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水稻新组合谷优5138高产示范试验

时间:2022-10-16 02:45:08

杂交水稻新组合谷优5138高产示范试验

摘要 杂交水稻新组合谷优5138高产示范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谷优5138组合在定安县示范种植表现良好,推荐在该县大面积推广。

关键词 水稻新组合;谷优5138;高产示范;性状;产量

中图分类号 S511.04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21-0063-01

2011年龙湖镇引进了2010年在海南省审定通过的杂交水稻新组合谷优5138,安排在美果洋进行种植示范,面积14.3 hm2,成熟收割期,经测产验收,总产量110 596.2 kg,平均产量7 734 kg/hm2,比Ⅱ优128增产427.5 kg/hm2,增产率5.9%,增产效果显著,对辐射带动龙湖镇杂交水稻新品种的大面积推广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水稻为谷优5138和Ⅱ优128。谷优5138系福建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利用谷丰A×福恢5138杂交育成的籼型感温迟熟三系杂交水稻组合,2010年在海南省通过审定,品种审定编号:琼审稻2010019。

1.2 试验方法

1.2.1 播种育秧。根据龙湖镇自然条件和农民的栽培习惯,于1月上旬播种,播种前秧地施腐熟的农家肥7.5 t/hm2,沤磷肥375 kg/hm2、尿素75 kg/hm2,经过三犁三耙后,开沟做畦,整平秧床面,均匀播种,播种量150 kg/hm2,在2叶1心时追施断奶肥,施尿素90~105 kg/hm2,在起秧前3~4 d,施用尿素60~75 kg/hm2作送嫁肥,以促进秧苗换新根易拔和移栽本田后新根的生长,早返青、早分蘖[1-2]。同时在移栽前2~3 d喷施1次送嫁药,可以选择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125~1.500 kg/hm2加20%三唑磷1.5 kg/hm2对水600~750 kg进行喷雾。

1.2.2 移栽及管理。在培育多蘖壮秧和精整本田并施足基肥(有机肥7.5 t/hm2)的基础上,采取单、双株插植及实行浅栽,插植规格17 cm×23 cm,插植基本苗72万根/hm2。在整个田间管理中,坚持以“促前、稳中、保后”的原则进行,前期做到浅水勤灌,适时晾田与早追肥,栽后7~10 d施尿素52.5~75.0 kg/hm2;分蘖盛期施复合肥225.0~262.5 kg/hm2、尿素112.5 kg/hm2、钾肥75 kg/hm2,当分蘖数达到345万~375万个/hm2,进行排水晒田,控制无效分蘖。幼穗分化期,施钾肥225 kg/hm2,后期保持薄水层以满足抽穗扬花对水分的需要,从灌浆至成熟保持稻田干干湿湿,黄熟期以灌“跑马水”为主,收割前5~7 d断水。

1.2.3 加强病虫防治。分别在分蘖盛期和始穗期喷药防治稻瘟病、纹枯病、稻纵卷叶螟、三化螟等病虫害2次。其中:稻瘟病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或用40%富士一号乳剂1.125~1.500 kg/hm2对水600~750 kg进行喷雾;纹枯病用5%井冈霉素500倍液对水1 500 kg喷雾防治;三化螟和稻纵卷叶螟在幼虫孵化高峰期,可用90%杀虫单600倍液或50%杀螟丹1 000倍液对水750 kg喷雾防治[3-4]。

2 结果与分析

新组合谷优5138属籼型感温迟熟品种,2010年早造在龙湖镇的示范种植中表现为,1月上旬播种,2月上旬移栽,4月下旬抽穗,5月底成熟收割,全生育期144 d,与对照品种Ⅱ优128同熟。由表1可知,平均产量7 734 kg/hm2,比对照品种(Ⅱ优128)7 306.5 kg/hm2增产427.5 kg/hm2,增产率5.9%,增产显著;该品种株型集中,穗大粒多,叶色浓,叶姿直,抗病、抗寒、抗倒能力强,后期熟色好,其他性状见表1。

3 结论与讨论

新组合谷优5138于2011年早造在龙湖镇的示范种植中表现为株型结构好,抗病、抗寒、抗倒能力强,分蘖中等,穗型大、粒数多,叶色浓,叶姿直,后期熟色好,产量高,高产潜力大。示范实施14.3 hm2,总产量110 596.2 kg,平均产量7 734.0 kg/hm2,比Ⅱ优128增产427.5 kg/hm2,增产5.9%,共增产稻谷6 113.3 kg,按照当前稻谷价格2.5元/kg计,示范创造直接经济效益27.65万元,增加经济效益1.53万元。

通过示范,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组合谷优5138的品种特征特性及其高产栽培技术措施,为新品种在当地的大面积推广和夺取高产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5-6]。建议应加快其在龙湖镇早造的大面积推广。

4 参考文献

[1] 王三红,周遂怀.豫粳四号麦茬稻亩产500 kg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1992(4):38.

[2] 黄达彪.杂交稻新组合Ⅱ优673特征特性与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09(9):31-32,35.

[3] 余小丽,刘萍,王健,等.杂交水稻“金优987”引种试验小结[J].江西农业学报,2006(2):50,52.

[4] 张建国,周有炎,张永江,等.机插水稻高产示范及其配套技术试验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09(7):151-152.

[5] 方雷,张涛,高云,等.淮北稻区水稻品种比较试验研究[J].耕作与栽培,2011(1):38-40.

[6] 周光华,黄兴江.杂交水稻新品种比较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11(8):79,82.

上一篇:电动机正反转控制教学思路 下一篇:夜间云的特征及观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