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梳理中温故知新

时间:2022-10-15 02:07:33

治玉大师要按照玉石的内在纹理雕琢,理财大师要按照市场规律经营,学习知识的人不也要按照其内在逻辑进行梳理要点吗?如果积累是埋头拉车,那么梳理就是抬头看路。在梳理中温故知新,就是要形成一棵主干清晰、枝繁叶茂的“知识树”。梳理知识按照学习进程可分为日常梳理和考前梳理两类。日常梳理重在点滴积累,我在这方面所得甚浅,虽有几个方法但不很完善,想借大家的智慧给补充补充。顺便提几个疑问,期待大家的高见。

一、每日梳理当天的知识点,每周梳理本周的知识点

顺着教学进度,扎实推进,步步为营。持之以恒的勤奋必将换的知识结构的充实。但这种做法,说来容易做来难。原因是学生当天学的大都感觉良好,自认为没有梳理的必要。一些比较“听话”的学生,也大多挑出几个生疏的地方往记录本上一摘完事,根本不成系统。每日梳理、每周梳理,有什么科学有效的方法,既针对学生实际又不过多花费时间?活页纸条零星积累,逐日装订成册的做法能否可行?

二、考前梳理按知识要点分类

考前的梳理大多是分专题进行,梳理的意义我认为有两个方面:一是使海量的知识系统化,形成“类聚”,有层次感,便于学生掌握;二是查缺补漏,明了学生个人的知识体系完善程度。第一个方面,大多有老师引领,学生“被动”完成,我的疑问是如何让学生主动出击,合上课本自己能够画出一个语文的知识体系树,或者说出个大致框架并填上我们平时训练的内容?第二个方面的疑惑就更大,多数学生不做这个环节,不能从自己的个性出发,梳理自己的知识体系。老师拿一把大梳子替每个同学模式化地梳理一遍的效果怎么能和学生自己用小梳子理一遍相比呢?字音字形、词语辨析和成语容易理,而病句、标点就差一些,社科文似乎无迹可寻,文言文虚词尚可,实词如同大海捞针,诗歌、现代文阅读主要是答题建模,作文则比较复杂。学生落到实处的,难成系统。积累了很多知识却并不条理,有什么好的做法?

三、形成个性化的知识纲要树

在平常日梳理、周梳理的基础上,更为重要的是考前的阶段性梳理,可以拿两张大白纸用透明胶带粘在一起,用一个上午的时间理出一个纲来。这个纲并非越全越好,也不必匀称均衡的,但必须根据自己平时掌握知识点的情况打上个人学习程度标记。哪一部分不熟悉,一定要标记下来,熟悉的可以简提。然后根据这个纲要来整理自己做过的习题和试卷,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是落实知识的关键。否则梳理的再怎么清晰也不过是个空架子。理清楚之后,自然就明白,哪些内容简单一看即可,哪些内容需要反复看、读、背,哪些内容在平时的基础上还要再补充。针对自己薄弱的地方,赶紧行动。这样既可以做到胸中有数,又可以以简驭繁。

韩婴有句名言:家有千金之玉不知治,犹之贫也。如果学生积累了很多知识,却不能有效梳理,就如同收藏了大块的璞玉而不去雕琢,又怎能焕发出玉器那温润莹白的光彩呢?

上一篇:精读,让我们扎牢生命之根 下一篇:新课改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