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姿含:破茧成蝶

时间:2022-10-15 08:50:04

听说林姿含在广工有个讲座,跑去听了。那天她的衣着很有个性:紧身小背心外披着一件麻料白上衣,上衣后面剪得参次不齐,再配上五彩丝巾与宽大长裤,尽显个性。那天,她在讲座上涓涓细语,给人的感觉是很温和甚至温柔的,具有一种天然的亲和力。

采访时再次见到林姿含,还是长长的直发和淡彩色眼镜,这几乎成了她的标签。那天她穿了一件可爱的小背心,长靴套着牛仔裤,显得十分潇洒。她说虽然自己设计了很多衣服,但从来没有穿过,成本太高了。她喜欢穿有一些细节的、有设计感的衣服,但重要的是搭配出色。

采访时林姿含声音沙哑,她说为了赶一批货,昨晚加班到很夜。经常这样吗?是的,她笑了笑。林姿含的办公桌很大,她的办公室和我见过的一些设计师的工作室不太一样,这和她的身份不完全是设计师有关,她现在还是珈钰设计公司的总经理。来广州才八年,她已建立起了自己的时尚事业。

坚持成就梦想

2006年中国金纺文化节上,一个名为《航海精神》的作品特别引人瞩目,其设计者就是中国十佳服装设计师林姿含。但林姿含非常低调,她甚至没有在文化节上露上一面,她说她不是为一场秀的风光生存,她是在坚持自己作为设计师的梦想而默默奋斗。

从小就爱好剪剪缝缝的林姿含,读中学时就能做个小背心小短裤什么的,报考专业时自然就报了服装设计。大学毕业后,她认为广州是服装设计最好的舞台,这里有很多适合设计师发展的机会,于是孤身一人来到广州发展事业。

林姿含是成功的。来广州才8年光景,她已从港资服装公司的设计总监转型为珈钰服装设计公司的总经理并且成功经营着这间行业内最大的设计公司,自己能走到今天,她淡淡地说,源于一路的坚持。

做服装设计是很残酷、辛苦的行业,林姿含这样认为。的确,台上的秀风光万千,可是,风光的背后却要付出艰辛的努力,正所谓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每每办一个会,就是一次痛苦的煎熬,往往要通霄达旦好一段时间,很多人因此而中途退却了。幸好,林姿含是一个压力越大,越有乐趣的人,每一次,她都坚持过来了。

说起创业时的艰辛,她像在说别人的故事般平淡,“谈不上太大的挫折,记得最彷徨无措的是做一家公司设计总监的时候,不断在问自己,继续做下去是否有出路?自己的定位在哪里?”当时她把心一横,在批发市场拿了个档口,自己设计的衣服放在档口里批发。半年下来,她觉得自己还是最喜欢设计,于是创办了珈钰服装设计公司。“做一家专业的设计机构,能更好更灵活更广泛地把自己的设计融入到多个品牌里去,这是我做设计师最大的梦想,”林姿含笑着说。

让林姿含在北京时装周上一举成名的那场时装秀叫“惑”,她说时装的美是抽象的,她只想传达出那种对女人美的感觉。然而,她一点都不惑,她清晰地知道自己的人生定位,并且清醒地勇往直前。

最爱与时装对话

与大多数女孩子一样,逛街也是林姿含的爱好,但她还有一个目的,就是观察时尚。她是国贸、广州白马服装批发市场、十三行等地的常客,为了观察最新的世界潮流,她甚至跑到外国时尚前沿去体验。对于她来说,服装是会说话的,她往往能通过服装的话语看到设计师的心情。

问起过多少场秀,很多次,林姿含已经记不起具体数字了,每个时期的风格都代表了自己当时的状态,现在回过头来看时,往往会发现其中的不足,唯有寄希望于最新的作品能完善以往的不足。

最满意的作品?目前还没有。灵感枯竭之时,林姿含喜欢远远离开广州,上哪也好,就是不要在广州,会去采采风。她所说的采风,就是看大师级作品的会,观摩大品牌作品,或者参观大师们的工作室。

她就是这样一个人,连放松时间都用在工作上。正因为如此,她征服了她的客户。在她所服务的客户中,大多数都把产品设计全权交由她把关,企业并不参与个人的意见,也不会在任何环节上干扰。“通常与客户签好合约后,客户除按指定时间付费之外,其他的事情由我们完成,就后就是按时间交货了。”林姿含温和地笑了笑,让人不禁想起一个词:外柔内刚。

美丽蜕变

2000年,林姿含悄悄地拥有了广东第一家专业设计公司。她坦言,公司成立之初,每天工作15小时以上,二点一线,除了公司就是家,除了吃饭就是工作。辛苦吗?呵呵,是乐趣,当自己的作品通过服装语言表达出来,得到了大家的喝彩和肯定,那是一种成就感。明白了,林姿含注定是事业有成的人。

作为设计师与管理者,更喜欢哪一样?两者同样具有挑战性。作为设计者的不重复性以及创意无限,其挑战性是不容置疑的,而管理者要建立完善的经营架构与管理模式及公司团队也魅力无穷,林姿含两者都做得很出色。

对待自己的员工,林姿含说自己是很混合的一种人,既做家长,又做领导,她不把自己定位在商人身份上,而是以设计前辈的身份传授员工知识及人生道理,她希望自己的团队是一个学习型的团队。的确,她做到了,珈钰公司甚至业内人士都尊称她为林老师。

她是美丽的缔造者,而她的美丽犹如破茧成蝶――艳丽是瞬间的辉煌,它来自无数次痛苦的成长。

上一篇:詹天佑“力任其难”筑京张 下一篇:天河南“复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