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萨特《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

时间:2022-07-16 09:36:31

摘要:存在主义(Existentialism)是当代西方哲学主要流派之一,影响深刻,得到广泛关注。然而,存在主义哲学一直被安置在颇受争议的立场当中,指责和批判的声音越来越多,萨特《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一文是对存在主义哲学针对其他学者的责难进行了辩护,本文就萨特提出的三点辩护,浅论萨特“存在主义是一种人文主义”。

关键词:存在主义 存在先于本质 乐观 自由的选择

中图分类号:B5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4-0000-01

一、萨特存在主义

萨特作为一个人本主义思想家,他始终把人的问题作为哲学的中心论题,尤其把人的自由当作自己思想的“主题”。在《存在与虚无》中,他通过对意识的描述演绎出人的自由绝对性,将自由提拔到一定的高度和地位,宣扬自由的绝对性并以此为根据,为其“存在先于本质”的论点作为引证从而成为自己的理论系统

以萨特为代表的无神论存在主义则认为,“先要有这个东西的存在,然后才能用什么概念来说明它……这个东西就是人”。“首先有人,人碰上自己,在世界上涌现出来――然后才给自己下定义。如果人在存在主义者眼中是不能下定义的,那是因为在一开头人是什么都说不上的。他所以说得上是往后的事,那时候他就是他认为的那种人了。所以,人性是没有的,因为没有上帝提供一个人的概念。人就是人。这不仅说他是自己认为的那样,而且也是他愿意成为的那样――是他(从无到有)从不存在到存在之后愿意成为的那样。人除了自己认为的那样以外,什么都不是。”这就是存在先于本质,是所有存在主义的起点。人愿意成为什么,他便是什么。许多评论家将之贬称为“主观性”。但其实萨特想要说明的是,人首先必须存在――必须先有意识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要将自己推向未来。在那之前,人处于无意识的自在状态中是不能取得存在的。

存在先于本质、自由选择的责任等等基本观点的提出都是与当时战争年代的背景离不开的。在战争中,人对自己生死的不可预测性感到恐惧,因而习惯性地向上帝求助,希望从上帝那里得到帮助。但是萨特却认为无论上帝怎么说,我们都应该找到我们自己,成为我们自己。于是就把上帝加在人身上的枷锁打碎了,然后宣布:我们自由了。我们可以自由地选择为我们是自由的。

二、萨特《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的三点辩护

萨特存在主义在广受关注的同时也遭到批判和质疑,在萨特《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一文中,提出人们对存在主义的三种责难:一,“存在主义曾被曾被指责为诱导人们安于一种绝望的无为主义(quiet―ism)。”二,“我们被指责为偏重了人类处境中黯淡的一面,只看到下贱,卑鄙和低劣,而忽略了人性光明面中某些仁慈而美好的事物。”三,“从基督教这一面,我们则被指责为否定了人事的真实和严肃。”从以上我们不难得出三种指责可以简单概括为:存在主义是一种无为主义,存在主义是一种消极的主义,存在主义是一种违背基督教的虚假主义。针对这几点质疑,萨特进行了以下自我辩护

首先,存在主义是一种人文主义,不是无为主义。存在主义始终关注的是人,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人本主义,在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少年霍尔顿,丑恶现实与自我情感的相悖,而又身不由己的去堕落,在经历了种种毁灭和打击后选择去做自己想做的,守望美好的东西。小说《追风筝的人》讲述了一个男人内心深处对童年时期“梦魇”心理阴影的拜托和救赎。以上两个小说都受存在主义影响,讲述了人生的痛苦、荒诞、恐惧和不自由,但故事都以一种救赎的方式,关注人,探讨人与世界和自然,更好的去追求生活和生命,因此,存在主义不是绝望的无为主义,是真正的人文主义的回归。

其次,萨特指出,存在主义是一种乐观的存在主义,不是消极主义。是因为“人有选择的可能性”。萨特在《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一文中提到:“然而,直到现在仍然有人咀嚼着这些丧气的老话,每当他们听到一些讨厌的行为时,就会说:多么象人性呀!就是这些重弹写实主义老调的人,在抱怨存在主义对事物的看法太过于阴郁。的确,他们那些过度的抗议倒使我怀疑触怒他们的不是我们的悲观,而是我们的乐观。”

萨特举了一个例子:一个学生现在面临着两个选择,第一是留下来照顾、陪伴在战争中失去了一个儿子并且对丈夫打算背叛祖国的行为感到痛苦的母亲;第二是参军替在战争中牺牲的兄长以及同胞报仇。“如果我和我的母亲呆在一起,我就是把她当作一个目的,而不是当作一个手段;但是根据同样的理由,那些为我战斗的人就有被我当作手段的危险;反过来也是一样,如果我去帮助那些战士,我将是把他们当作目的,而犯了把我母亲当作手段的危险。”萨特的回答是:“你是自由的,所以你选择吧,这就是说,去发明吧。”没有任何人可以替你做出选择,而你想要的答案在你选择要找什么人请教的时候就已经知道了。你决定怎样你便去做好了,“决定我们存在的是我们自己”。

最后,没有上帝,道德价值依然存在。存在主义极端反对上帝俗世道德论。萨特是无神论存在主义代表,他否定上帝存在这样一种假设,将人的存在视为人的自我选择而非上帝创造。针对他人对存在主义否定人事的真实和严肃的大胆妄为的观点,他坚决予以反驳:上帝只是一种假设。他提到:“假如存假如上帝不存在,任何事情确实都可被允许的,结果人就孤立无依了。因为他无法在他自身之内和自身之外发现可以依赖的东西。他随着发现,他是无理由可解释的,因为存在的确是先于本质,我们永远不能自我的天生特质和内在意识去清晰解释自己的行为动机;换言之,没有先导的绝对的存在,人是自由的,人就是自由。”然而人们“现在是被舍弃的”。他引用庞杰的话说:“人是人的未来。”所以人的自我行为与上帝的存在与否没有必然的联系,道德的判断并不以先念的价值作为衡量便准,道德的一切形式更多的取决人的自由的形态和解放程度。

三、“存在主义是一种人文主义”简要评价

首先,它作为是一种无神论哲学,对社会,对历史,对人文都是形而上的反思和冲击,是个体关于自由关于人性的建构。萨特的存在主义,是精神上的崛起,是对一个理想乌托邦假象的崇尚并希望成为现实。其次,萨特的存在主义的人道主义是另一种人文情怀。无论是自由的选择还是人应该如何的面临自我迷失和现实荒谬,都涉及了对人性的关注和期望。另外,他对个人的解读超越了历史超越了一切形式的桎梏,给我们描绘了一个个体所应有的地位和属性,其次,从萨特存在主义中我能理解到一种新的生态,即,人文的生态。最后,萨特的存在主义思想影响了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创作,在文学生产中起着伦理的意义,指导的意义,哲学的升华意义,存在主义文学成为20世纪文学的一股思潮。萨特作为文艺大师在西方哲学史上有着不朽的意义。

上一篇:“一字千金”典故源流研究 下一篇:《论语》解读(一):“学”是儒家的立世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