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千金”典故源流研究

时间:2022-10-15 05:54:23

“一字千金”典故源流研究

摘要:“一字千金”典故源于战国末期吕不韦的故事,战国末期吕不韦的故事最早见于《史记,卷八五,吕不韦列传》。“一字千金”典故典形颇多,常见的有“千金字”、“吕览千金市”、“唏价成阳市”、“千金成市字”、“秦市悬书”、“金悬秦市”、“金悬成阳”、“挂秦金”、“吕相金”等。“一字千金”典故被后世引用颇多,并且使用形式灵活。

关键词:“一字千金” 典故源流 典故变体 形式

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4-0000-02

引言

丰富的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先进文明的代表,繁荣昌盛的重要表现。中华民族是有着五千年文化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五千年历史的长河中,无论朝代如何更替,社会如何动荡,精美绝伦的文章都是人们所景仰和敬佩的,其中也不乏出现许多赞美这些诗文的典故,如“字字珠玑”、“掷地有声”、“妙笔生花”、“一字千金”等。勤劳智慧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十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众多的典故就是最炫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它们是中华文化之瑰宝,我们应当致力于其研究,让其所倡导之精神延续下去。

一、“一字千金”典故溯源

[一字千金]yi zi qian jin

[典源]“一字千金”语出《史记・吕不韦列传》:“当是时,魏有信陵君,楚有春申君,赵有平原君,齐有盂尝君,皆下士喜宾客以相倾。吕不韦以秦之强,羞不如,亦招致士,厚遇之,至食客三千人。是时诸侯多辩士,如荀卿之徒,著书布天下。吕不韦乃使其客人著所闻,集论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二十余万言。以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号日《吕氏春秋》。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又《文选・杨修(答临淄侯笺)》注引桓谭《新论》:“秦吕不韦请迎高妙,作《吕氏春秋》。汉之淮南王(刘安)。聘天下辩通,以著篇章。书成,皆布之都市,悬置千金,以延示众士,而莫能有变易者。”又王献之曾写字给一老母卖,得钱千金,见王献之《自论书》。

一字千金,赞誉诗文精美绝妙,价值极高,或文辞极其精练。南朝梁钟嵘《诗品》卷上:“古诗其体源出于《国风》,陆机所拟十四首,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也形容书法作品的珍贵。初唐诗人王勃。“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特意空了一个字,都督阎伯舆用千金求一字。唐代权德舆《马秀才草书歌》:“变化纵横出新意,眼看一字千金贵。”唐代吴融《赠光上人草书歌》:“不系知之于不知,须言一字千金值。”亦作“一字值千金”。宋代戴复古《望江南》:“结屋三间藏万卷,挥毫一字值千金。”清代戏曲家李渔《意中缘》:“‘一字值千金’是说文理值钱的意思。”《史记・吕不韦列传》:“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现代・梁实秋《雅舍小品一信》:“有一种人把自己的文字润格订的极高,颇有一字千金之慨,轻易是不肯写信的。”

“一字千金”通常用来形容文章的价值或修辞的美妙。对著作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典出《史记,卷八五,吕不韦列传》。后用一字千金比喻文辞精当,结构严谨。或用来形容价值极高的作品。亦可以用以指书法上一字价值千金。

二、“一字千金”典故

典故一:

战国末期,大商人吕不韦做了一笔中外历史上最大的投机生意。他不惜散尽千金,把在赵国做人质的秦国王子异人立为秦国国君。异人当了秦王之后,为报答吕不韦的恩德,封吕不韦为丞相。由一个商人摇身一变,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显赫人物,成了进退百官的权威,朝中的大小官员嘴上不说,心里却很不服气。吕不韦也知道他的政治资望太浅,人们可能在私下议论,他觉得提高声望是让人们服气的最好办法。但怎样才能迅速提高呢,他一时竞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吕不韦为这件事大伤脑筋,召集门客进行商议。

有的门客建议吕不韦统兵出征,灭掉几个国家,立下赫赫战功,以此来树立威信。有人立即反对说:“这办法有百害无一利,即使把仗打胜了,回来也升不了官,因为没有比丞相还高的职务了。重要的是战争风险大大,谁也没有必胜的把握,万一战争失利,结果会适得其反。”

有人说:“我们知道孔子的名声很好,那是因为他写了部叫《春秋》的书,孙武能当上吴国的大将,是因为吴王先看了他写的《孙子兵法》,我们为什么不能写部书,既能扬名当世,又能垂范后代呢?”

吕不韦认为这个办法很好,命令门客立即组织人员撰写。

吕不韦当时有三千门客,很快写出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文章,书名提作《吕氏春秋》。书写成后,吕不韦命令把全文抄出,贴在咸阳城门上,并发出布告:“谁能把书中的文字增加一个或减少一个,甚至改动一个,赏黄金千两。”

布告贴出许久,人们畏惧吕不韦的权势,无人来自讨没趣。于是“一字千金”的佳话便留传至今。

典故二:

南北朝时,梁朝有个叫钟峻的人。他写了一部评论诗歌的著作,名为《诗品》。在书中他写道:“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意思是好的文章一字不能多,也不能少。每个字的作用价值一千两黄金。这是来自战国末期一个故事。

在那时楚国有春申君,赵国有平原君,齐国有孟尝君,他们都礼贤下士,结交宾客,并在这方面要争个高低上下。吕不韦认为秦国如此强大,把不如他们当成一件令人羞愧的事,所以他也招来了文人学士,给他们优厚的待遇,门下食客多达三千人。那时各诸侯国有许多才辩之士,像荀卿那班人,著书立说,流行天下。吕不韦就命他的食客各自将所见所闻记下,综合在一起成为八览、六论、十二纪,共二十多万言。自己认为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号称《吕氏春秋》。并将之刊布在咸阳的城门,上面悬挂着一千金的赏金,遍请诸侯各国的游士宾客,若有人能增删一字,就给予一千金的奖励。

典故三:

西安碑林内有块《大唐三藏圣教序碑》,是件隔代合写一碑的奇事: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竟然写了200年后的唐朝文章!不少行家验看了碑上的每一字,确是王羲之的手笔;诵念碑文内容,也确是唐太宗为玄奘和尚撰写的《圣教序》。

怪事自有根由,这座《大唐三藏圣教序碑》,是玄奘和尚从印度带回的佛经,由他精心译成后,请唐太宗作序文,再加上太子李治作述记及玄奘的谢表,通称《三藏圣教序碑》。此碑立于唐高宗咸亨三年(公元672年),当时朝廷要把它用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字体来刻碑。长安洪福寺高僧怀仁知道此事后,感到是佛教界的光荣,因此,下决心承担此任。经过怀仁和尚到处寻觅,终于按序文把王羲之的字一个一个地搜集起来,成了这块王羲之字体的《圣教序碑》。

传说怀仁在集字过程中,有几个字怎么也找不到,不得已奏请朝廷贴出告示,谁献出碑文中急需的一个字,赏一千金。这就是“一字千金”的来由,也是文坛上的佳话。后人把此碑的拓本称作《千金贴》。

典故四:

初唐诗人王勃于公元667年从京都来到南昌。当时,诗人的生活比较穷困,所迫无奈,常为生计而奔波。这年重阳节,南昌都督阎伯舆在滕王阁大摆宴席,邀请远近文人学士为滕王阁题诗作序,王勃自然是其中宾客。在宴会中,王勃写下了著名的《滕王阁序》,接下来写了序诗: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诗中王勃故意空了一字,然后把序文呈上都督阎伯舆,便起身告辞。阎大人看了王勃的序文,正要发表溢美之词,却发现后句诗空了一个字,便觉奇怪。旁观的文人学士们你一言我一语,对此发表各自的高见,这个说,一定是“水”字;那个说,应该是“独”字。阎大人听了都觉得不能让人满意,怪他们全在胡猜,非作者原意。于是,命人快马追赶王勃,请他把落了的字补上来。待来人追到王勃后,他的随从说道:“我家公子有言,一字值千金。望阎大人海涵。”

“槛外长江空自流。”大家听后一致称妙,阎大人也意味深长地说:“一字千金,不愧为当今奇才。”

三、“一字千金”变体形式考察

“一字千金”典故源于战国时期秦相国吕不韦为了提高自己的政治声望使其众门客合著《吕氏春秋》,让人将书公布在秦都咸阳城门之上,并悬挂千金,宣称能删改一字的予以千金重赏的故事。后用此典称誉诗文精妙,不可更改,价值极高,并且在流传的过程中延伸了许多典型。

“一字千金”典故形成之初,并未得到广泛应用,汉代王充所用“言金”,南朝用到“一字千金”。

言金由贵家起,文粪自贱室出。

陆机所拟之十二首,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唐朝时期,随着语言及文学体裁的发展,“一字千金”典故的使用日渐增多,使用频率远多于南北朝时期,并出现了“千金字”、“一字千金”、“金悬秦市”、“挂秦金”、“吕相金”“一字直百金”等变体形式。

市阅千金字,朝开五色书。

秦相之一字千金,叙其嘉应。

金悬秦市,杨子见而无言;纸贵洛阳,陆生闻而罢笑。

徒知观卫玉,讵肯挂秦金?

貌愧潘郎璧,文惭吕相金。

况潮小篆逼秦相,快剑长戟森相向;八分一字直百金,蛟龙盘孥肉屈强。

题诗更相忆,一字重千金。

变化纵横出新意,眼看一字千金贵。

宋辽金元时期“一字千金”使用不似唐朝广泛,但也有衍生出新兴变体形式,如“一字百金”、“唏价咸阳市”等。

柳少师书本出于颜,而能自出新意,一字百金,非虚语也。

不应太玄草,唏价成阳市。

明清时期是“一字千金”典故出现的又一高峰期,这期间“一字千金”典故广泛用于各种文体,同样也出现很多新的变体形式,如“千金咸阳市”、“吕览千金市”、“国门悬吕览”、“金悬咸阳”、“秦市悬书”等。

岂有千金成市字,犹馀五石惠生瓢。

即收吕览千金市,直换成阳许座城。

从此国门悬吕览,听他辨舌骋仪秦。

辛卯荐贤书,金悬成阳市。

长门卖赋司马,秦市悬书吕韦。

言古诗,则日(十九首),亦知其惊心动魄,一字千金者乎?

这个办书的事情,不是外行人知道的。并且文章价值,有甚一定;古人“一字千金”,尚且肯出。

结语

“一字千金”的典故千百年来一直为人所用,关于它的版本也很丰富。俗话说,真金不怕火炼,值得用“一字千金”来赞誉那些精美的文章,是我们不可或缺的文化宝藏。相信“一字千金”的典故会继续的流传下去,会继续用在更多更好的文章上,我们的文化宝藏也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好。

上一篇:浅谈浪漫派英诗汉译中形蕴的再现 下一篇:论萨特《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