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中国画的绘画性

时间:2022-10-15 05:26:53

还中国画的绘画性

中国画传统的风格和符号化样式以及其传播文化概念化特征已经偏离了纯粹绘画造型意义上的艺术思维和艺术感觉,中国传统的文人画成为在符号描述意义上和中国书法艺术一致的东西。传统文人样式的绘画,已经沦落为符号堆积的僵死的形式,本来属于绘画性意义的绘画在漫长的风格和样式主义的锻造和演绎下,在概念符号化之中逐渐失去了其作为绘画的重要因素--绘画性。

绘画性,是造型,即含有具象的造型,又包含具有制作特征的抽象形式的探索和思维能力。却不是如同书法书写固定的符号样式的中国画一样,包含着更多非绘画的因素。

就此而言,还中国绘画的绘画性,就是复兴和发展中国绘画艺术的一个重要方面。概念和符号的固定雷同,是绘画创造的主要羁绊,它从一定意义上,谋杀了绘画艺术。本来,概念符号式样的艺术,并不一定没有创造和绘画表现意义,但是当僵死和雷同和固定的模式、规范的符号成为不断描述和操练的事情的时候,绘画还是不是绘画,就成为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了。在此,并不是一个具象还是抽象的问题,因为具象和抽象的造型本身都还是绘画的,不过要把他们变成符号,成为一种"象形"式的语言,就已经不是造型意义上的绘画了。

因而,不要过多地,执着于固定的符号样式,从造型出发,从自然的描述出发,发现由造型意义生发出来的属于艺术创造的艺术思维和创造理念以及其新的文化意义,才是中国画家需要认真思考和对待的。

象征性符号化的传统中国画艺术,在今天更成为一种大众争相追逐的符号语言,看看卡拉ok式的大众国画世界,你就更明白中国画的象形语言性质。一本《介子园画谱》更是把中国画的各种象形图示做了如象形字典一样的梳理和编辑。试想,一个中国画家,在这样的符号的搬前挪后中进行着简单地语言学习又有多少绘画意义,又有几笔是属于造型意义的。在我看来,学习这一些象形的基本符号,比学习语言文字符号要容易得多,这也就是满世界的老干部画家,仅仅用了几年的时间,已经摹出了象模象样图画字型符号,但是否真的读懂了,所造的句子是否是胡言乱语,还值得审视。比文字容易上手的国画象形符号,之所以还让一些人孜孜以为,是因为描写这些符号的线条有着极大的对于人感官的诱惑。在一些略通线条韵味和笔墨情趣的中国画画家中,对于这仅有的笔情墨趣味执迷,就成了他们不断描写这一"象形文字"的主要动因。

对中国画的绘画性分析,有助于我们以创造性的思维和艺术的思考从事艺术创作,理解原初的绘画本身是具有绘画性意义的绘画,只是到了后来,被文字化和符号化,失去了其造型意义上的有着无限创造的可能性。所以说,对于一个有理想致力于发展中国画的艺术家,他要将眼光,回溯到绘画发展之初,尤其是属于绘画性意义上的绘画发展阶段,从那个阶段开始,探索绘画的种种可能性。要知道,今天的风格和象形符号意义的中国画,只是造型绘画意义上的中国画沿着一种方向发展的结果,从造型意义出发,它有着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我对于唐宋中国画的推崇,并力倡以唐宋绘画的再现发展走出属于绘画性意义上的具有东方文化意义的活的造型艺术,也是基于上述理解的某些启发,当然我的再现性意义的绘画倡导还有其它许多方面的动因。

通过对绘画性的简略分析,似乎可以预见中国当代绘画的某些趋势:超着绘画性方向行进。这一绘画性在唐宋艺术中可以找到存在的基点和发展的启示。对重新审视唐宋艺术,而发展属于再现的表现的具有东方智性和美学意义的中国画是艺术的未来发展之路中的一条。如果我所讨论的第二条观念之路有着某些正确因子的话,那它必定也符合绘画性的要求,另外不论从任何方面分析,都有其合理性,只有如此,探索和前瞻才会有一点点可能性。

韩照夜白图

赵孟《戴胜图》局部

从全球化来说,主宰当代艺术的,当然是观念。观念艺术已经不仅仅只是概念自身了,他是一种新的对世界认识的直接反映。但作为当代艺术,对于绘画性的认识和运用始终左右着艺术解放的创作和思维。在今天,绘画性中的感受性,主要是对观念的感受,即思维性感受。这就是我常说的中国当代艺术要能表现出一个"理"来,在思维感受分析中,难于有"理"可言的作品,很难被接受。这也就是当下思维感受的力量对于艺术发展的制约。

中国画对笔墨语言的重视,使千百遍的磨炼所要达到的审美趣味成为了观念化的东西,正如同精熟以后所达到的庖丁解牛式的感觉,已经上升到观念的层次。但是这笔墨功力所传达的观念已经没有一点当代意义,从史学意义上来看,重视笔墨的价值是具有相当的文化悲剧性的。

许多有识之士,认为当代主流艺术中的一种就是绘画性特征,其表象是前卫的陈旧语言和后现代观念的混合。如果陈旧的语言和后现代观念的混合是当代艺术史的一个重要趋向,在观念对于艺术至关重要的今天,中国画的发展是否可以运用陈旧语言表达全新的艺术观念呢?果如此,又怎样用?

绘画性与制作性联系在一起,有着具象、半抽象、抽象、纯抽象等传统的样式。要表达观念,必须注入画家和欣赏者对这一作品的感受性。绘画性中的感受性,有感官感受和思维感受,画家通过自己的作品,要让欣赏者在和作品的互动交流之中,能够以思维感受明晰一个艺术观念和认识。当代思维感受的兴起,要求画家的创作必须负有观念的内核,就是可以见"理",观者有理可说,可言。语言可以传统和陈旧,但观念一定要和于当代。就此而言,用传统趣味的艺术语言表达非传统的当代的艺术理念和认识确有着一定的时代意义。但我认为,这是一个在信息混乱无序以及信息爆炸的现时代的折衷的历史选择。

上一篇:关于孩子和哭泣的哲学 下一篇:耕耘“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