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区青少年方言使用态度调查

时间:2022-10-15 05:01:20

无锡市区青少年方言使用态度调查

摘 要: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无锡市区外来人口大量涌入,加上普通话推广力度加大,无锡市区青少年语言使用情况发生了一定变化。对此,本文采用问卷的方式,在老城区180位15-35岁的青少年中展开调查。调查显示,在教育、社会和家庭这三个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无锡市区15-35岁人群中普通话的主体地位已经得到了确立,但年轻一代对无锡话强烈的情感认同将会使无锡话与普通话长期呈现和谐共存。

关键词: 无锡方言 普通话 使用态度 主体地位 认同感

近几年来,政府加大了推广普通话政策的实施力度,特别是在学校范围内,普通话已经得到了全面的普及,再加上这些年来人口流动加快,出于交际的需求,普通话的推广工作在无锡已经卓有成效。然而,与此同时,普通话与方言的关系问题也凸显了,并引起了语言学界的注意,例如曹志耘、汪平曾经指出,目前方言消亡过快亟待采取相应措施;同时,游汝杰、薛才德等学者却认为,方言仍然占据比较强势的地位,方言和普通话并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相互补充、和谐发展的关系。

无锡是吴文化的发源地,历来文人辈出,是一座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外来人口也大量涌入,加之普通话的大力推广,无锡市区青少年的语言使用状况正在悄然改变,这些变化对无锡方言今后的发展演变是否会有影响?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无锡方言是否已经在年轻群体的日常交流中逐渐隐退?年龄层的差异是否影响了年轻一代对普通话或方言的选择?这些都是有待我们研究的问题。笔者通过发放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以期对无锡市区青少年方言使用状况有一定的了解。因时间和条件的限制,本次调查范围未能全面覆盖无锡市区,仅按比例在无锡老城区――梁溪区(包含南长、北塘、崇安三个片区)进行了抽样调查,共发放问卷180份,其中删选出的符合调查条件(即在无锡市区长大并长期定居市区的15―35岁之间的青少年群体)的有效问卷共160份。

1.无锡市区青少年方言使用态度的调查结果

1.1青少年的方言使用状况

问卷第一部分主要调查的是这一群体的无锡人在不同的情境下所选择使用的是方言还是普通话。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20岁以上的人群在回答这一项的问题时选择都比较一致,即与家人或朋友同事在一起进行日常交流的时候主要使用无锡话,而在与外地人、陌生人或工作中则一般使用普通话。而15-19岁的青少年的方言使用状况和20岁以上的人群则有较大的差异,即使是在日常交流中,也有很多人选择使用普通话。具体结果如下:

(1)“小学以前在家”一项中,选择使用无锡话的一共有146人,其中15-19岁的有32人,占21.9%;20-24q的有36人,占24.7%;25-29岁的有38人,占26%;30-35岁的有40人,占27.4%。选择使用无锡话的一共有14人,其中8人为20岁以下的中学生,30岁以上的人群没有一人选择了普通话。

(2)“现在和父母交谈”一项中,选择无锡话的有147人,选择普通话一项的有13人,其中11人是20岁以下的中学生,25-29岁之间的有2人。可以看出几乎全部20岁以上的人群和父母都选择使用无锡话来交谈,而20岁以下人群中,有37.9%的人使用普通话来和父母交流,占了相当大的比例。

(3)“和15岁以下的孩子在家和在学校”一项中,有77.5%(31人)的15-19岁的青少年在家和学校与15岁以下的孩子使用普通话,其余22.5%(9人)使用无锡话,远远少于使用普通话的人数;20岁以上人群的选择则截然相反,20-25岁、26-29岁、30-35岁这三个年龄层中选择使用无锡话的占了较大的比例,分别有75%(30人)、65%(26人)、62.5%(25人)。

(4)“与本地朋友交谈”一项中,15-19岁的中学生选择使用普通话和使用无锡话的人数相差不大,分别是17人和23人,而其余年龄的则大多选择了无锡话,仅有3名年龄在25-29岁之间的被调查者选择使用普通话,而这3人都有过四年以上的异地求学的经历。

(5)“与陌生人交谈”这一项中,几乎所有被调查者都选择了使用普通话,仅有2人仍然选择使用无锡话。

(6)对“公共场合语言使用状况”调查结果如下:

在这一部分的调查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日常生活中,普通话已经成了无锡年轻一代――尤其是30岁以下的人群主要使用的交流工具。尤其是最后两项――“在机关和工作人员”和“在工作中与接触的对象”,四个年龄段选在普通话的人数都占了绝对的优势。

但是在这一组调查中,有一个场景是比较特殊的,就是“在菜场和摊主交流”这一项中,除了20岁以下的学生以外,其余三个年龄段的大部分人都选择使用无锡话,这似乎有些不太符合规律,通过进一步观察发现,菜场上的摊贩除了一小部分为无锡近郊的农民以外,大部分都是来自安徽和苏北的外来人员,但是来这里买菜的却大都为土生土长的无锡人,为了迎合这些顾客的需要,摊贩们大都能说几句常用的无锡话,因此,在这样的场景中,更多的人选择使用无锡方言。

实际上这一项能反映出一个普遍现象,在无锡年轻群体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多地使用普通话交流的同时,大量来锡定居的无锡“新市民”却在努力学说无锡话,有些出生在无锡的“新市民”子女更是很好地融入了周围的语言环境,在笔者的调查中就遇到了这样一个例子:有一位高一的学生,自己的父辈是苏北来锡的务工人员,父母不会说无锡话,但是他在无锡出生,邻居和同学大多数是无锡本地人,因此他表示自己在家和父母是说普通话,但是在学校和同学交流时,可以使用较为流利的无锡话。

1.2青少年对无锡话的情感价值评价及认同程度

(1)问卷的第二部分主要调查的是青少年群体对无锡话的情感价值评价及对无锡的认同程度,首先要求被调查者凭直觉对无锡话和普通话分别进行打分,调查表明,在无锡市区年轻群体心目中,普通话在使用价值和情感价值上都已明显高于无锡话,具体调查结果如下:

(2)第二题调查的是15-35岁的群体对无锡话的认同程度。调查显示:所有160位被调查者能够熟练说普通话,其中138人认为自己的普通话说得很好;有114人认为自己的无锡话说得很好,39人认为自己说的无锡话一般,这其中有53.85%的是20岁以下的中学生;受访者一致认为外地人听不懂无锡话。和邻近的苏州话、上海话、江阴话、宜兴话相比,有93人认为无锡话更好听,有67个人认为苏州话或上海话更好听,更时尚。91.87%的人在看电视或听广播的时候喜欢看普通话节目,只有极少的9个人常看无锡电视台的方言节目“大话阿福”,有4为受访者表示从来不看这个节目;对于无锡的地方戏曲“锡剧”,160位受调查者除了1位年龄在30岁以上的人选择“一般”以外,全部选择了“不喜欢”这个选项。

(3)在这一部分的最后两题,调查的是对无锡话正在发生的变化的认同度。有107人认为无锡话在发生变化,16人认为没有变化,还有37人选择了“不知道”;认为无锡话在发生变化的人群中,有41人认为变化较快,38人认为变化较慢,28人则认为变化速度一般;大部分人都认为无锡话不会消失,还有15人认为很难说,但是没有人认为无锡话会消失。

2.无锡市区青少年方言使用态度特点

2.1普通话的主体地位基本确立

从上文所记录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受调查的无锡市区15-35岁的青少年从小就习得了普通话,并且几乎都能熟练地使用普通话进行日常交流。在家庭生活中,普通话已经渐渐成为部分市区年轻人在家中经常使用的语言,在调查时我们甚至发现不少中学生的父母皆为无锡人而自己却不会说无锡话,在对其进行了进一步访谈后我们发现,这些学生往往生活于社会地位较高的家庭,父母也往往接受过一定的高等教育,而在和家庭成员进行交流时,与父母辈相比,年轻群体使用普通话的频率明显要高很多。调查数据表明,在一般的公共场合,普通话也成了比较通行的交流工具;从语言态度上讲,接受调查的年轻群体都开始普遍认同普通话的社会地位和实用价值。另外,在文化艺术领域,无锡传统的戏曲,无锡方言节目在年轻一代中备受冷落。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作为国家共同语的普通话,在和无锡方言竞争年轻一代的过程中,其优势地位已经基本确立。综合来看,这一优势地位的确立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首先是普通话的推广政策得到了比较好的落实,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推广普通话的主要阵地是在中小学,无锡市区的教育水平相对较高,当地学生从学前教育开始在学校所使用的基本上都为普通话,这一方面让学生自幼就具有了较高的普通话水平,另一方面,促使青少年在认识事物,思考问题的时候优先选择普通话,这就更进一步地增加了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普通话的频率。可见,学校教育是导致当前年轻一代频繁使用普通话的重要原因。

其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流动加剧也是普通话地位得到提升的重要因素。一方面,大量外来人口流入无锡,这使得在使公共场合中人们必须大量使用普通话,以提高交流的效率。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周围大量的新市民使本地青少年在日常学习工作交往中更多地选择使用普通话以便于交际,另一方面,我们在调查中发现,20-25岁的受调查人有相当一部分曾经有过多年异地求W的经历,他们回到故乡后,往往受之前经历的影响,更习惯于使用普通话进行交流。

再次,目前无锡的电视、广播等大众媒体基本都使用普通话,这也是普通话在和方言竞争时的一大优势。媒体拥有庞大的信息量,而年轻一代通过日常交流所获取的信息量却少得多,他们所接受的大量的信息和知识都是以普通话为载体的,这使得他们的普通话水平和使用普通话的频率都在潜移默化之中得到了提高。

另外,在家庭中,越来越多学历和社会声望较高的家长在家中开始普遍使用普通话,这也使得年轻一代使用普通话的几率大增。

总之,在教育、社会和家庭这三个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在无锡市区15-35岁人群中普通话的主体地位已经得到了确立。

2.2无锡方言依然存有一定活力

调查显示,无锡市区15至35岁之间的人群已经具备了普通话和无锡话的双言交际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往往兼用普通话和无锡话,在比较正式的公共场合使用普通话,在家庭中和一些非正式场合则主要使用无锡话,呈现出典型的“双层语言现象”无锡话在市区15-35岁的群体身上逐渐表现出势弱的现象,渐渐成为较为底层的语言,普通话恰好与之相反,逐渐成为社会的高层语言,越是年龄小的被调查者,在家里说无锡话的频率越低,甚至不会说无锡话。

尽管如此,我们也发现,25岁以上的年轻人与上一辈相比,年轻一代在家里使用无锡话的频率大大降低;年龄越小的学生说无锡话的频率越低。但调查同时也发现,尽管在15岁至25岁之间的学生使用普通话频率很高,但是25岁以上的年轻人,尤其是工作之后,接触社会较多的人群,使用无锡话的频率则随着年龄的上升而逐渐提高。在他们看来,无锡话在日常生活中表达更为方便,在和他人交流中感觉更为亲切,很多概念用无锡话表达更为形象和准确。

从调查的第二部分,我们可以看出无锡市区15-35岁的年轻人仍然对无锡话保持着强烈的情感认同,过半的被调查者认为无锡话更为亲切,接近一半的人认为无锡话听起来更为友善。大部分人都感觉到了无锡话正在不断变化发展,但是大家一致认为无锡话不会消失。这种情感认同有利于无锡话在今后市区年轻群体中的保持与发展,同时也证明无锡话仍然具有一定的语言活力,并且一定不会消失,只是在与普通话的竞争中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

我们可以认定,尽管普通话的主体地位未来还会逐步提高,无锡话在年轻一代人身上表现的衰弱现象也不会有明显的改变,但年轻一代对无锡话强烈的情感认同将会使无锡话与普通话长期呈现和谐共存。

参考文献:

[1]钱乃荣.当代吴语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

[2]钱乃荣.上海语言发展史[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3]庄申主编.无锡市志・方言卷[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10.

[4]赵元任.现代吴语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1956.

[5]周振鹤,游汝杰.方言与中国文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6]陈祺生.从音位观点看无锡话的调类划分[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60(01).

[7]侯家欣.无锡方言中的惯用语[J].无锡教育学院学报,1993(01).

[8]黄明明.钱基博《无锡风俗志》方言卷记载的无锡方言[J].江南论坛,2007.3.

[9]黄明明.20世纪无锡方言研究综论[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5).

[10]胡智丹.无锡方言的共时差异[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04).

上一篇:浅议幼儿涂鸦与语言能力培养的价值 下一篇:学前教育专业五大领域课程多维互动式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