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评价策略的实施

时间:2022-10-15 04:36:47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评价策略的实施

【摘要】课堂教学语言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评价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环节。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是一种激励,一种引导,一种提升。本文试探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语言评价策略的实施。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评价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而评价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环节。研究表明:教学评价是与教学过程同等重要的过程,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教师即时睿智的评价是一种激励,一种引导,一种提升。本文试探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语言评价策略的实施。

一、激励性语言评价策略

激励性语言评价是我们在语文教学中经常使用的一种评价方式,目的是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情感,鼓起学生的力量和勇气,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上进心,因而课堂评价语言不仅要做到准确、及时、具体,而且要具有激励性。 如我在指导学生朗读《小镇的早晨》一课时,一位平时很少发言的学生举了手,并能声音响亮的读了一段话,我及时给予了评价:“你很勇敢,能大胆的站起来读书,我们希望能经常听到你响亮的读书声。”我又叫了一位朗读能力较强的学生读了这一段话,我给他的评价是:“你的声音真好听,可以当播音员了,希望你继续努力。”课堂上教师具有激励性的评价语言,不但使回答问题的学生直接得到鼓励,而且其他学生也会跃跃欲试,这样的评价,不仅使学生了解了自己学习的状况,知道了自己努力的目标,也感受到了老师关怀后的温暖。

二、幽默性语言评价策略

幽默式的言语评价,指教师运用风趣的语言,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的评价。德国学者雷曼麦说过:“用幽默的方式说严肃的道理,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更能为人接受。”寓批评于幽默,其效果往往远胜于一本正经地批评或苦口婆心地劝戒,幽默是教育者最主要的助手。幽默的评价是一种教育的艺术,它不仅能达到教育目的,而且还具有审美意味,让师生共享它所带来的轻松愉悦,并避免了一般批评所带来的压力和伤害等负面影响。笔者有幸听了特级教师于永正执教的《小稻秧历险记》,一学生朗读“杂草有气无力地说:‘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这句话时,声音很响亮。于老师幽默地说:“你没有完,要么你的抗毒能力强,要么我的化学除草剂是假冒伪劣产品,我再喷一点。”说完,于老师模仿着朝该生身上“嗤嗤“地喷了几下,引得学生大笑。那学生在笑声中也明白了应如何朗读这句话,便垂着头,小声地喘着气重读起来:“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这时于老师夸奖道:“好,掌声鼓励。这就是‘有气无力’。”这样巧妙风趣地评价,使课堂充盈着欢笑,学生在轻松愉悦中明白了道理。诙谐幽默的语言,既纠正了学生的偏差错误,达到了正确引导的目的,又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样的幽默评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又调节了课堂气氛,启迪了学生的智慧,让学生在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得到了发展。

三、引导性语言评价策略

语文教学因其丰富的人文性、综合性,而显得多姿多彩、博大精深。很多语文教师都在尝试使用引导性的评价,以增强课堂教学效果。这样的评价,教师必须深入解读文本,感悟文本的精神,置身文本的多种情境,积极寻求评价内容与知识点的融合,把评价有机地渗透于学习内容之中,使它们浑然一体,使之少了理性与机械,多了感性与灵动,少了一些程序,多了一些情趣。

四、 明理性语言评价策略

明理式的教学评价,指的是对学生讲明道理的一种语言评价。这样的评价对于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具有很强的效应。例如我在教学第九册《滴水穿石的启示》一课时,当讲到最后一个自然段:“‘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一句话时,我有意识地请了一位平时学习不够认真的学生读了这句话。一开始,他读得结结巴巴的,我及时指导了他,这样连续读了好几次,直到读得较好时,我又给予了评价:“这次你读得真好,只要你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地去做,就一定能做好,懂了吗?”这位学生心领神会地点了点头。这样的评价,亲切、自然,在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中,又讲明了道理,这也是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的需要。

五、多元互动语言评价策略

传统的语文教学仅停留在教师对学生的单向评价上,教师总是以一种“权威”的形象在学生心底顽固的存在着,学生会因担心出错受批评而不敢积极回答问题。《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这就要求实现课堂教学以教师为单一主体到多元主体的转变,不仅仅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应该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等多种形式。

课堂教学评价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合理有效的语文课堂评价,能唤醒学生语文学习的自信,点燃学生学习语文的激情。教师应努力提高对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水平,深入分析学生年龄特征、心理特征等因素,广泛搜集,加强积累,时时给学生以因时因情因人而异的新鲜评语,使课堂教学收到理想的效果。

(作者单位:河南省西华县清河驿乡高古洞小学)

上一篇: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探索 下一篇:谈语文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