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中职数学课堂实行差异教学

时间:2022-10-16 01:13:01

如何在中职数学课堂实行差异教学

摘 要:在中职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分层教学目标,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还应注意兼顾学生多层次的需求,在实施课堂(或学业)评价时,教师还应注意把握不同标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从评价中获得成就感。

关键词:差异教学 中职学生 数学课堂

在中职学校里,大多数学生对数学学习不感兴趣,一方面是由于他们中的很多人在初中时数学基础比较差;另外一方面是因为很多同学缺乏积极的学习动机,认为即使数学学得再好,以后就业也用不上。作为中职学校的数学老师,必须正视中职学生的实际学情,注重发掘学生的学习潜力,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实行差异教学,努力做到“因材施教”,满足每位学生的学习需要。

一、制定教学目标,充分尊重个体差异

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是教师实施有效教学的起点。在中职学校里,数学老师要面向全班学生,并综合考虑每位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学习能力,然后审慎地制定科学而合理的教学目标。教师每接手一个新班级,都要对该班的学情有充分的了解,为制定教学目标和实施教学打下基础,千万不能凭经验,靠估计。对于一节课,如果老师觉得教学目标定得不算高,对整体基础尚可的甲班而言刚好适用,可是对整体基础较差的乙班学生而言就可能超出了他们的接受能力。所以,教师确定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最好针对具体的班级情况,确立一个适中的教学目标,并对基础较好和较差的学生学情进行预估,从而确保让每位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例如,在讲授教学三角函数这个知识点,老师就应该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制定适合他们学习需要的教学目标:要求有的学生能灵活运用公式,并能进行公式推В而另外一部分学生只要掌握函数相关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课本习题就可以了。

二、展开教学过程,注意兼顾多层需求

在中职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完成具体的教学任务,还要兼顾不同学习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让每位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需要立足中间层次学生的教学,同时协调好成绩优秀的学生与基础较差的学生的听课效率,在课堂引导中施行阶梯式教学,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推进。

例如,在教学“异面直线”这个知识点时,教师可首先向学生介绍概念产生的背景,然后可以利用教具或者运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含有“异面直线”的模型和图形,并让学生认真观察并寻找模型或图形中“两条既不平行又不相交的直线”,直观地把握“异面直线”这个概念的要素。如果有学生对这个概念接受较慢,教师可接着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相互交流,直至得出和教材定义相吻合的结论:“我们把不在任何一个平面上的两条直线叫做异面直线。”如果此时学生兴趣很浓,教师可进一步拓展延伸,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找一找存在“异面直线”的物体,并指导学生在纸上画出异面直线的图形。

三、实施学习评价,注意把握不同标准

实施差异性课堂(或学业)评价也是实施差异性教学至关重要的一环。面对不同基础、不同接受能力的学生,教师在教学活动完成之后要设置的不同评价标准,以便对他们实施科学而合理的评价,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从学习评价中获得成就感。这样不仅可以及时有效地巩固提升学习成果,更能持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笔者在实施课堂或学习评价时,对基础较差的学生仅布置围绕教材中重要概念或知识点巩固性基础作业;对中等水平的学生,主要布置一些具有提升性质的习题,帮助学生灵活运用课堂所学知识;而成绩较好的学生,则主要补充一些综合性的习题或适当增加作业量,帮助他们对所学知识进行拓展延伸。为了照顾学生的自尊心,笔者每次布置作业或进行学业测试时,都明确将试题类型标明A、B、C三类,分别针对成绩较好、中等、较差三类学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分别选做其中一类,但尽量不要跨类。这样既能较好地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实,“差异化教学”并不是什么深奥、时髦的概念,但真正实施或操作起来却并不那么简单,因为它比传统的教学方式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但笔者总是很朴素地想,中职生并非“厌学生”的代名词,之所以很多同行有这种错觉,很多时候是因为他们并没有找准学生乐学、好学的切入点。

(作者单位:安徽省霍邱师范学校)

上一篇:会泽黑颈鹤拍摄之旅 下一篇:低估的增长,收敛的再通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