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言“崛起”

时间:2022-10-15 06:54:32

近年来,“崛起”这个词的使用频率相当高,从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到普通老百姓,张口“崛起”闭口“强大”成为时尚。在有些人眼里,“崛起”是中国发展要实现的目标,要努力的方向,虽尚未实现,但指日可待。而有些人则直截了当,高呼中国已然崛起,到了该出手的时候了。可伴随着阵阵“崛起”之声的,却是不时响起的救亡口号,缕缕悲情挥之不去。一边喊崛起,一边要救亡,形成一道独特的景观。中国人的心理,呈现为一种令人迷惑的分裂失衡状态。

近代中国备受欺凌的历史,给中国人带来了严重的心理创伤,这种心理创伤始终未能治愈,它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对所谓强国梦、崛起梦的执迷。中国人从近代史得到的教训,归结为一句话就是落后就要挨打,要不挨打就必须强大。这一总结不能说不对,但却严重地片面。对中国传统制度、传统文化的反思,曾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可近年来,在中国崛起、民族复兴的口号下,传统的东西忽然又受到极力的吹捧,由臭大粪变成了香饽饽。一个问题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了:设若旧传统真的那么好,那么中国何至于陷入近代以来全盘落后的状态?文化强国梦做到这个份上,跟白日梦已经差不多了。多年以来,正是强国梦迷住了我们的眼睛,使我们对真问题视而不见。封建帝王戏打着振奋民族精神的旗号招摇过市,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照这样下去,让封建的腐朽的东西借尸还魂,只能离强国目标越来越远。越是要强国,越是强不了国,这不是假设,而是被历史事实不断证明了的真理。

我们以世界近代史上的九个大国为例来说明这一点。西班牙和葡萄牙是最早崛起的世界性大国,但两国的崛起带有一定的偶然性(航海走在了前面),而且两国一味在海外逞强,国内的制度建设没有跟上,终至霸权一丢,一无所有。西班牙和葡萄牙在短暂的辉煌之后迅速沦落,堕入欧洲最落后的国家之列。继西葡两国登上霸主之位的是荷兰和英国。但两国绝非一味争强的例证。荷兰基本上是个商业国家,它所做的一切只是为了保障自己的商业利益而已,与将强国作为首要目标没有任何关系。英国人则更是“漫不经心地得到他们的帝国”(厄内斯特・盖尔纳:《民族与民族主义》,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版)。英国“在征服和统治世界的同时,被更紧迫的内部事务占去了注意力。对被征服的民族来说,征服者甚至都没有对征服表现出特殊兴趣”(出处同上)。英国的霸权是其内生力量自然扩张的结果,而非刻意所为。“征服事先没有计划,它是经济技术方面的优势导致,而不是崇尚武力的结果。”(出处同上)英国和荷兰一样,是一个商业国家,重视的是商业利益,它的对外扩张,也多以公司为组织形式(如东印度公司)。总的说来,欧洲也正因为让国际事务为国内事务服务,而不是相反,英国能够始终保持它的竞争优势。英国的经济优势、技术优势、制度优势,使它成为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世界霸主。而与其争强的法国,却被争霸野心绑架,国内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反而因争霸之累而日趋恶化。路易十四的争霸战略,令法国疲惫不堪,债台高筑,深陷危机。危机深化终于引发了法国大革命。拿破仑曾一度称雄欧洲,但为时甚短,他忙于称霸,并未使法国摆脱危机。在革命浪潮的轮番冲击之下,法国始终无望从英国手中夺得霸权。德国、俄罗斯、日本是继法国之后刻意图强的典型,可是他们都因此付出了惨重代价。俄罗斯在彼得大帝时期即一意学习西方以图谋强国,但国内农民问题的拖累使俄罗斯一直难以成为一流强国。直至一战爆发,沙俄帝国仍不思民生,一味争霸,终被革命颠覆。前苏联继承了沙俄的这一传统,为争霸权,一味优先发展重工业、军事工业,关乎民生的轻工业长期落后,最后在和美国的竞争中一败涂地,成为第一个自动解体的世界强权。教训之深,国人多有论证,无需赘言。德国、日本在二战中惨败的事例,则更清楚地提示我们:一意争强图霸往往是自毁之道。

美国是继英国之后另一个名副其实的超级霸主,可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个霸主更不是争来的。以美国的实力,早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即具霸主之资,要想争霸早就时机成熟了。然而,尽管美国“在1919年无疑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但也宁愿退出外交舞台的中心”(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言实出版社1988年版)。美国有孤立主义的传统,只喜欢埋头做好自己的事情,对国际事务和世界强国的地位缺乏兴趣,尽量使自己置身事外。威尔逊、罗斯福等想让美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都在国内遭遇了重重阻力。美国参加一战、二战也都带有被迫的成分。这种不积极争霸的态度使美国最大限度地解决好了国内问题,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国际斗争的损耗,从而在诸强因相互争霸被大大削弱之后顺理成章地成为世界霸主。美国成为霸主的历史,生动地证明了老子的那句话:因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当然,美国成为霸主后极力维护这一地位,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纵观大国崛起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个规律:越是要崛起,就越是崛起不了;最终崛起的,往往是那些原本无意崛起的国家。其原因大致有两条。第一,世界强国的外部力量,是其内部力量的延伸,得益于其内部制度的完善。一个国家只有办好自己的事情,在内部积聚了足够的力量,才能在国际上争雄。内部问题解决好了,国家实力自然会增强,不需争强已是强国;内部问题不解决,国家基础不稳,若一味争强,即便能逞威于一时,也会很快倾覆。第三帝国、日本帝国都只有短短数年。沙滩上建起的高楼,纵使雄伟,也难经风雨。一个国家要积聚内部力量,必须完善制度,为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扫除障碍;同时要大力改善民生、发扬民主,形成政府和民间的和谐互动,增强国家的凝聚力。英美的霸权,与其坚实的制度基础密不可分。正是在解决国内问题过程中不断完善的制度,形成两国最牢固的竞争优势。而前苏联的迅速衰败,制度的缺陷则是最根本的原因。一味地把强国作为目标,往往遮蔽人们的视线,让人们忽视本国内部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如公民权利问题、民生问题等。这些问题看起来对国家是否强大影响不大,历史上甚至不乏为追求强盛而牺牲民权和民生的例子,但长期来看,这些问题如不能解决,必将影响一国的综合实力。一个国家不能保障民权、民生,就不会有真正的凝聚力,不会有真正牢固的制度基础,其文化软实力也不可能居于优势。前苏联的败因,正在于此。我国长期存在的GDP崇拜、文化生活中人文主义的缺失、民主法治建设滞后等问题,不能说与强国导向没有关系,而现在恰恰构成走向强国的瓶颈。切实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转变将强国作为第一目标的观念,把以人为本落到实处。

一味争强的另一恶果就是恶化本国的外部环境。一个喊出争霸口号的国家,势必会被其他国家重点防范,全力遏制。没有一个国家能够以自己的力量对抗全世界,所以没有一个致力于争霸的国家能够最终如愿。中国一向声称自己不称霸,但在外国人眼中,崛起就是称 霸的代名词,意味着中国要按照自己的意愿改造国际秩序;在一些中国人的意识里,崛起也确实有称霸之意、争取强国地位之心。当然,对不少中国人来说,崛起只是意味着中国通过做好自己的事情提升自己的实力,无意威胁任何人,但这只是中国人自己的想法,外国人不会这么看。如果只是为了做好自己的事情,没有必要提出崛起的口号。崛起必然意味着一个新的力量将改变国际利益格局。西方人的这种理解符合国际政治的常识,无可厚非。值得反思的倒是我们一些人高喊崛起的虚妄和无知。对于所谓的“中国”,中国的那些动辄鼓吹崛起的人,也有“贡献”在里头。这种图虚名而招实祸、自己给自己找麻烦的不智之举,不能再继续下去了。当然,也许有人会问,中国人自己不提崛起,难道外国人就不遏制中国了?这种疑问当然有道理,但正如前文所述,崛起有有意崛起与无意崛起之分,德国、日本、前苏联等为有意崛起,英国、美国则为无意崛起,有意崛起必然遭到世界诸强的联合打压,无意崛起则可以获得相对而言非常有利的国际环境。当中国人把崛起放在嘴头的时候,中国的崛起就成了有意崛起,必将刺激他国的防范意识,它所带来的恶果,我们已经有了切身的体会。而尽力淡化崛起概念,强化民主民生意识,向世界释放的是中国崛起无害的信息,于中国的发展大为有利,也更符合中国发展的终极目标。

一个国家要崛起,既受制于自身因素,也受制于外部因素,绝非刻意追求所能达致。有的国家自然禀赋较差,如瑞典、瑞士、丹麦等,国土狭小、人口稀薄、资源有限,就不能将崛起作为国家目标。所以瑞士永久中立,瑞典、丹麦致力民生,同样繁荣兴旺。设若这样的国家一味争强,后果可想而知。中国的禀赋不错,无论从国土人口,还是从经济总量来说,均堪称大国,但中国是否有了在国际舞台上一争雄长的资本,则大可讨论。且不说我们的人均生产总值在世界上尚处下游,科技水平仍不具备竞争力,就是一向引以为傲的资源优势、劳动力低成本优势也将难以保持,而新的竞争优势尚未建立,此时正是大力搞好国内的事情、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之时,外交上应低调谨慎,为经济发展创造尽可能有利的环境。在这种时候高喊“崛起”,真让人惊诧莫名。除了自我陶醉,还有何效可期?

大国崛起,尚需外部因素。所谓一山更比一山高,强中更有强中手。一个国家可以决定自己的力量,却无法决定别国的力量。希特勒的纳粹德国不可谓不强,但遇上斯大林的前苏联也就只能吃瘪。英国乃弹丸之地,怎么看都不像是曾经的超级霸主,但因为率先实现了制度上的突破,故能王霸天下。非是德国不强,而是前苏联太强;非是英国太强,而是列国太弱。所以,强盛不应成为一个国家致力达到的目标,因为那根本就是自己说了不算的事情。国强国弱,本是对比的结果。别国太强,自己再努力争取,也会碰得头破血流;别国较弱,自己的事情做好了,即使不去争取,也能称强为霸。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这正是国家强弱的辩证法。

中国自古就讲究王道和霸道的区别,王道以务民生、行仁义为本,霸道以图强争霸为本。中国人向来尊王道、抑霸道,这正反映了中国先人的智慧。今天的一些人,打出复兴中华的大旗,却对中华文化的精髓茫然无知,这种复兴有何意义,深可怀疑。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面临很多棘手的内部问题,谈崛起还为时尚早。纵使按一般标准中国已崛起为一个有很大影响力的大国,也应该低调谨慎。外国人大肆渲染中国崛起,有他们自己的目的,国人自己应有清醒的认识。我们都希望国家强大,而不希望它衰弱,但是让国家强大,却不是喊喊口号就能做到的。当前,切实尊重人民群众的经济权利和利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让经济发展惠及万民;切实加强民主法治建设,保障人民群众当家做主的政治权利;加强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形成关怀人、尊重人的人本主义文化氛围,才是我们应该做的。这些工作我们做好了,何愁中国不崛起?不喊崛起而崛起,总比喊崛起而难崛起要好得多。

赵端,编辑,现居北京,曾发表文章若干。

上一篇:21世纪诗歌精选之十 下一篇:早产的全球化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