更加怀念起过去的时光。往日的情景一幕幕的象伤痕累累的胶片在我放映机般的大脑中不停的闪过,他们总是不期而至地浮现在我的眼前。我深知我的躯体在开始老化,终将变为腐朽,而我那脆弱敏感的神经也开始变得那么不堪一击。每每回想起那些儿时的伙伴,听着那些当年伴随我们那代人青春岁月的旋律,竟时常在孤灯的陪伴下独自潸然。那情景久久的挥之不去!今天,之所以区别于昨天,恰恰是因为昨天的感受依然在我们心中。或许人生就是如此,很多人都在不经意间开始了自己的收藏――我的收藏即是怀念!怀念那已逝去的青春,怀念是永恒的,而青春是短暂的。

记得很多年前,一那时我刚刚完成《贻笑大方》电视剧的创作不久,闲来无事,信手翻出王朔先生那部长篇压箱之作《玩的就是心跳》。重温起来我依旧像见到思慕已久的梦中情人那般怦然心动、欲罢不能。说它压箱底是因为此书完成于90年代初期,当时王朔先生的一大批作品均已搬上屏幕,唯有这部长篇无人问津。庆幸之余的我如获至宝,雄心勃勃的企图将它改成电影剧本。但由于不言而喻的原因未能遂愿,却又不愿轻易放弃,只好自不量力的将王朔的这部充满现代气息的、迷乱之作的电视剧改编权购下。从此踏上了漫长而梦魇般的创作迷途。前后几经周折,耗时三年多的时间,终于成稿。

众所周知,王朔先生的作品几乎无一例外的是以语言见长。而那些独具个性的鲜活人物,基本脱胎于我们年少时的共同经历。因而保持和延续王朔一贯的语言风格也就成了我创作本剧本的策略之一。剧中众生相对待生活的那种满不在乎、孤芳自赏、妄自菲薄、玩世不恭的状态,正是那个特殊年代的我们这群异类的真实写照。特别是出自王朔小说《橡皮人》里的那句“从小就一块偷幼儿园的向日葵,从楼上往过路的身上吐痰玩……”的平淡无奇的家常语,却实在容纳了太多的内含和充满了阳光般的诗意。不禁让人回想起了那一张张肆意妄为、桀骜不驯、放荡不羁而又充满了迷茫和稚气的青春面庞。这正是一代人的无因的反叛和青春的史诗。每每道来心里总有一种人生苦短、恍如隔世的凄楚之痛。它很轻而易举的让人穿越时光倒流的隧道,回到了昔日那美好的童年。谁会想到,就是这样一句普通得再也不能普通的玩笑话,竟成了支撑我创作的潜在动力和灵感的源泉。我和我的剧中人物始终同呼吸、共命运,一起谱写了人生中的那段悲欢离合的华彩乐章。

此外,特别要说的是,该剧本的形成还得益于那首上天眷顾我的与我同龄的歌曲《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这首如同母亲无私的乳汁滋养并伴随我们成长的伤感老歌,使我常常不厌其烦地听着它那哀戚幽婉的旋律废寝忘食的沉浸在创作的之中。它不仅见证了我们的青春,同时激励着我创作完成了这个剧本。如果真有来世,我仍将一如既往、义无反顾地选择那段刻骨铭心的青春,那是我永远的精神家园,我会继续活在自己的“桃花源”中,坦然真实地走下去。

首先,我必须感谢我的那些过去的狐朋狗友,特别是王朔同学,是他宽容大度的容忍和放纵使我肆无忌惮、大刀阔斧地宰割篡改了他的大作。其次,我要感谢上帝赐给我灵感,感谢创作带给我无尽的快乐;感谢所有支持过我和骂过我的人。还要感谢我的良师益友李迅先生,是他潜移默化的给了我创作的勇气与信念。最后,当然要特别感谢人民文学出版社,是他们给了我这次机会,让我的心血之作与更多的读者见面。由于篇幅所限,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同志对剧本做了大量的删减,不免会带来些遗憾,敬请读者见谅。

上一篇:欢迎来到“第二人生” 下一篇:那些日子,那些词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