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如歌 如歌岁月

时间:2022-10-15 09:37:24

影视歌曲是影视创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我们听到经典的影视歌曲时,似乎可以穿越时空的隧道,回到过去,重温旧时的心情,那悠扬动听的旋律如同一条永不停息的河流日夜流淌……

作曲家王黎光就是如此地将影视歌曲贯穿在他的创作之中。《发现》、《父亲,你是安静的》、《知道不知道》、《多云转晴天》、《清官谣》、《故事里的事》、《天上有没有北大荒》、《红花》等在群众中广为传唱。歌曲是以人声为载体的音乐形式,由歌词和旋律两部分组成。从歌词内容来看,这些作品或描写真挚的友谊、纯洁的爱情,或表达个人的内心体验、展示剧中人物的情感世界,或倾诉人生的种种感悟、表现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冲突。从旋律构成来看,王黎光以剧情和歌词内容为基点,注重歌词声韵与旋律的巧妙结合,恰如其分地刻画出不同身份、不同性格的艺术形象,在影视内容的揭示中画龙点睛。

《发现》成为《京华烟云》的符号

《发现》是2005年中央电视台大戏《京华烟云》的主题歌,由演员赵薇演唱,片中原创音乐及主题歌同时荣获2005年度中国金唱片奖。这是既《宰相刘罗锅》之后王黎光与导演张子恩的又一次成功合作。作曲家王黎光说:“在这两部具有民族特色的片子中,我运用了同样的旋法,不一样的手法。”《发现》没有采用中国传统的五声音阶调式体系,而大胆地借鉴了十二音作曲技法,管弦乐队与歌声的交相辉映描绘出辽阔壮美而亦梦亦幻的浮华世间,仿佛是一幅生命百态的画卷,为林语堂这部享有现代版《红楼梦》美誉的传世之作平添了几分绚丽的色彩。在这幅画卷中,音乐大师用音符代替了语言,用音符间的流动代替了人们心中无法抹去的情愫,表现出他对林语堂、《京华烟云》和《发现》的独到见解。作曲家王黎光认为,“林语堂深谙东西文化,并对当时的社会现象表现出特殊的敏感,但却无力改变它,于是便将自己的愤怒、彷徨和忧虑用另一种宣泄方法表达了出来。这首《发现》既是我对林语堂、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现,也是林语堂对姚木兰的发现。文化是人类进步、进化的历程。当我们通过艺术作品去展示它的时候,也包含了我们对当代文化发展的发现与思考。而这种发现使艺术作品本身变得更有胸怀、更具艺术价值、更符合现代社会的审美情趣。文化的发展有赖于人类的创造,而人类之所以要努力创造文化,是因为要不断适应时代环境去满足其生活。同时,每一代的文化,又都要依赖每一代的人们努力创新,这正是我要用音乐创作来呈现《京华烟云》与《发现》的真正原因。”

《父亲,你是安静的》荡气回肠

《父亲,你是安静的》是电视剧《搭错车》的主题歌,影片从不同侧面讲述了废品收购站职工孙力养育养女阿美的故事,展示出普通百姓生活的真实情境,折射出改革开放社会转型时期家庭生活发生的深刻变化。《父亲,你是安静的》以人最质朴的亲情作为音乐构思的源泉,刻画出勤劳、朴实的父亲形象,讴歌了如山般深沉无私的父爱,具有很强的艺术震撼力。王黎光在懵懂的年龄――16岁时失去父亲,经历了人生最痛苦的生离死别,也让他永远地烙下了对父亲深深的眷恋!当王黎光看到这首作品的歌词时,那份深藏心底多年已久的思念之情再也无法抑制,创作的冲动涌上心头。王黎光的父亲是第一代北大荒的拓荒者,“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是那一代人的誓言,也是他们无私奉献精神的真实写照。有人曾说,父亲是一本书,孩子翻看着,慢慢地被他影响,这些影响甚至可以延续一生。王黎光说:“我的父亲是从战争年代走过来的,他对这个民族的忧患意识、传统的道德观念、为人标准以及做事准则都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父亲的很多言行都是我后来学习、生活与社会实践过程中努力的方向。”在录音过程中,台湾歌手江美琪细腻柔情的演唱风格使一向对歌手要求严格的作曲家王黎光对她的音乐表达十分满意。当音乐大师在感慨这份合作中的默契时,才得知江美琪的父亲刚刚去世。《父亲,你是安静的》诉说着思念的伤感与人性的光辉,是两位艺术家心灵的碰撞、情感的交融。

《知道不知道》呼唤人性良知

《知道不知道》是2005年冯小刚贺岁影片《天下无贼》的主题歌。《天下无贼》讲述了一个灵魂净化的理想主义故事。小伙子傻根在西北打工五年要回家过年娶媳妇,他带着五年工钱六万元上路。傻根相信“天下无贼”,他的单纯朴素感动了一对惯盗,为让“天下无贼”成为现实,这段“危险之旅”使盗贼成了英雄。《天下无贼》的音乐是王黎光创作的三十多部影视作品中非常特殊的一部,它以7/4拍特殊节奏的《天地佛门》为开篇,烘托电影主题以冲击观众的感官感受。片尾由演员刘若英演唱的《知道不知道》在山西同名民歌的基础上改编而成。作曲家王黎光说:“《知道不知道》是人们曾经较为熟悉的一首民歌。在《天下无贼》的剧情中,当女贼王丽怀孕后发现,作为母亲,不能给孩子留下任何心灵上的阴影,这种人性本善的回归使她获得了克服困难、战胜自己的巨大勇气。因此,采用这样一种委婉质朴的民歌元素作为音乐主题对于整个剧情的发展来说是最为恰当的。”

《多云转晴天》印记共和国的脚步

《多云转晴天》是国庆五十周年和新世纪的献礼电视连续剧《一年又一年》的主题歌,由歌手俞静演唱,曾荣获第十八届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音乐(歌曲)奖。该片采用编年体的叙述手法,将中国从1978-1998这二十年来的种种变化呈现在观众面前:恢复高考、知青返城、昭雪、下海经商、出国热潮、股市风云、下岗再就业等,编织出一幅生动鲜活的人间风情图。王黎光1978年参加工作,1980年考入中国黑龙江省北大荒文工团任手风琴演奏员与创作员,1986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1996年-1998年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研究院新闻学研究生班。从他的工作与学习经历来看,王黎光和剧中人有着某种不期而遇的雷同与巧合。他和剧中人一样,在不同层面上经历着由于二十年社会巨变所带来的心灵冲击与精神洗礼。王黎光在与安战军导演探讨该片的音乐创作时说:“我们似乎可以不用任何沟通或体验生活的方法,便可以把我们所有的感受以及刚刚经历过的历史时刻用我们的艺术语言一气呵成。”在谈及整首作品的创作过程时,作曲家王黎光满怀深情地说:“我的内心从头到尾就是两个字,‘温暖’,真是有一种改天换地的感觉,看到自己的国家不断强盛,看到周围的生活不断地发生变化。中华民族是一个内敛的民族,他博大而深沉。20年的巨变我们惊喜的看到中国人懂得笑了,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有了前所未有的笑颜;改革开放的成功提升了中国社会的国际地位,中国人的笑颜变得更加灿烂。因此,整部作品的基调都离不开‘温暖’两字。我不断地用我的音乐温暖着自己,并把‘温暖’的感受进一步融入到我的音乐创作中。”《多云转晴天》记载着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生活态度与行为方式等方面的巨大变迁,是艺术家在特定时代背景与社会环境中对现实生活的自然表露,它不仅体现出作曲家王黎光与所有编创人员当时的心路历程,也体现出那一时期中国人民的整体精神风貌,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清官谣》是老百姓盼望的《故事里的事》

《宰相刘罗锅》的热播曾引起全国关于反腐败的大讨论,不畏权贵、机智幽默的刘罗锅形象至今使人记忆犹新。由歌手谢东、戴娆演唱的片头、片尾曲《清官谣》与《故事里的事》更加脍炙人口、深入人心。这两首歌不仅十年来演唱经久不衰,其中,《清官谣》荣获中国九十年代听众最喜爱的歌曲创作奖。“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是老百姓”充分体现出广大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意识和对反腐倡廉的强烈期待。由此,这句寓意深远的“天地之间有杆秤”也成了《清官谣》的代言词。《故事里的事》是王黎光与歌手戴娆的初次合作,该曲对于她演唱风格的确立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作曲家在回忆这首歌曲创作与录音的过程时说:“这首歌曲共录了两次,第一次录音的时候,感觉状态不对。首先是音乐的问题,我对她还不太了解,更多的是演唱的问题,因为她那时的演唱还不很成熟。之后,我们进行了很好的沟通。我发现戴娆在与我聊天的时候,声音很有磁性,声带很松弛。但演唱时由于方法控制得不是很好,再加上经验不足,声音显得比较紧张。当时,我玩笑她‘说的比唱得好’。后来,我开始按照她的最佳音域重新写作、编曲。第二次录音的时候,我提示她先念歌词‘我听爷爷讲了个故事,故事里的事是过去的事……’。念着念着,戴娆渐入佳境,我又提示她按照说的感觉去唱,最后就成了我们所听到的这个版本。因此,这首歌不是唱出来的,而是说出来的。”

《天上有没有北大荒》凸显历史的《年轮》

《天上有没有北大荒》是电视剧《年轮》的主题歌,曾荣获中国流行音乐十年回顾成就奖金奖。《年轮》记录了一代知识青年成长历程中的拼搏与坚持,热情讴歌了他们在特定时代背景中的英雄主义精神。歌手韩磊粗犷嘹亮的演唱风格生动地刻画出北大荒人乐观进取、自强不息的性格品质。王黎光出生于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北大荒的生活与工作经历赋予了《天上有没有北大荒》特殊的创作灵感。王黎光的小学、中学老师都是知青,他称自己“是在知青文化影响下成长起来的第二代北大荒人”。王黎光说:“小时候,我对他们充满了的好奇感。而后来则更多的是对这一代人奉献精神的认识。他们是那一时期国家的栋梁,他们把大都市的文化带到了边疆,促进了边疆经济、文化、生活等各方面的发展。他们的作用远远大于他们到边疆所受到的锻炼。”带着这份对知青深厚的情感,王黎光将孩提时代为欢迎知青到来而与小伙伴们共同演唱的《鄂伦春民歌》融入到了20余年后所进行的《天上有没有北大荒》的音乐创作中。

《红花》让台湾歌手孟庭苇更可爱

《红花》是孟庭苇复出专辑及其主打歌的名称。孟庭苇是台湾偶像歌手,她曾以《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的开》、《冬季到台北来看雨》等歌曲红遍亚太地区。《红花》这首歌曲的歌词源于她在2004年秋到西北地区实地采风的经历。中国的西北地区幅员辽阔,民间音乐极其丰富。该曲作于2005年初,是王黎光以青海原生态民歌《上去高山望平川》的音调为素材创作完成的。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传统民歌以口传心授的方式生存于民间,并在流传过程中不断地经受着各种筛选与提炼。王黎光对《上去高山望平川》在音调上的借鉴不是简单抄袭或者生搬硬套,而是对弥漫其中、浸透骨髓的传统元素与现代神韵的直觉把握。当王黎光回忆起与孟庭苇的合作经历时,他说:“孟庭苇是一位具有良好音乐修养的歌手,她的敬业精神值得内地歌手学习。这首歌曲的写作使我感到欣慰,在新的创造过程中,它使传统的民间音乐得到了传承与发扬。”

回首作曲家王黎光的艺术历程,他总谦逊地说自己是幸运的。对于他所取得的艺术成就,王黎光也总是淡然地把它们归功于母校――中央音乐学院的培养。他说:“我的母校给了我非常严谨的音乐教育,令我终生难以忘怀。”在歌曲的创作过程中,王黎光常从歌词选择、内涵挖掘、旋律构思以及演唱者的声音条件、演唱风格等多维度出发,凭籍敏锐的艺术洞察力、对影视作品主旨的精准把握、对影视歌曲内在功能的深刻理解以及与导演的默契配合,使这些歌曲既烘托了剧情,又达到了传达影视人物灵魂的作用,形成了自己独树一帜的音乐风格,折射出作曲家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美学观。作曲家王黎光的影视歌曲曾是影视剧作的重要元素,后来逐渐演变为较为独立的优秀作品而被广泛传唱,成为一些歌手久唱不衰的经典曲目。

近日,刚刚完成的八十二集电视剧《贞观长歌》、三十集电视剧《真情年代》、《王昭君》的主题歌分别由张学友、庞龙、汤灿演唱,我们会再次听到把音乐创作民族化做为影视歌曲创作理念的王黎光心声,这位音乐大师始终认为:“民族音乐是作曲家的根。在我国56个民族的音乐中,有许多让我们一辈子感动、甚至影响一生的音乐素材。只要我们去开启它、运用它,就可以让它们回归到人们的心目当中来。随着电影事业的蓬勃发展与电影艺术的逐步国际化,艺术家们在学习好莱坞先进经验的同时,绝不能放弃本土文化的母语表达方式,民族情怀应该是艺术家们的不懈追求。”

如今,王黎光依然辛勤而执著地耕耘在影视音乐创作的这片沃土上,我们期待听到他创作出更多具有鲜明民族特色与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

链接:王黎光艺术档案

北京电影学院党委副书记、教授、国家一级作曲家,北京音乐家协会副主席。

主要代表作有交响序曲《荒殁》、弦乐四重奏《水歌》等。

主要获奖作品有:2004年加拿大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电影:《看车人的七月》),1998年第十八届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音乐奖(电视剧《一年又一年》),1995年中国北京春燕杯优秀电视剧音乐创作奖,1996年中国北京春燕杯优秀电视剧音乐创作奖,中国九十年代听众最喜爱的歌曲创作奖(电视剧《宰相刘罗锅》主题歌――《清官谣》),中国流行音乐十年回顾成就奖金奖(电视剧《年轮》主题歌――《天上有没有北大荒》),北京音乐台音乐排行榜最佳作品奖(歌曲:《拉着你的手》),中国55年共和国艺术成就奖(歌曲《笑颜》)等。

上一篇:北京的符号 下一篇:古堡农家变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