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留学记之十五 最具挑战的暑期课程

时间:2022-10-15 11:11:19

澳洲留学记之十五 最具挑战的暑期课程

2007年2月,我上大二,还有三个学期毕业。其实我有13门课,正常是12门课,多出来的这一门课尾巴,是我跳级留下的后遗症。不过这没什么好担心的,我早打听好了,学校每年暑假开设很多暑期课程,任意选修,但最多只能报两门。这里还有一个小小的窍门,暑期课程管理较松,考试题目常常都是以前的期末考试题。因此,复习时留点心,通过率奇高。而且,万一fail掉,不记入档案。所以学生们上暑期课程时,往往选自己最不擅长、最薄弱、难度最高的一些课。

我铁定无疑选《信息系统》一类的课了。说起这类课,我就没信心了。什么“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根本不是那么回事。我对电脑可以说是先天不足,在这门课上用的功夫最多了,可它就是不给我面子,每次考下来都给我一个很难看的分数,很少上70分。万幸的是,再怎么跌跌撞撞还没有给挂过。“知已知彼,百战不殆”,基于对自己的了解,每学期的四门课,我都经过精心搭配,先选两门理论性强,需大量记忆的课程,配两门侧重于计算能力的课,这类课,我学起来特别爽,课堂上就可以把作业写完,考试时还可以轻轻松松拿90分。如此一来,就能有更多的精力对付两门不擅长的课程。最后摊下来,也能拿一个很漂亮的平均分数。

只是,这个计划被一次出游给打乱了。Diploma毕业以后,我和凯文还有十几个朋友租车去附近小镇、葡萄园玩了一周。有一天,我们住宿在一个农家小院里,正好我和两个马来女孩子分在一个房间里。临睡前聊天,说起来,我们还是一个大学同一专业的,只是她俩已上大三了,特意问我:“学完《公司法》这门课没有?”我摇头。她俩交换了一个心领神会的眼神,“那你可得小心呢,这门课淘汰率高达48%,号称是咱们这个专业第一难,至于那个教授——”一个女孩有意停了一下,加重语气:“你上了他的课就知道了。”听得我花容失色,轻松出游的好心情也全给破坏了。

回去后,我赶紧去学校办申请暑期课程手续。一个瘦瘦高高的年轻老师让我填了一份表,送到101楼交钱,然后回来注册,回去等着通知开学日期。我很庆幸自己的这个及早决定。实际上,再晚几天,考试成绩一出来,就报不上这门课的暑期课程了。因为淘汰率高,重读的学生很多,名额有限。我就碰到过这样一个学生,是坐我旁边的。他说:“一出考场,感觉不好,没等公布考试成绩就报了名。好悬啊!差点报不上。”

1月4日,早晨8点我的第一节《公司法》课,这真是一个令人痛苦的时刻。在澳洲两年多了,我真的无法想象国内时每天早晨6点半到校是什么滋味。在这里,第一节课基本在8点半到9点上课,这点很人性化,不必要每天在睡梦中被生硬的闹铃声吵醒。4号早晨,因为还在圣诞节假期,公交车很少,我挣扎着从被子里爬起来,7点就出门往学校赶了。

因为是暑期课程,人不多,每班也就二十来人,都在小教室上。怀着一半好奇一半敬畏的心理,我刚刚在座位上落桌,主角登场了。教授Liz40多岁,有点黑,戴副眼镜,但玻璃的光芒也遮不住她犀利的眼神。她的开场白是这样的:“你们可能早有耳闻了,我这门课的通过率最低,所以最好不要心存侥幸,好好地背法律条款,记案例。”她托起手里厚厚的一本教科书,足有《辞海》那么厚:“书里的每一句话,都刻在我的脑子里,你们不要图省事,照搬书上的观点,这样的话,一分也拿不到。”她在讲台上来回踱了几步,抬头扫视着全场:“最后,还要强调两点:每次布置的作业,在上课前要放在你的课桌上;还有课堂发言占全部分值的15%,有些学生,成绩很好,但就是不愿意当众发表自己的看法,如果这个习惯在我的课堂上纠正不过来,我会加倍扣分的。”我猛一下低头,好像觉得她特意说我似的。

开始上课了,她的课讲得真棒。那么枯燥的法律条款,经她引用的案例一说明解释,几乎不用刻意去记忆就刻在你脑子里一般,想忘都忘不了。讲到兴奋处,她头往侧一仰,背头一甩,神采飞扬,全班同学都被深深吸引住了。下课前十分钟,老师留下一点自由讨论时间。为了那15分,谁也不敢掉以轻心,都在抢着发言。有的人其实并没考虑成熟,答的问题很幼稚;还有的说到一半结结巴巴说不下去了。教授反而并不生气,频频赞许地点头,课堂气氛更热烈了。我生怕点到我,脑子也在飞速旋转,组织语言。我希望自己的观点新颖,无懈可击,就在想表现一下的时候,却被别人抢去机会。

我的这门《公司法》一周上两次课,分别在周二和周四的上午。如果你觉得一周两个半天听听课就能轻松搞定,那就大错而特错了,更艰巨的任务还在课下呢。在讲新的内容前,我们需要预习四五十页的教材。我在这两年里,虽然英文阅读速度飞速提升,但就是看这么厚的汉语教材,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儿,况且还是枯燥的法律。你要记细节,还要分析、推理,研究各方之间的关系,归纳与众不同的观点,学到半夜一两点是常有的事。还有课下的作业,分析三个案例。准备第一次作业的时候,我一大早起来就上网查资料,和同学讨论,费了很大的劲,简明扼要地提出自己的看法,就三个案例竟洋洋洒洒写了六页之多。这是我所有的作业里最认真、最下功夫的,怎么也能拿到80分吧。我颇有点沾沾自喜,上课时兴冲冲地去了。

那天,每个人面前整整齐齐放着自己的作业。教授背着手,在窄小的走道里巡回。突然,她在我面前停住了,拿起我满满六张A4纸的作业,匆匆扫了一眼,很严厉地说道:“太简单,这样的作业怎么过关?”前面的同学“唰”一下扭过头来,齐刷刷地看我,我真觉得无地自容。这么多年的学生生涯里,还从来没有这样丢人过。不说国内,就是在亚历山大,我也是老师和校长的骄傲。仅仅几个月,仅是换了环境和老师,表现就这样判若两人。这样的情况接连发生了两次,而且,我的课堂表现至今也是零分。我真着急了,我从来没想过自己会挂课,我不会成为那倒霉的百分之四十八分之一吧?心里真的没把握了。虽然是放假,我打工时间反而更少了,几乎把全部精力放到《公司法》这门课上。一天下来少收入1000元人民币呢,但也顾不了那么多,无论如何我不能挂课。

到第二次上讨论课时,教授不拿花名册了,她已经记住了每个人的名字。这种讨论课发言机会更多,大家的压力都很大。每次教授叫那个泰国女孩时,她都是支支吾吾什么也答不出。课下泰国女孩就忧心忡忡地:“怎么办呀?我一点都听不懂。”我旁边的那个同学也是,每次上课前都愁眉苦脸的:“唉,又要开始熬命了!”我也很有压力,但自己下点功夫,课上久了,慢慢就适应了。那次,我们讨论一个案例:兄弟俩人合伙开了一家公司,哥哥同时还是一家跨国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他把公司的机密材料偷出来,为自己的公司所用。冷不防,教授点到我的名字,我于是不慌不忙地回答起来。通常她的问题总是由浅入深,连珠炮发问,第一第二问还能招架,一般人到第三问,往往败下阵来。但是那天,我胸有成竹,条款引用得丝毫不差,案例旁征博引,逻辑推理无懈可击。教授大加赞扬,说她教书这么多年,这是她听到的最完美的一次发言。对于这样的评价,我真是难以置信,都有点晕了。

直到复习考试时,我才体会到教授的苦心,有点享受这个过程了。几乎没怎么复习,只是看看书和笔记,也用不着死记硬背,脑子里全有,这是我复习最轻松的一门课。考试时题很少,三个案例,其实量很大,两个小时内要写满10页纸。就是说,既使不用思考,让你抄时间也不够用。我有一个读master的朋友,2个小时分析了半个案例,只拿到10分。因为有平常的训练,我答起卷来,下笔如飞,除了第三道题的结尾,基本全答完了。出了考场,手机“嘀嘀”响个不停,都是同学们在抱怨:量太大了,写也写不完,真是魔鬼考试。

成绩出来了,我拿到一个高分,75分。对于一门均分50分的课程来说,这是一个相当不错的成绩了,我很满意,比自己统计考95分还得意。

上一篇:基督教与西方文学 下一篇:哈尔滨旅游四季共享城市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