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船”上的艺术进行时

时间:2022-10-15 11:59:22

“沉船”上的艺术进行时

杨圆圆2013年9月从英国毕业回国,现在的身份是一名艺术家。她的创作涉及摄影、装置等多种媒介。自2013年11月开始,杨圆圆持续花费一个月的时间,往返于北京市区和东北五环外的一处废弃建筑。这是她回国后开始的第一个艺术项目――“在沉船上”,她每周会前往其中一个固定的房间工作,在那里邀请不同的采访对象进行对话,也记录在这里感受和思考的一切。而这样的记录和行为将会一直持续,直到这栋被废弃的建筑拆除的那一天。

最初在废弃建筑中发现这个房间时,出于对其曾经职能的好奇,杨圆圆开始介入其中,并试图寻找一些线索,直到她发现了被遗弃的办公桌旁散落的名片。杨圆圆循着名片上的信息,在网上搜索到了这家公司,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公司网站的信息非常全面,很难让人想到其已经倒闭,直到她看到所有网页的更新时间都截至2011年。已经倒闭的公司,网站依然存在,这就像发现了沉落海底多年的船员档案,于是她想到了“沉船”这个隐喻。

杨圆圆开始思考,在一个改变如此之快的大环境下,个体与周遭环境究竟是如何相互影响。“在现实世界中,建筑总像一个无辜的容器,它的身份不断根据使用者而改变,无人使用的建筑很快会被植物或动物占领,时间与自然的力量会迅速充斥整个空间,将之与文明世界隔离开来,变成一个中间地带。而在虚拟世界中,时间从不会在事物的表面留下痕迹。”围绕这个主题,杨圆圆开始对建筑周边和环境进行考察,也和与之有联系的人进行交谈,比如看管废墟的大爷、收废品的人等,并且把每天的记录整理放在博客上。但是随着记录的深入,杨圆圆觉得,仅仅是她个人参与其中还远远不够,所以第二个阶段她邀请了不同的人来到“沉船”,围绕个体、环境和空间进行不固定的谈话,在交互的对话中,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现在,“沉船”项目已经进入第三个阶段,杨圆圆开始对每次前往“沉船”的路途进行记录。由于“沉船”所在的位置,属于北京东北五环介于城乡之间的特殊区域,这里有很多试图发展为城市一部分但从未完成的建筑物。杨圆圆会记录每一站公交车站周边的景象,并对作品的各个阶段不断进行整合。

这个项目仍然在进行中,也许还会有第四个阶段、第五个阶段,但具体会进行到哪里、以怎样的方式呈现,杨圆圆目前还不清楚。“对于创作,我更喜欢以一种自然的方式展开。我不会对作品发展进行过多预先控制,也不会在作品开始时就去设想它完成时的形态,而更倾向于让作品自由生长,以一种开放的态度面对所有创作中可能发生的意外,这些意外很可能导致作品整体走向的改变。所以,我的很多创作关注的都是‘进行时’。”

杨圆圆形容自己是一个处事直接的行动派,她清楚地知道艺术是自己一直想要的选择。但有意思的是,对于她来说,回答“为什么对艺术如此着迷”,却是个不容易的问题。“我和艺术的关系不是‘选择或者不选择’,而是‘我在它就在’的关系。无论我的生活是怎样的处境,我都无法摆脱以‘艺术的方式’去思考。”这感觉就像越是和你亲密的人,你越难清晰客观的形容,而这种由不同思考角度所映射出的生活方式,也是当下这个时代年轻人的特征――不断的思考并挖掘生活表象下隐藏的内核,以饱有热情的行动,成为思想的勇士。

上一篇:宋卫平赌赢九龙仓 下一篇:智能服装:未来欢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