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林技术对林业有害生物的控制效果

时间:2022-10-16 02:02:50

营林技术对林业有害生物的控制效果

摘要:近年来,有研究者发现合理的营林技术可以有效降低林业有害生物的危害,比如清理林中的虫害木、设置林中隔离带、选用抗虫树种、对林业进行合理轮伐等,这些措施可以明显降低林中病虫害的发生。

关键词:营林技术;控制;有害生物

中图分类号: S76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5.12.055

自然界中人和动物赖以生存的氧气是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的,因此,对于自然界中的各种生物来说,森林至关重要。但是近年来,我国的森林受到了很严重的破坏,其原因除了人为因素外,病虫害也是重要因素之一。所以,我们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对林业有害生物进行遏制,争取把虫害造成的林业损失降到最低。另外,还要广泛宣传森林有害生物的危害性,普及相关防控知识,从而加强人们对森林资源的保护意识。

1 林业有害生物

林业有害生物是指对森林、林木、林木种子的正常生长发育有严重影响并造成损失的各种有害生物。林业有害生物的来源十分广泛,并且繁衍速度很快,是林业安全的一个严重威胁。目前,我国是世界上林业有害生物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存在的林业有害生物多达100多万种。据统计,我国每年都有大约8100万公顷的林地遭受林业有害生物的侵害,每年的损失大约有900亿元,这无疑是一笔巨大的损失。当前,对我国森林破坏最严重的林业有害生物主要有白蚁、油松毛虫、松树叶蜂等,这些有害生物的侵入给森林带来了难以想象的危害。

2 种子防虫,提高树种成活率

正确选择种子有利于提高树种的成活率。在选择种子时,要注意选择防虫树种,并对种子进行相关处理。首先应该在育苗的前一年秋天进行树种采摘,要采取健康成树上的健康树种,这样的种子一般抗虫性较强,然后要对种子进行风干处理,置于干燥的地方妥善保管。在春天育苗之前,也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对种子进行处理,主要有消毒、拌种、浸种等措施。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病虫害较为严重的地区,一定要在播种前将种子长时间浸泡在消毒液中以防止病菌和虫卵附着在种子上。

3 树苗控虫,完善育苗管理

在育苗前一年冬天,要注意对苗圃进行深挖整墒,在冬天进行土地深翻可以将泥土内存留的虫卵以及病菌等冻死,在春季播种树苗时还要利用草木灰和生石灰撒播技术对苗圃进行深度消毒,确保泥土健康无害。另外,播种树苗所用的泥土也很重要,在播种前期要选择与树苗需求相一致的泥土,泥土要具有较强地透气性和蓄水性,这样更利于树苗健康成长。育苗基地还应该尽量远离已经成熟的林区,以防止成林区中的病虫害威胁幼小的树苗。在树苗出土发芽后,要注意对树苗进行抚育,结合树苗的需求为其喷洒适量的消毒药品。

4 建设混交林,实施生态调控

混交林是指将生长习性并不相同的树种进行混合搭配种植,成熟的混交林技术融合了生态学和生物学两门学科的相关知识,可以对土地资源和林区的营养物质进行有效利用并大大节省育林时间。一般来说,混交林的枯枝落叶混杂在一起后很容易在土地内部形成腐殖层并吸引复杂的生物种群,如果这些复杂的生物种群中以有害生物居多,就可能引发害虫的大量繁殖衍生。就目前的情况而言,营造混交林已经成为控制林业有害生物的有效措施。混交林内复杂的生态系统还能够吸引啄木鸟、灰喜鹊等鸟类,它们对树林中病虫的捕捉可以有效抑制森林中的病虫害。另外,如果在混交林中出现了严重的病虫害,应该以捕杀为主要措施,切忌乱使用药物,这是因为药物使用不当可能会造成某些脆弱混交树种的病变甚至死亡。

5 综合预防,加强成林抚育

目前,有害生物的管理逐渐科学化,在管理过程中多采用综合预防的方式,由以前与病虫害的被动斗争变成了主动防御和克制。

病虫害一旦发生就很难遏制,尤其是成片发生的食叶害虫,在短时间内可以破坏巨大数量的针叶林。针对这种害虫,相关人员可以在培育树林初期建设起病虫隔离带,阻断病虫的传播路径。另外,在对幼林进行抚育时,还要注意病虫害的预防和检疫,利用科学的方法研究林木的生长特点和规律,在每一个林木生长期都提前喷洒防治药物,控制病菌滋生。如果发现树苗发生了病变,需要及时拔出该棵病苗并立刻用生石灰和草木灰等对该棵树苗的根穴进行消毒处理,防止病害蔓延;如果是树苗上的某棵枝杈发生病变,要及时砍断该棵树枝;如果是成片的树林大规模沾染病害,需要全面施用喷洒具有较强药效的除虫药剂。最后需要注意的是,在对自然树林进行抚育时,要尽量减少人为干扰,以防止不慎切断食物链或招引外来物种入侵,对自然树林造成严重后果。

6 结语

森林病虫害是危害树木健康的最直接因素,为了更好地保护林业资源,建设绿色生态大自然,要充分利用营林技术对林业有害生物进行控制。

参考文献

[1] 张凤玲,候广友.浅析营林措施对森林病虫害防治的作用[J].林业勘察设计,2012,(03).

[2] 曹结华.对林业有害生物的无公害防治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4,(11).

[3] 宋玉双,黄北英.中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的新进展[J].中国森林病虫,2010,(09).

作者简介:诚,天长市林业局,林业工程师,研究方向:林业有害生物,林苗培育。

上一篇:悬铃木方翅网蝽的发生与防治技术 下一篇:互联网时代下的园林业发展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