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BBC前台长那抠门的一家子

时间:2022-10-15 07:56:51

抠门老爸

“亲爱的,放松点,没人会因为我们偷藏了三明治就用机枪扫射我们。”在巴黎迪斯尼乐园入口处,本・哈奇跟神情紧张的妻子黛娜耳语道。在他们背后的墙壁上,有着明令禁止携带食物入园的宣传画。

但为了省下午饭钱,本・哈奇选择了让家人冒险。除了在妻子包里藏三明治,他还将4个法国长面包用皮带捆扎在8岁女儿菲比和6岁儿子查利的腿上,再用他们宽大的短裤掩盖住。孩子们穿的衣服里也藏有切片的火腿、苹果、酸奶和奶酪。而这些食物,都是本・哈奇从酒店的自助早餐顺手牵羊来的。

没有比他更厚颜的节俭主义者了。“我拒绝花冤枉钱!巴黎的物价太高了,一个分量极少的比萨饼就要6欧元,一个普通的火腿乳酪夹心面包就要7欧元,还有那些贵得要命的饮料和冰淇淋……”

本・哈奇和妻子黛娜绝非经济困难户。他们都是收入颇丰的作家,在英国苏塞克斯郡有一套半独立的别墅和一辆崭新的大众帕萨特。对本・哈奇来说,节俭与是否有钱无关,它是一种精神,而他这种精神遗传自母亲。

“女版葛朗台”

相比堪称“抠门鼻祖”的母亲安,本・哈奇的节俭技术简直就是业余水平。

安曾跟着生活在食不果腹的二战时期的母亲吃尽了苦头,节俭早已深入她的骨髓。直到去世那天,她都始终把日子过得像破产一样――尽管她住在英国白金汉一幢大别墅里,丈夫戴维・哈奇爵士是一位收入相当可观的BBC广播电台的台长。

她的一毛不拔简直到了传奇的地步:上一顿没吃完的剩菜,哪怕是一勺汤,下一顿也必定会出现在餐桌上。一次在周日户外烧烤时,小本・哈奇发现鸡胸里竟然藏了5颗青豆――那是他们前一晚没喝完的汤里剩下的!“如果剩菜太多,下一顿会干脆没有新菜品,取而代之的是一锅用开水煮开的‘大杂烩’。”本・哈奇说。

家里的食物也从来都是廉价的。安会用便宜的、咀嚼如木头的马肉给家人制作汉堡包;会为了买一把便宜两便士的生菜在雨中转悠半个小时;有一次当她发现别墅院子里长了一种可以食用的野菜大黄后,大黄瞬间成了餐桌主角:大黄奶油、大黄果馅饼、大黄面包屑……直到现在,一提起大黄,本・哈奇还会反胃。

这些还不是老太太节俭的最高境界。她连牙齿掉了都舍不得看牙医,会用超强力胶水把它们重新粘回口腔。这个方法同样被运用到家里那些不小心被打破的盘子、饰品、玩具,甚至家具上。“我好歹是个台长!”面对餐桌上总是“裂痕斑斑”的餐具,老哈奇忍不住发出抗议,“我们买得起新盘子!”老太太却只顾低头扒饭,充耳不闻。

任何人的抗议都是无效的,家里从来没有出现过什么新东西。“我们家里有三兄妹,母亲为了省下一家五口的理发钱,甚至用那把剪肉的剪刀给我们剪头发,连身为台长的父亲也不例外。”

母亲的遗产

家里虽然不差钱,安却坚持做着熨烫衣服的零工,还因此将丈夫当作收衣工来使唤。

“父亲每天上班都可能出现这样的情景:在见过诸如约翰・汉弗(英国广播界名主持)这样的社会名流,以及布置完广播台里的工作后,在急急忙忙的下班路上,还得吩咐司机将路虎车开到村子里,挨家挨户去收那些皱巴巴的衣物。”

“你妈让我‘接地气’了!”当安穿着背后印有“熨烫女工”字样的连衫裤工作服在一旁工作时,戴维这样告诉三个孩子。虽然他从来不肯承认,但妻子有时的确让他感到丢脸,特别是当有名人朋友到家里来拜访、安却穿着那套连裤衫工作服去门口接待时。但是,戴维爱妻子,也心疼她曾吃到的苦头。

家里的三个孩子却在母亲去世时才真正理解了她。之前他们一直觉得母亲很丢脸,比如请同学到家里来做客,剩菜剩饭同样会毫无疑问地摆上桌。本・哈奇还因此被同学嘲笑过“小葛朗台”。如果不是母亲去世前发生的一件事,本・哈奇很可能会走另一个极端――挥金如土。

母亲得了癌症,身体十分虚弱,但她居然支撑着身体,带着一家子去酒馆聚餐――真是前所未有的奢侈。饭后,出乎意料地,母亲给了三兄妹每人一张两万英镑的支票。“将来你们离家开始工作时,不会因为一无所有而担惊受怕了。”母亲欣慰道。

那些钱是她近20年、每天花几个小时熨烫衣服、每小时收费5英镑攒下来的。三个十几岁的孩子,那一刻心里五味陈杂,眼里满是泪水。

“坑娃”的父亲

母亲去世后,本・哈奇发誓要将她节俭的精神永远传承下去。母亲那笔珍贵的遗产,让他明白了金钱的价值,它使离家后的他避免了流落街头,住进了属于自己的公寓。当他结婚后,他便发誓要像母亲那样,让一家人都学会节俭。

比如,他总是在Oxfam店为一家人购物。那是一家慈善商店,所有东西都是二手货。本・哈奇在此店给孩子们买玩具、衣服,甚至妻子的生日礼物。孩子们倒是不介意,还开心地管这儿叫“玩具店”,妻子黛娜有时却埋怨本・哈奇节俭过头了!

对女人来说,40岁是个忧伤的年龄,本・哈奇却送了妻子一件“新”的二手大衣作为生日礼物。黛娜当即发火,指责他不够爱自己,生日礼物不真诚。哭闹过后,她却还是乖乖接受了大衣。近十年婚姻,她曾因本・哈奇的节俭,与他天天争吵,后来却慢慢接受了这样的生活。她也早尝到了节俭的甜头。比如,因为本・哈奇的节俭教育,她总能在孩子们身上省下一大笔钱,从而用到诸如支付电话费这样很实际的用处上去。

本・哈奇的两个孩子很容易得到快乐和满足,毫无攀比心和虚荣心。“去年暑假,我一个朋友给孩子们买了一款任天堂的掌上游戏机,结果他们玩了一个上午就厌倦了。而我给孩子们送了一个邻居放在回收垃圾箱旁不要的大硬纸板盒,他们玩了整整一个夏天。我儿子在盒子上画了车轮,每顿饭都坐在里面吃,仿佛那是他的‘汽车餐厅’。他们还称我是‘世界上最好的父亲’。”

本・哈奇认为,孩子并不需要昂贵的东西,他们只需要爱和陪伴。不过,他对孩子们有些节俭教育,的确令人大跌眼镜。比如,多年来,他终于成功让孩子们相信,把去了皮的橘子用叉子叉上吃,其实和吃冰淇淋是一样的――太“坑娃”了!

要节俭,不要脸

对黛娜来说,节俭对一家人最实际的好处,是每年都能外出旅行七八个月。“我们会将自己的房子租出去,然后在旅行期间边玩边写作。”他们曾用5个月时间,绕着英国开了8000英里,拜访了这个国家的每个大城小镇。

《鲁昂之路》则记述了他们一家在法国为期3个月的“穷游”。书中,本・哈奇总结出节俭精髓:要节俭,不要脸。

住过的每一家酒店里的免费物品,都被他们无一幸免地打包:小包装的洗发剂、肥皂、牙膏、发泡剂、护肤液以及圆珠笔。每天在酒店吃自助早餐,他们都会顺便“拿”一份午餐:面包、奶酪、酸奶、蛋糕、水果,以及用来打包这些食物的大量餐巾纸。

在法国,未满4岁的儿童在所有景点都是免门票的。于是,本・哈奇从6岁儿子查利比同龄人矮一大截这个不幸的事实中看到了“节俭光环”――他将查利放进婴儿车,直到在入口处完成检票,才允许他说话;如果他同意抱着玩具熊,或者吮吸大拇指的话,还会有额外的奖励――一切都是为了让他看起来只有3岁的稚嫩模样。

偷藏食物进迪斯尼乐园那次,他们并没有被抓现行。当在乐园玩耍期间,本・哈奇在妻子手提包里摸薯片时,把对方吓得大叫起来:“你怎么没告诉我,你在我包里藏薯片了!”本・哈奇贼笑道:“最优秀的毒骡甚至从来不知道自己是毒骡。”

本・哈奇最高兴的事,就是看到一家子都变得“抠门”起来。比如,女儿菲比领到一英镑的零用钱后告诉他:“我要储存起来将来买婚纱。”还有妻子黛娜前几天将儿子没喝完的苹果汁倒回了塑料盒,这让本・哈奇很感动:“那可是我母亲的老把戏。我想,母亲会因此感到骄傲的。”

上一篇:论如何做好设备管理工作 下一篇:加快煤矿采掘作业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