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典型心肌梗死临床分析

时间:2022-10-16 02:34:44

不典型心肌梗死临床分析

【摘 要】目的 对不典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分析。方法 通过对32例不典型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及心电图进行分析。结果 首发临床症状以消化系统症状者最常见11例(34.4%),心电图资料显示患者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最多见,占61.9%。结论 不典型心肌梗死患者首发症状与心肌梗死发生部位有关,以消化道症状最常见。心电图以下壁心肌梗死最常见。

【关键词】不典型心肌梗死 心电图 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54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0-026-02

Clinic Analysis of Atypical Myocardial Infarction

YANG Lan

(Xindu District People's Hospital,Sichuan Xindu 6105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clinic characteristics of atypical myocardial infarction. Method To analyze by electrocardiogram. Result first manifestation is usually found in digestive system(11 patients, 34.4%). The ECG manifests that AMI is usually found in patients’ paries inferiors, which take a percentage of 61.9%. Results First manifestation of AMI is related to the spot where AMI attacks. Symptom in digestive tract is the most common. AMI is usually found at paries inferiors by ECG..

【Key words】Atypical myocardial infarction Electrocardiogram Clinic analysis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常见的内科急重症之一,典型临床表现有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血清心肌酶增高以及心电图进行性改变等。但有部分病人在发生AMI时(特别是中老年人),常常无胸痛症状,临床症状、心电图等不典型,易被临床医生忽略造成误诊、漏诊,耽误治疗。为此我们对临床上不典型性AMI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旨在提高对不典型性AMI的临床症状及心电图认识。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为2008年5月至2011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32例。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关于AMI的诊断标准[1]。32例中,男24例,女8例,年龄41~88岁,平均年龄69.2岁。上述患者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心律失常、脑血管病、肺部感染等。

1.2 检测方法心电图检查 患者入院后均进行多次连续的心电图检查,常规12导加右胸导联V3R-5R导联及左侧背胸壁V7-9导联,发病后前3 天每6~8 h记录心电图1次,3 天后为每天复查1次。不适时随时描记以及动态监测心肌酶、肌钙蛋白。

1.3 统计方法 研究严格按照调查统计分析样本随机选取原则进行,数据使用正确的数理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32例患者中首发临床症状 以消化系统症状者最常见11例(34.4%),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等。其次是呼吸困难7例(21.9%)、胸闷5例(15.6%)、心悸3例(9.4%)、咳嗽3例(9.4%)、脑卒中3例(9.4%)。如图所示:

2.2 心电图改变 32例中有21例(65.6%)ST段抬高,11例(34.4%)非ST段抬高。AMI部位分布情况:前壁5例、下壁3例、正后壁右心室1例,多部位12例,其中以下壁及下壁合并多部位13例,约占61.9%。

3 讨论

从以上资料可看出,发生AMI时症状不典型,首发症状和临床表现各种各样,易被掩盖,易被误诊误治,特别是老年人长期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纤维化与变性使感觉神经末梢受损,疼痛敏感性下降,血中B一内啡肽、脑啡肽浓度增高,疼痛阈值增高,加之老年人合并症及梗塞后并发症均较多,如合并肺心病、糖尿病,并发心衰、休克、胸闷、气短及心律失常等均影响痛觉。并且这些可加重或掩盖AMI的症状。文献报道,老年人AMI首发症状不典型可高过73%,无痛性AMI发生率18.6-60%,近年来,由于快速心肌肌红蛋白及肌钙蛋白测定、溶栓剂、新型抗凝剂及经皮介入治疗等新技术、新疗法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AMI早期诊断及治疗受到重视,使预后大大改善。不典型性AMI最关键的问题是未被患者和医生认识而延误治疗 ,对患者的主诉,与饮食无关的消化系统症状,原有的肺心病加重者,原因不明的牙痛、头痛、肢体痛及伴胸闷、烦躁者等临床症状,一定要根据年龄、性别、病史等进行综合分析。本组资料中首发临床症状以消化系统症状者最常见11例(34.4%),心电图资料显示患者下壁AMI最多见,占61.9%,因为心脏感觉纤维进入脊髓后由上腹部来的感觉纤维共同聚合于同一脊髓神经元,经同一传导途径上传,因而心脏痛觉冲动传入丘脑和大脑皮质后,使病人产生上腹疼痛的错觉,另外因迷走神经传入纤维感受器几乎都位于心脏后下壁表面,当心肌梗塞缺血缺氧时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地作用于胃肠道,引起消化道症状。故应重视不典型性AMI的临床症状,做到早期诊断。血清心肌酶及肌钙蛋白检测对诊断的价值很大,尤其是非ST段抬高AMI因出现的时间与持续的时间不同,在临床上需动态观察,特别是老年人[2]。

综上所述,对不典型AMI的早期诊断,应结合临床症状的特点,如以消化系统症状为首发症状,应做常规心电图检查及心肌酶谱检查,在除外原有疾病的基础上,必要时应加做右胸导联V3R-5R导联及左侧背胸壁V7-9导联,还可加做胸壁导联上或下肋间导联的心电图[3] 。若发现异常的Q波及sT段抬高,ST-T改变等异常的心电图改变,结合临床检验指标心肌酶谱肌钙蛋白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早期及时诊断治疗,可显著提高存活率,特别是在基层医院的医生,要重视和辩认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及心电图改变。通过对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提高诊断符合率,以免漏诊并及时对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进行抢救,提高治愈率。

参考文献

[1] 陈灏珠.心脏病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 1089.

[2] 赵丽娟.老年人急性无痛性心肌梗死临床特点的探讨[J].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0):l315―1316.

[3] 简艳红,余运元.无痛性心肌梗死 L-电图及临床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07,23(2):222―223.

上一篇:50例急性心力衰竭临床探讨 下一篇:急性左心衰竭院前急救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