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实践活动为语文教学“锦上添花”

时间:2022-10-15 10:27:33

让实践活动为语文教学“锦上添花”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实践活动是学生“智力生活的策源地”。学会学习是时代的命题,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语文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通过多种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孩子们走入“蓝天下的课堂”,阅读“生活的教科书”,提升学生学习语文能力,引领孩子们在实践中学习语文,在活动中提升语文素养。

一、阅读实践,加深课文理解

语文阅读教学实践化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为基础,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教学过程。孩子天生就有一种阅读兴趣,阅读实践可让孩子在课堂的教学空间里,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动脑、动口、动手中强化体验,发展语言。

朗读是语文课堂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语文教学中可让学生参加多种形式的朗读活动,如指名读、分角色读、小组读、男女生读、引读等,以读促思,以读悟情,以读明理。小学语文教材中亦不乏故事性很强的课文,在朗读的基础上,可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和角色表演,通过象征性的移情,积极地参与表演活动,使文本更加形象化,生动化,使学习活动更加多姿多彩。如通过将课本中的故事加工提炼,在班级的“讲故事比赛”中重新进行演绎,可有深度地对学生进行运用语言的训练。此外,还可组织形式多样的朗诵比赛,让学生将课内外读到的精彩片段与大家交流分享,教师可做朗读方法的指导,鼓励人人参与,提高朗读水平,增强信心。

通过开展多样化的阅读活动,让孩子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充分地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参与活动中,实现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

二、班级活动,增强学习趣味

班级活动是学生能动的主体活动,孩子的全面发展是在他们自身多样而全面的活动中实现的。教室是学生学习的场所,教师可在班级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参与活动,享受乐趣的同时增强语文能力。

在班级中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创设愉快和谐的活动氛围,每次活动均会让孩子们雀跃不已,如“一站到底”参照电视版本,采用竞猜的形式调动孩子的参与热情,孩子们从中学到不少语文知识;“做动作猜成语”让孩子们在游戏深入领会成语的含义并从中享受乐趣;“护蛋活动”让孩子们体会到父母的不易,孩子们笔下诞生一篇篇充满真情、妙趣横生的作文;“生活中的发现”引导孩子们学习养成留心观察生活的习惯,学会从生活中学习;“今年我十岁了”让孩子们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从而懂得感恩父母……每次活动过后,评出各具特色的语文能力优胜者,发给小奖品,激励他们再接再厉,更上一层楼。

实践证明,在班级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可以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培养灵活运用语文的能力,增强思维的敏捷性和创造性。

三、亲近自然,丰富语文体验

大自然是一本活的教科书,不管是农村孩子还是城市孩子都应当亲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绮丽风光和神奇美妙。孩子们在大自然中学习知识的同时,更可享受无穷的乐趣。

如教学《秋天》这首现代诗后,我鼓励孩子们到校园中寻找秋天,并开展“找秋天”“赏秋景”“画秋色”等系列活动,并让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将自己找到的秋天通过不同的形式呈现出来,于是一件件充满童真童趣、栩栩如生的作品“诞生”了:树叶贴画、秋景照片、水果沙拉、秋景美文等,每个小组的小讲解员就各自的作品进行生动有趣的讲解,孩子们热情高涨,活动精彩纷呈。在写下描写秋天的作文时,孩子们言之有物,语言让我为之惊喜。

将孩子带入自然,通过眼、耳、手、足、脑的各种活动,让孩子们主动地学、快乐地学,唤起求知的欲望,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得到参与和体验,在自主、合作、探究中享受学习的乐趣,提高了语文能力。

四、走进生活,提升语文能力

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生活即课堂,一草一木、一人一事均可作为语文课程资源。在学习了《水》这篇课文后,我组织学生进行“家乡水资源调查”的活动,了解家乡水资源情况,调查水资源污染状况,了解水资源污染的危害,呼吁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通过观察、调查和实践,孩子们的生活积累丰富了,信息量增加,进一步认识到水资源的宝贵,增强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教师应将语文教学活动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活动因素,通过实践活动,为学生创设更多亲身体验的机会,让学生在实际的体验中,独立思考,相互合作,增加感性认识,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才能。

实践活动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领域,实践活动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实施实践活动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只有将课内课外相融合,教学和活动相组合,才能为孩子们打开更多的语文之窗,让他们在综合语文实践活动中展翅翱翔。

(作者单位:江苏南通市滨海园区北兴桥小学)

上一篇:文化视野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分析 下一篇:借助对比阅读深化文本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