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桂华:好东西应该有好价钱

时间:2022-10-15 11:06:12

艺术品不是生活必需品,肯定不是人人都买得起的,最便宜的时候依然有人买不起。

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齐白石的作品卖150元一张,但是那时候我的工资是每月17.8元,我依然买不起。现在更买不起,以前攒一年工资不吃不⒙蛞徽牌氚资,现在我一辈子不吃不⒁猜虿黄鹨徽藕玫钠氚资。我觉得这和市场的发展没有关系,因为艺术品是一种高端的消费,很多人买不起和不断刷新的艺术品拍卖纪录之间,其实并不矛盾。

回想起很多年前,国家指导艺术品价格,那时候国家每两年出一个定价本,印刷的文本,很简单,里面会标明诸如30多厘米高的大瓶什么图案的价格是多少,50多厘米高的大瓶多少钱,每次涨几块、几十块,那时候定价不用动脑子抄就行了。后来的艺术品市场,在没有拍卖公司的时候,我们有了内销门市部,我觉得那时候的市场价格与流通有关系。官窑很久被规定不能卖,曾经有次文博系统的拍卖会,我那时候拿着乾隆的梅瓶,标价才几万块钱,后来在橱窗标30万就卖不出去。现在这种瓶子3000多万都买不到,还是受流通影响,因为收藏群体越来越大,艺术品就变得稀缺了。

有一次我和人民日报社收藏版的主编邵先生在一起聊天,他说现在有一千判断,艺术品价格的制定是市场说了算。为什么市场说了算,我觉得有多方面的原因,为什么一路走来,艺术品价格不断攀升?是因为大家对艺术品的认知度也不断提升,包括学术的支撑。我觉得学术支撑非常重要,为什么现在很多东西卖的价格奇高?是因为它传承有绪,收藏人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对价值还是有影响的。现在有价值的作品价格这么高,以后还会不会有人买得起的问题,我认为根本不存在,因为不停的有新买家进入,好的东西应该有好的价钱。

近年来在拍卖中高价成交的艺术品,大多数都是流传有绪的,这是现在收藏的一个趋势。我想下一阶段的发展趋势,除了流传有绪,大家应该更关注”掐尖”的作品:同样流传有绪、同样都是有著录,但同时是一个画家最典型的作品、最稀有的题材。这样的作品才有更大的升值潜力。我觉得,这种作品买了永远都值,没有亏和不亏。

上一篇:江诗丹顿:老名表的新行情 下一篇:王定乾:港台藏家几乎全部“缴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