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教学观念 打造高效课堂

时间:2022-10-15 11:21:20

更新教学观念 打造高效课堂

在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注重将物理科学的新成就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纳入课程,而且还应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及科学精神的培养。因此,物理教师只有更新教学观,才能打造高效课堂。

一、物理教学不仅是教学生学的过程,更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新课标强调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强调师生双方相互交流、沟通、启发。

教学中,我们可以确立学生感兴趣的课题探究。如,“开水瓶的保温效果与瓶内水的多少是否有关”“比较深色与白色对太阳的吸热能力”等。通过师生的共同选材,共同设计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共同分析与归纳,得出结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充当配角,协助学生完成探究。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体验,丰富教学内容,又求得新的发现。在教学中,可以每学年组织、指导学生参加小制作、小发明竞赛活动。表面看,这种活动是浪费时间,对提高学生成绩毫无意义。但是,学生们拿着一个个精制的作品,看着自己设计的标签上的作品名称、物理原理、制作人等,脸上充满自信、自豪。他们带动了班上所有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对知识的渴望。对教学而言,这种活动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合作性意义的建构,是一种认识活动过程。

二、教学要重结论,更要重过程

重结论、轻过程的传统教学是一种“捷径”的教学,是一种学生的学习,无需智力运应性学习。这样的学习将扼杀学生的智慧,摧残学生的个性。物理结论与过程是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关系。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要求:“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在指导学生探究“让两个灯泡亮起来”的实验中,学生在探究完“开关的作用跟位置无关”后,有的学生可能会因为“错误”的连接而出现开关断开灯亮、开关闭合灯灭的“反常”现象。学生在一系列的质疑、判断,以及相应的分析、综合等认识活动中,经过多种观点的争论和比较,不仅理解和巩固了探究结论,而且还真切认识了局部短路的意义,更重要的是这种丰富性、多样性的教学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

三、教学要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

1.关注每一个学生。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每一个学生都觉得有一只温柔的手在引导他们前进而不是用脚去踢他们的胸脯,去践踏家里教给他们应该尊敬和热爱的一切,那么,教育就能更好地完成自己的任务。”每位学生都是生动活泼、可爱的人、有尊严的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全班所有学生都是自己关注的对象,对学生的尊重、关心、牵挂、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对学生一点点的关爱,收获的不仅仅是一点点的感动”。

2.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学生在对待知识上的态度,最令人苦恼和感到担心的就是无动于衷的精神状态。学生的物理考试不及格,这并不可怕,而最可怕的是他们那冷淡的态度。因此,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在课堂上是兴高采烈还是冷漠呆滞、学习态度是越来越积极还是越来越消极、对学习物理的信心是越来越强还是越来越弱,从而根据具体情况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让学生感到学习的欢乐,意识到自己能运用知识的自豪感,从而使学生热爱物理、热爱生活。

3.关注学生的道德培养和人格养成。物理课堂教学潜藏着丰富的道德因素。在教学活动中,学生通过对自然基本规律的了解,对科学方法和对牛顿、居里夫人、爱因斯坦等科学家探索精神的学习,学生能逐渐客观地认识世界、理解世界,树立正确的科学观。随着物理知识的获得,学生也会变得越来越有爱心、越来越有责任感、越来越有教养。

(作者单位 江西省赣县第二中学)

上一篇:立德\正气,做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下一篇:谈初中数学的创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