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魅力的元素

时间:2022-10-16 02:25:27

光――魅力的元素

我们都欣赏过许多摄影作品,有些摄影作品看过之后很快就忘了,而有些摄影作品却能在心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为什么这些摄影作品会有如此之大的感染力呢?究其根本原因是拍摄者巧妙的用光。换句话说,是摄影作品中的光紧紧吸引了你。根据被摄体和现场光线条件的不同,究竟如何用光?本文就以下内容向摄影初学者做一简要介绍。

由于照相机内测光方式的不同,对物体的测光存在很大差别,就使曝光效果各不一样。用照相机的多区域测光比较保险,它所侦测的曝光值相对要准确得多,一般可获得适当曝光,中央重点测光、平均测光和点测光因被摄体的光照变化易出偏差,所以面对一些特殊光照条件,由于每个人的表现意图和色调的要求不同,曝光控制也不同。当然也可以用包围曝光拍摄几张,从中挑选出效果最佳的。

表现阳光映在水面的反光

日出、日落时分,由于水面的反射光,水面呈现波光粼粼的美妙色彩,这种场面是很好的摄影题材。但是,很多人拍摄这种场面时往往失败,主要原因是不懂如何做曝光补偿。

用中央重点测光和平均测光的照相机,这时最好以照相机侦测的曝光值为基础,结合画面色彩和明暗的需要加、减曝光。图1表现的是夕阳下闪烁金色光辉的海面景色。为表现海面闪烁的光辉,拍摄时在中央重点测光基础值上增加一挡曝光,使剪影效果的黑色船只与波光粼粼的海面形成鲜明的对比。

拍摄数据:中央重点测光300mmF2.8F81/125秒富士胶卷三脚架

晴天的上、下午光照强烈,反差巨大。这时,一说起拍摄水上风景很多影友会连连摇头。其实,通过曝光控制也可以出特殊效果。如图2A,是八月下午3点大连老虎滩海边的拍照现场。当时用多区域测光模式,测光后减半挡曝光,主要是需要水面的波纹层次更多一些,且礁石要黑下去,就得到了图2B这样一幅有点特别的神秘画面。

拍摄数据:多区域测光80-200mmF2.8F161/500秒富士胶卷

习惯手动决定曝光的人,可用中央重点测光或点测光对准画面里中等亮度的地方测光,然后按照相机侦测的数值曝光,可获得适当曝光。

眼神光是心灵的火花

眼睛瞳孔能反射光,即眼神光。人物有了眼神光会更加生动。对于摄影来说,眼神光是一种明亮的的“东西”。要表现这种效果,可以用各色反光板或闪光灯来控制。

这种明亮的“东西”不仅仅出现在人物眼睛里,拍摄明亮的天空、窗户、白色的墙壁等被摄体时,都有这种明亮的“东西”存在。换句话说,这些被摄体自有它们的“眼神光”,所以拍摄这些被摄体时也要注意它们的“眼神光”才会更加生动。

用各色反光板补光获取“眼神光”时,反光板的位置要离照相机近一些。如果从被摄体的侧面或过高的位置打光,很难产生眼神光。当然拍摄时反光板究竟在什么位置好,要在现场试验来决定最佳位置。

使用反光板对人物补光时还要注意在人物身上的补光量不要过强。一般的反光板有白色、金色、银色几种。如图3A利用室内一个窗户射入的侧光拍摄,由于缺乏正面的光照,人物的两眼暗淡无光,也无法看清脸部生动的表情。

拍摄数据:平均测光80-200mmF2.8F5.61/60秒富士胶卷三脚架

图3B:在原光照基础上,采用大型金色反光板(正面紧靠相机)对人物脸部补光,眼神光很明亮,表现出一种娴静又高贵的气质。

拍摄数据:平均测光80-200mmF2.8F5.61/60秒富士胶卷三脚架

图3C:光照依然不变,换用大型银色反光板在正面对人物脸部补光,人物眼睛同样明亮、面部神态也很好,皮肤则显得白净细嫩。

拍摄数据:平均测光80-200mmF2.8F5.61/60秒富士胶卷三脚架

外景拍摄时获得眼神光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相机闪光灯。但是,这种闪光灯的闪光面比较小,所以眼神光也相对小一些。如果想使眼神光大一点,用反光伞反光或在外置闪光灯上罩上透明纸的办法可以改善一些。如图4A:未使用闪光灯,纯自然光拍摄,人物脸上的皮肤有点偏黄,更主要的是没有眼神光,令人感到不太生动。

拍摄数据:中央重点测光80-20000mmF2.8F41/125秒富士胶卷

当使用闪光灯在正面对人物脸部补光后,如图4B,不仅眼睛出现两个光点,比上图变得明亮有神,而且合适的曝光也使皮肤的颜色得到真实的还原,这样人物整体的“表情”就显得十分生动。

拍摄数据:中央重点测光80-200mmF2.8F41/125秒富士胶卷闪光灯1/2挡柔光输出

获取眼神光时要把闪光量减少半挡或一挡,使闪光量弱一些。无论如何,闪光灯是一种辅助光,不能为了局部的眼神光而破坏整体的自然光效。如图4C,由于使用闪光灯对人物脸部补光时曝光略过,虽然眼睛出现两个光点,但皮肤发白损失了一些层次,有点顾此失彼了。

拍摄数据:中央重点测光80-200mmF2.8F41/125秒富士胶卷闪光灯全挡输出

其实现在许多闪光灯都具有自动调节闪光量的功能,如果你的闪光灯没有自动调节功能,可以把胶卷ISO感光度提高一挡就可以了。

灯光下应预知光的色彩

拍摄室内、夜景等场面时,要注意分析光源的色温及其对被摄体的影响。因灯光色温的高低不同会给画面铺上一层冷暖色调,使物体原有的色彩偏移改变。在画面结构上要强调光和影,同时要注意安排好黑暗区域,以体现与日光不同的环境气氛。

一般拍夜景,最好在早晨天亮之前还有一点黑的时候或在傍晚天还有一点亮的时候拍摄,这样天空会有一定的层次。如图5A是深圳明思克航空母舰下午四点时的外景,平淡的光线带来平淡的画面。

拍摄数据:中央重点测光28-70mmF2.8,F8,1/125秒,富士胶卷

六点时,太阳落山后天空光呈现出美丽的蓝色,明思克航空母舰上的灯光正好全部打开,抓住此良机拍到了图5B这幅军舰、水面和天空都很漂亮的画面。再晚十分钟天空就会变成无层次的死黑。

拍摄数据:中央重点测光28-70mmF2.8,F5.6,1/60秒,富士胶卷

利用路灯、建筑物的照明灯等光源,也可以拍一些日光下见不到的画面。图6是夜晚泛光灯照射下的北京鼓楼,强烈又略带冷调的泛光勾画了重重飞檐,折射出历史的沧桑。拍摄时直接对光源进行点测光,然后增加两挡曝光以保证光的明亮度。

拍摄数据:点测光80-200mmF2.8,F8,1/2秒,富士胶卷,三脚架

强光进入镜头易产生光晕和曝光难度,这种现象在一般摄影时是非常讨厌的,但在拍摄城市灯光夜景时却可以为画面增加一种活泼的效果。当然一定要在取景器里观看并选择好光晕出现在画面什么位置(例如,光晕最好出现在画面暗部),才能避免拍摄失败。图7就是直接将暖黄色的路灯摄入画面并作为主体。这样,以高亮度的光源为中心向四周的空间晕化放射,营造了一种温暖又有点透明的空间。虽然灯光直接射入画面,但多区域测光对这样的画面曝光依然准确。

拍摄数据:多区域测光28-70mmF2.8,F4,1/15秒,富士胶卷,三脚架

夜间还可利用不同色温的光形成的色彩差异,构成具有鲜明对比的画面。图8就是这样,被路灯射亮的黄旗子与蓝色天空构成典型的冷暖对比,还有一种特别的光感,这是白天难以得到的。

拍摄数据:多区域测光28-70mmF2.8,F8,1/4秒,富士胶卷,三脚架

上一篇:我的佳能Pro 90 IS 下一篇:当“文明”来访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