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荣辱观教育偏差及矫正对策

时间:2022-10-15 09:01:46

大学生荣辱观教育偏差及矫正对策

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基本价值取向、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认真研究和分析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工作,探讨切实可行的措施,对于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一、大学生荣辱观教育的偏差

(一)教育观念的偏差

长期以来人们对荣辱观教育存在着认识偏差,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认为荣辱观教育可有可无,把大学生荣辱观教育抛在一边:二是认为荣辱观教育即政治观教育,把大学生荣辱观教育被片面地理解成为大学生政治观教育,把荣辱观教育中的道德内容剥离:三是认为传输给学生价值准则即完成了荣辱观教育,这种观念实则无视学生主体性,无视道德养成规律性,大学生荣辱观教育变成了荣辱观知识灌输。

(二)教育内容的偏差

当代大学生荣辱观教育内容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内容因循守旧、落后于时代,例如在教育内容上一味地强调集体主义,对个人利益和发展持保留和否定态度,一味地强调无私奉献,武断地反对索取回报等:二是内容设置重政治内容轻道德内容,对于公民的基本守则、道德规范等缺乏足够的重视;三是教育内容重视民主、竞争、平等、自由等西方文化精神要义,忽视中华传统文化内容,误以为中国传统文化就是“三纲五常”,就是“之乎者也”,一味地批判。

(三)教育环境的偏差

当代大学生荣辱观教育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只看到外在环境没看到内在环境,即只注重学校、家庭、社会等外部环境的构建,而忽视了教育者内心环境的构建,使得大学生荣辱观教育花了很大力气收效却甚微;二是只看到了高校环境的育人功能而忽视了社会、家庭环境的影响,认为大学生荣辱观教育只是学校的事情,大学生生活在学校、家庭、社会环境中,家庭、社会环境的构建对大学生荣辱观教育同样至关重要。

(四)教育形式的偏差

当代大学生荣辱观教育方法总体来说呈现单一、单调的特点。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一是以灌输教育为主,缺乏互动,这种灌输式的教育充分肯定了教育者的权威性,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拥有至高无上、无可辩驳的权威,而忽视了受教育的感受;二是以理论教育为主,缺乏实践,荣辱观教育只停留在理论认识水平却无法内化为受教育者的道德行为,直接导致教育知行脱节,事倍功半;三是以批评教育为主,缺乏赞赏,学校校纪校规多重于批评、处分等,缺乏正面引导,教师也通常以批评教育为主。目前各大高校每年都有评奖评优的表彰,但那也只是限于对学习成绩好的同学的肯定,而非从道德尺度去肯定。当然,道德表彰有一定难度,因为是意识领域中的东西,看不见摸不着,所以这也决定了当代大学生荣辱观教育重批评、轻表扬的格局。

(五)教育途径的偏差

当代大学会生荣辱观教育途径陈旧单一。一是教育阵地单一,当前荣辱观教育主要通过课堂灌输实施,这本身没有不妥,但问题在于,除了课堂这个主阵地,荣辱观教育几乎没有其他阵地了,教育效果不好:二是教育载体单薄,“两课”是当前大学生荣辱观教育的主要载体,姑且不论“两课”中荣辱观教育内容的轻重、多寡,单就这一个载体来说,显然与丰富多样的荣辱观教育内容不相符。

二、大学生荣辱观教育的对策

(一)加强大学生荣辱观教育要加强宣传教育力度

只有知道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意义才能使学生更好地遵守。首先,要在营造舆论氛围上下功夫,在深入普及上下功夫,在进教材、进课堂上下功夫,大力宣传、广泛普及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使之深入人心。其次,要通过各种道德实践活动和群众性创建活动,把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渗透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之中。再次,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宣传不能仅仅局限在学校之内,必须全社会动员起来,要通过各种思想文化阵地和精神文化产品,广泛传播先进文化、弘扬社会正气,大力宣传体现时代精神的道德行为和高尚品质,鼓励学生积极向上,追求真善美。

(二)加强荣辱观教育要与课堂教育教学相结合

教育部部长周济指出:“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引入教材、引入课堂、引入学生头脑,在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主渠道教育中突显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课堂教学是高校教书育人的主阵地,是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优势,采取课堂讨论、学生个人演讲、主题班会等形式、积极开展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要内容的教育。通过正面灌输和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使社会主义荣辱观“深入”每一名大学生的脑海,进而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觉悟和自我教育、自我改造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针对大学生的特点,科学规划荣辱观教育的具体内容,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善于用典型事例、用身边的榜样教育大学生,增强教育教学的感染力。通过不断的自我调节、自我激励、自我管理,逐步达到自我完善,从而把“八荣八耻”变成自己自觉的行为规范。

(三)加强荣辱观教育要与校园文化相结合

校园文化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载体,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校园文化通过创设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陶冶学生情操,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引导学生崇尚真善美,不断追求崇高的人生境界,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在新时期下则对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通过积极举办专题报告会、征文、文艺晚会、演讲、辩论赛、主题班会、党团组织活动,在学生中进行多种形式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弘扬主旋律、突出高品位,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营造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良好环境氛围。让每一个校园文化活动都发挥道德教育的作用。通过丰富多彩、健康向上、富有时代特征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自然和谐、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推动学校的校风、学风建设,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使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受到教育,得到全面发展。

(四)加强荣辱观教育要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荣辱观的确立,一定要通过实际生活的实践,在不同的理论框架中会有完全不同的荣辱观,在不同荣辱观的视角下,同样的社会现象会有完全不同的荣辱评价。因此,要积极开展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参加“三下乡”、志愿服务、社会调查、专业实习等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锻炼意志,体验生活,从而改变那种只喜欢做“大事”,不喜欢做“小事”;虽立志高远,又缺乏脚踏实地做事的缺点;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心灵得到净化、思想得到升华、觉悟得到提高。树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理念,在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过程中,形成牢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进而担当起时代赋予他们的重任。

课题来源:河北省教育厅2007年立项课题

课题编号:SZ070337

上一篇:改善医患关系 构建和谐社会 下一篇:“门槛效应”在学校教育科研管理中的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