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ISA法对乙肝两对半检测结果影响因素的探讨

时间:2022-10-16 12:51:53

ELISA法对乙肝两对半检测结果影响因素的探讨

【摘要】目的:探讨ELISA法对乙肝两对半检测结果影响及其在临床应用中的体会。结论:乙肝两对半检测必须排除各种影响因素的干扰,才能为临床提供正确可靠的检测结果。

【关键词】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影响因素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ELISA for second liver two half-and-half detect results in clinical application effect and the experience. Conclusion: second liver two half-and-half detect must get rid of various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interference, its can provide reliable clinical test results.

【Key words】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dsorption test, Detection, influencing factors

【中图分类号】R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3-0292-01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乙肝两对半简便、灵敏、特异性高,成为基层医院对乙肝诊断分型疗效观察的主要手段[1~2].目前检测的HBV特异血清标志物主要有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常用的检测方法为酶联反应法,此方法检测HBV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

1.1 试剂影响因素:目前酶联反应法检测HBV的试剂盒有很多厂家生产,由于不同厂家HBV抗原组合不同,来源和用量方面也有差异,就造成临床上使用不同厂家的试剂盒检测HBV的结果有很大差异。同一份标本会出现用这家试剂检测的结果为阳性,而用另一家试剂检测则为阴性。尤其是弱阳性标本,不但是这部分患者HBV感染的临床诊断不明确,而且在筛选献血源时,极易发生漏检造成受血者感染HBV病毒。

1.2 内源性物质的影响 由于患者体内持有内源性物质的存在,与固相HBV抗原非特异性结合而造成假阳性结果。类风湿因子(RF)的干扰:类风湿因子可大量存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及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血液中,RF有与变性的IgG非特异性结合的性质,在酶链法检测HBV的过程中,标本中的RF就与固相上的IgG及酶标记IgG结合,出现假阳性反应。

高免疫球蛋白血干扰:血清中高浓度的非特异性免疫球蛋白可与酶标记IgG结合,非特异性地吸附在固相表面,造成假阳性。

1.3 钩状效应(也叫带现象)的影响:分前带、后带现象。前带现象系指抗体过剩时,反而使反应信号弱化,使信号-剂量(浓度)曲线呈钩状效应;后带现象是指抗原过剩时,使反应信号呈弱化,使反应信号-剂量曲线呈钩状现象,而出现假阴性。

1.4操作技术的影响:①加样吸嘴的洁净与否和吸量的准确性,直接影响检测结果。由于吸嘴构造特殊,导致清洗困难,加大了交叉污染的机会,建议用一次性吸嘴。加样器也要经常清洗,定期校准。②温浴影响。96孔酶标板结构特别,易产生边缘效应,抗原抗体结合及酶促反应对温度有严格要求,酶标板周围与内部孔升降温速率不同,造成周边与内部孔结果差异。干浴与水浴存在明显的差异,尽可能使用水浴,并要求固相板放入水中,减少受热不均,贴密封膜,防止污物浸入。③洗涤是ELISA操作的重要环节,手洗条件一致性较差,对结果影响较大,半自动与全自动洗板机使用不当也会影响结果。血清中残留的纤维蛋白丝或洗涤液析出结晶易使洗板机针孔全阻塞或半阻塞,造成未结合标记酶洗脱不彻底,导致“花板”造成假阳性或假阴性。所以操作洗板机过程中要不时观察洗板机针孔内洗液的通畅状况,及时纠正,洗板机不用时应用去离子水清洗几遍。④肉眼判断结果时,显色浅不易观察,应使用酶标仪检测结果,而且必须在加终止液后10分钟内测量读数,放置时间过长将影响结果正确性。

2 讨论

乙肝两对半试剂厂家较多,不同厂家出产的试剂灵敏度与特异性存在一定的差别,我们应选择灵敏度高与特异性好的高质量的试剂。排除各种内源性物质的影响,避免造成假阳性。ELISA一步法的应用,一些标本抗原或抗体含量过高,固相板微孔中包被的抗体或抗原是定量的,形成抗原-抗体比例不合,而出现假阴性。我们采用两步法稀释测定就可以减少这种钩状效应的发生。在操作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我们都必须严格按操作规程执行,强化标准化流程操作,加强质量管理,尽可能把假阳性和假阴性的发生率控制为零。

总之,乙肝两对半检测必须排除各种影响因素的干扰,才能为临床提供正确可靠的检测结果。

参考文献

[1] 顾国浩.乙型病毒性肝炎血清标志物与基因.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1997,18(4):165-166

[2] 候金林,骆抗先.乙型肝炎病毒变异与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临床内科杂志,1996,13(2):4-5

作者单位: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人民医院

上一篇:人本管理在ICU 管理中的运用 下一篇:探讨胎盘早剥的临床诊断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