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秦腔《西京故事》有感

时间:2022-10-15 08:05:05

观秦腔《西京故事》有感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和陕西交通大学联合创作的大型秦腔现代戏《西京故事》,作为教育部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于2012年5月23日,在湖南艺术职业学院上演。

《西京故事》主要情节讲的是:一群生活在西京城里普通人的故事。一群租住在西京大杂院的农民工,又迎来了一家四口“西京寻梦”人;一家之长罗天福,因一双儿女先后考上重点大学,而领着妻子一起用打“千层饼”的手艺支撑起儿女,罗甲成、罗甲秀在西京城里的“求学大业”。他们起早贪黑,辛勤劳作,然而,儿子罗甲成却在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中日渐迷失,直到把一家人拖向精神崩塌的边缘……与此同时,这个大杂院的房主西门锁与妻子阳乔,儿子金锁,也在自己衣食无忧的生活中,演绎着另一番“有了钱也过不好”的日子。《西京故事》的成功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

首先,剧中倾力塑造了一位平凡、朴实的父亲罗天福的艺术形象。他善良、朴实,用自己三次断了的脊梁撑起了这个“家”,撑起了一个民族的精神。当儿子意识到自己是外来农民工子弟进城,思想和灵魂出现了问题;认为自己不被尊重,嫌家贫、落后,看不起父母;同时,也看不到自己的未来,决定离家出走,逃避一切……

当父亲知道儿子此时的变化时,早已老泪纵横,伤心欲绝。其中有两句唱词说:“我也累了,我也真想回到老家热炕上睡一觉,我也真想自己大病一场不起来”。唱到此时,我早已被感动得是个泪人儿了。父亲他唱出了中国千千万万老百姓生活的艰难,以及在追梦中的煎熬。为了家庭的梦想或为了个人的梦想,都在拼命、努力的支撑着,现实中,有时艰难得、累得真的是想一走了之……;但是,为了家庭的责任,为了社会的责任,心中的梦想和向往着自己美好的生活,可怜的父亲又撑起了自己的肩膀。

其二,以情动人,爱的深层主题诠释。剧中有一场戏,当弟弟知道了姐姐捡垃圾感到丢自己脸时,姐姐说:父母年龄大了,我不想榨干父母,我想用自己的劳动、用当家教、捡破烂挣钱来减轻父母的负担。我也被感动了,这就是爱,最大的爱,社会就是要宏扬这种人性之爱。不管人与人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管理者与人民之间,一定都要有爱,有爱才有和谐。还有东方大伯的信中提到的:“孩子,你知道小羊是怎么吸吮自己母亲乳汁的吗?是双脚跪吸”。这就是世界上最美的图画,因为小羊跪是因为有颗感恩的心呀!为人在世间也应时时感恩,感恩社会、感恩父母、感恩生活给予你的一切……。这句戏词虽然只有短短几秒钟时间,却让我永远也不能忘怀。

其三,精湛的制作,娴熟的艺术语言与艺术技巧运用。观秦腔《西京故事》总的感受,无论是从剧本角度上来看,还是从灯、服、道、化、效和身、表、行、腔等方面看都是上品之作。剧本作为当代题材故事新颖,贴近当下普通老百姓生活,结构清晰,人物形象生动、真实鲜活,矛盾冲突突出。父亲与儿子、姐姐与弟弟的矛盾,房东与农民工的矛盾都非常鲜明、精准。

从导演手法来看,每一场戏时间与空间的转换,都把握得恰到好处。如:有一场姐姐与弟弟因捡垃圾的事产生了矛盾,让人忧伤时,房东儿子金锁出场对姐姐罗甲秀示爱的一段;导演运用了一段诙谐、幽默唱、做、念、打的动作表演,恰到好处的把人物形象刻画出来,既调节了观众情绪,又都是每个人物形象性格发展的必然。

从音乐角度上说,把陕西省秦腔与剧本主题结合得很相融,很统一协调,秦腔苍凉沧劲和慷慨激昂地域风格,唱出了西北农民工的豪爽、粗犷的个性和生活中的艰辛,既有点苍凉感,又很舒服过瘾。

从舞美上来看,整剧就是两个场景,出租屋和大学校园场景,利用二度空间立体平台和平行申缩平台,营造了既简单而又丰富的空间感。舞台上下两层、虚实相结合,布景巨大的“老紫槐树”与“小紫槐树”对比,既表达了主题的推进,又让演员有抒情的表演场景。

上一篇:《刘海砍樵》:从传统到创意 下一篇:我的女友是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