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现代教学技术在高中音乐课堂的应用

时间:2022-10-15 09:11:02

刍议现代教学技术在高中音乐课堂的应用

[摘 要] 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为高中音乐新课标的顺利实施带来了良好的契机。文章论述现代教育技术对音乐信息传播载体、音乐教学媒体、音乐教学模式和音乐教学环境的优化以及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关键词] 现代教学技术;高中音乐;应用

近年来现代教育技术迅速发展,对传统教育的各个方面(包括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学内容,尤其是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对教育改革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现代教育技术对现行的音乐教育提出了挑战,同时也为我们实现音乐素质教育提供了技术、方法和认知工具,对于深化学校音乐教育改革和发展学生的音乐潜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新课标的实施中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通过不同形式和不同内容的训练,使学生能形象直观地掌握音乐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技巧,获得初步的音乐感受能力、鉴赏能力和表现能力,使音乐课堂教学变抽象为形象,变枯燥为有趣,既使课堂生动活泼,气氛活跃,又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是对新课程标准顺利实施的有利促进。

一、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多媒体手段,用声音和画面的同步作用,增加学生对音乐课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来自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是对形象具体,形象新异的事物容易引起兴趣,高中音乐课应努力创设与其它学科不同的环境,当学生进入教室时,教师可以提前放一段旋律优美或者是活泼的音乐,使学生感到进入音乐世界,与周围环境很快融为一体。为提高学生兴趣,利用多媒体课件,使声音与画面结合起来。如在课前学生欣赏“天鹅湖”时,让学生们一边欣赏妙曼的芭蕾舞,一边聆听动听优美活泼的舞曲,这样想象、技能、音乐的完美结合,便犹如身临其境,使学生情不自禁的萌生了对音乐的浓厚兴趣。

二、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感受音乐

音乐是声音艺术,音乐教学的基本手段之一是聆听。音响美,是创造良好听觉环境的关键因素,音质清晰、悦耳的音响给人的听觉带画,并诱发美感的产生。而一个美好的视觉环境对音乐教学也是重要的。教师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就为音乐课堂创设了一个审美气氛与情境。若教音乐仅仅让学生依赖于课本上的文字、符号、乐谱等内容的学习,那只能把学生带入枯燥无味的文字怪圈中,使学生逐渐失去想象中音乐对他们心灵的启迪和感情的抒发。因此,利用多媒体技术,将鲜艳的图片,新颖的谱面,重点突出的文字说明,引入学生的视野,并利用计算机对音乐的声音进行数码采集、编辑处理,使所看的和所听的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处于一种声、韵、义融为一体的兴奋状态,加强对音乐的感受,以乐激情,动情生悟,才能达到增强教学效果的目的。

三、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表现音乐

表现音乐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活动,高中音乐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就必须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离开了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就是一句空话,引导学生参与音乐艺术实践活动,除了要选择有艺术价值的表演曲目外,还要注意活动形式的趣味性以及学生参与活动的广泛性。其中,活动形式的趣味性是直接调动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最大动力。所以,在教学中,利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课件,使学生直观地、清晰地了解歌曲或乐曲,是调动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有效途径。学生在充分地欣赏了音乐后,通过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资源,使之极大地调动了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产生极大的表现歌曲的欲望。并通过对歌曲的深入理解,使学生能够准确地表现音乐情感和刻画音乐形象。

例如:在演唱“天堂”时,播放视频片段生动地展示出内蒙古草原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壮丽风景,给学生以强烈的视觉震撼。学生在观赏视频并学习歌曲后,他们会准确领悟歌曲中在深悠的曲调下蕴藏着浓烈的感情,抓住歌曲表达对家乡强烈的热爱,从而掌握表达强烈感情的演唱技巧。

四、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造音乐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音乐创造能力是蕴含在音乐鉴赏能力、音乐表演能力之中的。因为,无论是音乐鉴赏活动也好,音乐表演活动也好,它们都需要音乐想象力为基础。既然需要音乐想象力为基础,那么,其中也就包含着音乐创造的成分。所以在上述音乐艺术实践活动中,就不能忽视音乐创造的启发性工作,要尽量发挥学生的创造积极性,使他们具有上乘的表现。为此,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引导启发学生做充分的想象。比如,在学生想象模仿动物时,可以展示动物的各种活动照片、视频,展示动物的各种卡通形象,播放动物在不同场合的叫声和活动的声音,帮助学生准确把握动物的形象特征和性格特征,从而创造出优美的音乐形象。

五、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拓展音乐文化视野

通过音乐感受相关文化是高中音乐课程人文学科属性的集中体现,它涉及到音乐与社会生活,音乐与姊妹艺术、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等各个方面,其特点是知识面广,信息量大,参与性强。针对课程的这个特点,在教学中,合理地应用信息技术网络对于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帮助学生实现音乐的拓展是行之有效的一个途径。在广阔的信息技术网络中,有着丰富的音乐教学资源:如体育,根据韵律操动作配合的不同节奏、节拍、情绪的音乐。如语文,选用适宜的背景音乐为诗歌散文配乐,烘托意境。

信息技术与音乐课程的整合,不是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是强调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整合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这正是实施新音乐课程标准,培养创新人才所需要的。

作者简介:赖崇华(1978―),女,广西合浦县公馆中学,研究方向:音乐教学,本科学历。

上一篇: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幼儿园教学设计与研究 下一篇:浅议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