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发展下皖江城市带示范区产业升级研究

时间:2022-10-15 09:22:30

高新技术发展下皖江城市带示范区产业升级研究

摘要: 皖江城市带示范区建设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一部分,在产业发展、技术升级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据此,从示范区现状以及产业、技术优势开始,详细分析并提出了示范区发展的总体思路,最后提出了金融、自主创新等发展对策,希望加快示范区建设进程,让示范区发挥更大作用,推动地区经济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产业升级;技术升级;新兴技术;自主创新;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1.009

2010年国务院批复玩家将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自此安徽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纳入到了国家发展战略中。安徽省政府希望抓住这一契机,大力推进皖江城市带高新技术发展,推进产业升级。2011年3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将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生物等8大类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重点发展产业。据统计,2015年安徽省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8921.5亿元,占全部规上工业产值的比重由2014年的20.2%提高到22.4%,拉动全省工业产值增幅为35%。从皖江城市带示范区看,2015年全年生产总值达到14639.3亿元,占全省的66.5%,战略新兴产业实现产值6825。4亿元,占全省76.5%,从数据上不难看出,示范区发展态势良好。

1皖江城市带示范区已有的技术、产业发展现状与优势

1.1承接产业转移技术以及产业优势的内涵

产业转移是目前全球经济发展的一种趋势,它是指发达地区的部分企业将部分产业向发展中或不发达地区转移的过程和现象。它的发生是基于产品供给与需求状况的变化以及区域比较优势的变化而产生的。而承接产业转移是指在产业转移过程中,发挥资源、人力优势,抓住改革的机遇,建设综合改革试验区,从量上与质上提高经济发展水平,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过程。其总体要求是坚持市场导向、坚持因地制宜、坚持节能环保、坚持创新机制体制。

承接产业转移必然会带来诸多连带效应,比如资源配置效应、技术升级效应、产业升级效应、竞争效应等等。资源配置效应是通过投资、贸易的形式,将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跨区域转移,以达到资源优化配置的作用。技术升级效应是在产业转移过程中发达地区的现有技术、设备等与承接地相关产业进行了有效的融合而形成的。产业升级是在技术升级的基础上,承接地相关产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以及通过学习、模仿、吸收等途径,促进地区内产业的优化升级。竞争效应是随着技术升级、产业升级的进程出现的,先进技术的引入,必然会出现承接地原有低效产业垄断局面的消失,带来的是产业之间竞争的加剧,这种竞争必然会加速产业之间的不断创新、发展,大大提高了市场的活力。皖江城市带示范区作为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一部分,通过承接产业转移,会使区域内各产业之间加强信息沟通,优化资源配置与整合,同时大胆改革创新,实现产业升级、技术升级、竞争力升级。

1.2皖江城市带示范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技术现状与优势

当下,从安徽全省的经济数据可以看出,高新技术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整个经济的贡献率非常大。2015年,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8921.5亿元,占全部规上产值的22.4%。从区域看,皖江城市带示范区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6825.4亿元,占全省的765%,这足以看出示范区在技术升级以及新兴产业发展上都走在了全省的前列。根据《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显示,2013年安徽省区域创新能力有了长足的进步,升至中部地区第一位;从专利数量上看,2015年安徽省申请发明专利6.83万件,同比增长36.7%,远远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位居全国第七位,首次进入全国前十的行列。

皖江城市带示范区在发展中形成了一定的技术优势,具体体现在:第一,依托合肥、芜湖等城市科研院所、高校的技术团队,专利的申请以及授权数大幅提高;第二,高新技术企业的数量也呈现大幅增加的趋势;第三,新兴产业产值上,如图1所示,皖江城市带新兴产业产值总额占全省比重大,合肥、芜湖两地名列前茅。这种技术升级优势,必然会加速区域产业升级,经济的健康发展。

1.3皖江城市带示范区承接产业转移的产业现状与优势

皖江城市带其产业主要集中在以芜湖为代表的汽车机械类的装备制造业,以马鞍山、铜陵为代表的冶金加工业,以合肥、宣城、池州为代表的家电制造业、农产品以及纺织业以及电子、生物等新兴产业。在这其中,装备制造业、钢铁、化工等优势尤为明显。

从表1中可以看出,皖江城市带示范区在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轻纺产业、原材料产业等方面在安徽省内有较大的产业优势且这种优势仍在继续。

在传统产业方面,皖江示范区拥有一大批优质知名产业。以钢铁生产为主的安徽马钢集团公司,以汽车生产销售为主的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水泥生产为主的安徽海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等。它们这些传统产业依靠国家政策、资金的优惠,构成了产业集群,特别是承接产业转以后,技术的植入使得这些产业更为强大,发展更为迅速。以水泥生产为例,表2列出了2014年、2015年全国排名前十的水泥生产企业。从表中可以看出,安徽海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2015年产量均排在全国第二位,且与第一名差距在缩小。其次奇瑞汽车在装备制造业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2015年销量在国产车中稳居第四位,在海外市场上,连续13年位列国产汽车出口的榜首。

皖江示范区随着承接产业转移进程的深入,凭借着技术转移,一些高新技术产业正迅猛发展起来,像电子信息产业、新材料领域、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都实现了质与量的飞跃。

2皖江城市带示范区技术、产业发展的思路

随着承接产业转移进程的推进,皖江城市带示范区内主要产业比如装备制造业、原材料产业以及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特点在发生着变化。它打破了原来只局限于普通零部件加工制造的落后局面,变成了核心零件的研发、专利以及生产,甚至打造自由名牌。原材料产业方面一改原有的粗放型生产局面,利用技术升级在工艺上有所突破,同时真正将低耗能、少污染提上了产业发展的重要位置。高新技术产业是示范区发展的重点产业,其发展主要依靠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两大引擎。该产业发展除了重视技术研发外,还要特别重视技术成果的转化,这需要做好大量的前期市场调研,研发、生产出迎合国内、国际市场的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示范区产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需要多吸取国内外的成功经验,明确自己的发展思路。

2.1“走出去+请进来”两大战略并重

(1)“走出去”战略。何为走出去,即通过海外并购与在境外建立研发中心,进行技术突破与升级。海外并购是产业升级、技术升级较快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可以尽快地开拓海外市场,同时将劳动力进行有效转移,除此之外,还可以获得国外企业的新技术、新发明乃至品牌。并购方式可以将技术植入示范区产业中,提升产业竞争力。而境外建立研发中心,有两大好处,其一是研发中心建立在技术发达的地区,更贴近世界发展的主流,可以最快、最直接的掌握世界同行技术发展方向以及产业发展方向;其二,中心建在海外,使得技术成果的转化更为贴近海外市场,更有针对性。

(2)“请进来”战略。所谓的请进来也有两种方式。第一是出台政策,鼓励国内外优质企业对示范区内的企业进行重组、收购。这种方式可以尽快扩大示范区内企业规模,提高企业的品牌价值,同时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改善企业的经营状况,从而实现示范区内的产业升级;第二是鼓励国内外研发中心,在示范区内建分中心。这种方式可以实现示范区内技术的快速升级。

2.2积极融入全球价值体系中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要想在这一复杂局面中生存并发展,必须始终要有融入全球价值体系中的意识。无论是产业转移还是承接,其根本都是产品,而当下,产业的转移与承接已经开始由传统的简单产品向精细分工下的要素转变,这对于皖江城市带示范区的各产业来说是一个机会。优势产业应利用自己的优势,对技术进行升级,努力地取得要素竞争优势,从而参与到全球价值体系中,参与到国际产业分工中,改变自己在整个体系中的低端地位,逐渐向体系上游、核心层转变,最终实现产业的长期高质量发展。

2.3推进产业信息化进程,实现绿色环保型发展

现在的产业发展离不开网络化信息技术的支持,除了在技术上,更重要体现在管理与控制上。将网络化信息技术用在管理控制上,可以有效地控制成本,减少不必要的支出,同时,通过对生产的控制,可以准确监测到生产的每一个步骤,这样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整改,从而提高工作效益,提升产业竞争力,实现产业环保、健康发展。

3皖江城市带示范区技术、产业升级的对策

3.1政府加大对企业的金融、技术等政策支持

企业“走出去”战略实施的主要途径是海外并购,而海外并购存在着很多阻力,这些阻力主要来自于外部,要想并购成功,主要要看企业自身的硬实力。参看成功的海外并购案例不难看出,成功的并购多半是有相当资金能力的大型国有企业和小部分民营企业,而有技术但缺乏资金的企业很难实现海外并购,因此政府制定相关的政策与制度加以支持。政府可以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适度放宽企业海外并购对于外汇的管制,同时在充分对于企业以及并购对象调研的基础上,放宽对于国内企业海外并购、投资贷款的要求,减少审批流程,减少阻力,促成成功并购。除此之外,为保障海外并购的成功,也为了保障尚无经验的国内企业,政府可以给与这些企业以专家指导与法律援助,帮助他们增厚实力,参与国际竞争。

3.2支持加强玩家爱那个示范区与优秀园区的合作

皖江城市带示范区2010年获批并开始筹备建设,是一个相对年轻的产业改革十点区。示范区是产业承接、升级的载体,它有着政策、环境、税收、人才等众多优势,但却缺乏优质企业、先进的技术以及先进的管理。因此,安徽省政府应基于目前示范区的实际情况,加大与周边诸如上海、江苏、浙江、福建以及境外这些发展、实力强硬的优质成熟园区合作、交流,提供优厚的条件、特殊的政策吸引优质企业、资金、技术、人才来皖江示范区合作投资。这样一来,既可以提高示范区的综合实力,提高知名度,同时对于示范区内的本地企业来说,也是一个沟通、合作、交流、学习的机会,通过合作、学习,可以在技术上、管理上等多方面提升自己的能力水平,迅速提升自己参与竞争的能力。与此同时,在重视工业产业的引入外,同样要重视服务产业的引入,三产的发展已经是一个城市发展成熟与否的关键,政府要给服务产业以必要的支持。

3.3加大企业自主创新的激励制度

自主创新主要体现在制度、管理以及技术层面上的创新。皖江城市带示范区发展至今已有五年时间,取得了一些进步,但从整体上看,在与发达城市园区的对比看,发展速度是较慢的。究其原因,不是政府支持不够,也不是资金的缺乏,而是园区内企业缺乏创新精神,缺乏先进的管理经营模式,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原动力,企业的发展、产业优势的形成,特别是新技术产业优势的形成,主要依靠技术优势的形成,而技术优势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不是一个独立的、偶发性的过程,它是一个积累、持续的过程。园区内很多企业认为,花大价钱去引进研发人员、花大价钱去进行技术创新、管理制度的创新对于企业发展来说是一种冒险,甚至市一种浪费。他们大多不愿意在创新上加大投入,造成企业发展缓慢的局面。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很多,主要还是企业负责人只看重眼前的利益,没有可持续发展的思维,同时落后的经营管理意识也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因此,在企业进行自主创新之前,政府应积极鼓励企业主们加强必要的学习,积极在经营模式、管理理念上进行创新,这样企业才可能有活力。做到这些,就要求政府要在园区内推行创新激励制度的改革,建立完整的技术、管理创新体系,最大程度地鼓励、激励企业进行自主创新,提升企业持续发展的能力。

皖江城市带示范区是安徽经济发展的风向标,它在安徽省整体发展体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示范区拥有众多优势,因此必须抓住机遇、抓住优势产业,利用一切资源、一切政策加速技术升级、产业升级,提升示范区内产业竞争力,力争成为省内乃至全国优秀的示范区,带动地方经济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林丽,肖莹,吴东.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化程度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4,(06).

[2] 田静.山东人力资源开发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1,(05).

[3] 蒋建武,赵曙明,戴万稳.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对组织创新的作用机理研究[J].管理学报,2010,(12).

[4]姚萍.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现状及创新管理策略[J].中国商贸,2011,(14).

[5] 汪陈友.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与产业集群结合的对策[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8).

上一篇:技能大赛对高职会计专业教学质量提升效果分析 下一篇:机械制造过程质量控制措施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