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小说体现的理论思潮和影响

时间:2022-10-15 02:22:01

网络小说体现的理论思潮和影响

摘要:随着网络小说的发展,许多讨论网络文学的专著出现。关于网络小说,本文试图通过讨论网络小说中体现的“三个理论”来论述网络小说产生的思潮基础。希望通过这一途径来观察网络小说的特点及影响,从而达到了解网络小说剖析网络小说的目的。

关键词:网络小说 第二世界 平行空间 万物有灵论 科学主义 享乐主义

网络小说的产生

世界华语网络文学诞生于1991年,这一年全球第一家中文电子周刊《华夏文摘》在北美创刊。同时,第一篇网络小说也由此诞生,它是一篇小小说《鼠类文明》。①那么究竟什么是网络小说?我们认为网络小说应该指在写作、发表、传播、接受等各个环节都具有在线性质的文学活动。②

近几年,网络小说发展得非常迅速。例如,起点原创小说网站是2003年成立的,到现在不到7年时间,已经有29万部小说。③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并且这只是一个网站的数据,而像起点一样正规的网站还有很多,那么得出的数据就是超过百万。可以说小说的数量已经超越了历史任何一个时期,虽然这并不代表网络小说的质量。

马克思认为文学活动应当是人的主体对客体的认识与反映。④所有的小说都是以现实生活为创作源泉的,都是对生活的反映,网络时代的小说也是如此。我们从网络小说体现的“三个理论”及其思潮角度,来认识网络小说的特点。

理论

第二世界理论。“第二世界理论”是构建在计算机领域的“虚拟真实”。“虚拟真实”也称之为“虚拟世界”⑤,其定义如下:“一种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系统,虚拟世界是全体虚拟环境或给定仿真对象全体。虚拟环境是由计算机生成,通过视、听、触觉等作用于用户,使之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的交互式视景仿真。”⑥这是计算机领域理论。第二世界理论在网络上的诞生就是基于这种理论上的。第二世界理论认为当“虚拟真实”技术完全成熟时,就是人类的第二世界诞生时。通过电脑人们就可以感受到在现实世界的所有感受,那么通过计算机强大的计算能力,创建一个虚拟的人类第二世界的条件也就完全成熟。而基于人类的群居性与娱乐性这两大特性,那么网络游戏和网络阅读将成为人类第二世界的第一选择。因为网络阅读和网络游戏可以满足人类所有的幻想。做平常在现实中不能做或不敢做的事,看人类世界难以看到或没有的景象成为当代人们网络生活的一个部分。当然网游小说中表达的游戏特点,有待时日,但是并不妨碍理论的提出。

平行空间理论。平行空间理论是在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基础上产生的。广义相对论认为我们的宇宙是平行相通的,可以根据虫洞回到过去。不过回到过去,就会产生一个悖论。这个悖论是如果我们回到过去,杀死了自己,那么我们是存在还是不存在。而在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中,我们被告知时间与空间是彼此联系的。又因为光速是恒定的,所有运动甚至时间都必须与之对应,由此时间也是相对的。于是人们为了解释上述悖论,提出了“平行空间”的概念。这就是霍金的“平行空间理论”⑦。霍金认为时间旅行者回到过去,改变了历史后,时间线便出现分叉,分叉的时间线展开的是另一段历史,悖论也就解决了。当你杀死你自己时,那么便存在两个互不影响的平行空间,一个是你不存在的空间,一个是你存在的空间。换句话说,不管有没有时间旅行,无限多个宇宙原本就存在。根据这个理论,网络诞生了一个理论,那就是整个世界存在无数个平行空间,那么网络小说的情节营构就会千奇百怪,就会出现魔法师、出现荒诞。没有网络科技,也就没有网络小说情节的实现。因此网络上认为只要人们通过某一种力量来到另一个平行空间,那么什么都可能发生。这就增加了网络小说的特异性和可读性,人们会在这种空间中感受美妙和其乐无穷。

万物有灵论。万物有灵论最初是由英国学者泰勒提出,后来由德国学者冯特从心理学意义上对立补充发挥。英国学者乌来特认为原始人相信整个物质世界都具有生命的观念。由于原始人的智力问题,他们不能分析自然界中的种种现象,这就迫使他们认为整个自然界是一种有生命的整体。这就使整个自然界披上一层神秘的面纱。而且他们认为整个自然界都是有灵魂的,大如日月,小如草芥、石头甚至于人造物也可以有灵魂,如斧头、房屋等。根据这一原始人的意识,后世的人们开始衍生出神仙、鬼怪等形象,并且由此产生了畏惧情绪。西方的上帝、魔鬼的形象也是由此产生的。而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文艺作品中也有这样的理论背景,这就为网络小说的创作提供了理论基础。

思潮和影响

在现代社会,享乐主义已经成为一种思潮,尤其体现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生的年轻人身上。他们对物质的欲望压倒对精神的渴求,以潇洒为中心的享乐、轻松哲学占据支配地位,“我可以一事无成、一无所有,但我不可以不快乐”的人生成为时尚。⑧从“第二世界理论”看,它本身从一开始就是一个科学理论。而从网络小说的流行看,它的表达就变成了人们通过科学来实现享乐。网络小说的文本体现出来的理论就是带着享乐主义的思想基础。而“平行空间理论”本身的网络小说文本绝大多数是在以狂欢化的心态在另一个世界享受着人生。“万物有灵论”也是如此。原本这“三个理论”应该指引作者去追求科学真理,去追求创建一个美好的世界,但是现在只留下一个充斥欲望与自我的文学世界。这是因为作者不但没有认识到这“三个理论”的科学意蕴,去追求对世界理性的认识,反而陷入了对自我力量的崇拜。我们可以举2009年网络点击率最高的10部小说来阐明这个道理。这10部小说是《盘龙》《斗罗大陆》《凡人修仙传》《斗破苍穹》《坏蛋是怎样炼成的》《流氓老师》《长生界》《官路风流》《卡徒》《鬼吹灯》,这个榜单包括了网络小说最受欢迎的玄幻、都市、科幻三大类。我们可以看到文学不再是力图构建永恒,而是建立了一个平面化、浅表化的“快乐文本”。这种文学不再是英雄式的快乐,而是弱化的、低俗的、平面化的快乐。⑨作者从古代文学的“代圣人言”转向了“为自己言”。强烈地以自我为中心,每个人在网络中暴露出自己内心深处的欲望,而这一种欲望是裸地呈现出来的,不再遮遮掩掩,是把它放在网络中供大家展览的饕餮大餐。这种“跟着欲望走”的结果便是把“欲望”当成了最大的精神消费品。这种精神消费品支配着人的幻想和冲动,并在个体话语中不断传播自恋式的幸福感和存在感。网络小说式的消遣文学于是在网络中蔚为大观,一发不可收。网络文学从这一点上解构了深度意义和崇高价值,文学的审美形式出现了异变,我们从小说中可以得到验证。《从零开始》一开始便设定了主人公拥有富有的金钱和强大的实力,然后在游戏中不断地攫取权力和金钱,他力图通过暴力手段解决一切问题。换句话说,他认为只有依靠暴力才能解决问题。而这在现实生活中,实质便是对社会权势的崇拜的反应。从这一点说,小说中的主人公只不过把现实中的权力崇拜转化为游戏中的暴力崇拜,权力的背后就是暴力。

展望

我们仔细论述了“三个理论”及其对网络小说的影响,也许有人对网络小说便开始持不屑的态度,认为应该取缔或限制网络小说。不过我并不这样认为,任何一个新的事物产生初期,它的思想内容都是复杂多样。例如词的最初产生,言辞粗浅,内容轻浮,并不具有很高的艺术内蕴。它的发展,是在一批严肃的作者加入以后,才获得迅速发展的,最终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网络小说的发展应该也是这样。网络小说是一个新生事物,还处于生长阶段,因而对网络小说应当持一种辩证的客观的立场与态度,既不过分礼赞,也不过分贬抑。如《明朝那些事儿》是一部网络上少见的声誉非常高的小说。它隐晦地关注中国的政治问题、城市问题,并且努力试图回答“中国应当如何走”的问题。虽然有时不免理想化,但是关注中国历史与现实的态度仍然是值得称道的。

由此可以看出,文学应当有更好的传播手段,更自由、更广阔的传播空间,网络正是这样的一个传播平台。但从另一方面讲,拥有这样优势的手段,并不意味杰作就可以产生,还需要一个过程。因而,垃圾先于杰作产生,这是成长的代价。但是我们应当对新生事物保持充分的信心,网络小说的发展必然由注重情节逐渐转移到注重对事物、对人生、对现实的思索,所以网络小说应该有一个光明的前景。

注 释:

①黄鸣奋:《网络媒体艺术与艺术发展》,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50页。

②张永清:《新时期文学思潮》,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236页。

③参考起点,www.省略

④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16页。

⑤⑨欧阳友权:《网络文学本体》,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年版,第16页,第104页。

⑥汪成为:《灵境(虚拟现实)技术的理论、实现及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年版,第1~6页。

⑦参见baike.省略

⑧何学威、蓝爱国:《网络文学的民间视野》,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年版,第113页。

(作者单位:遵义师范学院外语系)

编校:郑艳

上一篇:现代传媒语境与巴金小说的话语生成 下一篇:发挥新闻宣传在国企管理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