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在慢性荨麻疹病原诊断中的应用

时间:2022-10-15 12:03:46

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在慢性荨麻疹病原诊断中的应用

[摘要] 目的:了解本地区慢性荨麻疹中常见致敏原,探讨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在慢性荨麻疹病原诊断中的价值,为临床预防和规范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变应原原液吸入组和食物组共46种对我科240例慢性荨麻疹行皮肤点刺试验。结果:240例患者阳性结果检出率76%,吸入组多价昆虫35%,多价羽毛33%,多价兽毛22%,尘螨32.5%,多价霉菌15%,春季花粉5%。食物组:海虾16.5%,蟹12.3%,牛奶3.5%,鸡蛋2%。结论: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安全、痛苦小、易操作,在慢性荨麻疹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为预防、积极治疗提供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慢性荨麻疹

[中图分类号]R7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3(c)-046-01

为探讨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在慢性荨麻疹病原诊断中的价值,我们对24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行皮肤点刺试验,现报道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诊断标准

疗程超过2个月,根据《现代皮肤性病学》[1]中慢性荨麻疹的诊断标准诊断。

1.2入选标准

①年龄12~60岁,性别不限;②诊断明确,符合诊断标准(人工型荨麻疹除外);③病情缓解期,前臂光滑无风团,1周内未服用任何抗组胺药。

1.3一般资料

240例慢性荨麻疹疗程均大于2月,其中男138例,女102例,年龄12~60岁,病程最长10年。

1.4试验方法

1.4.1变应原原液应用北京协和医院提供的变应原原液,吸入组和食物组共46种,一次性点刺针,针尖峰长0.7 mm,两端有肩部可控制进针深度,生理盐水作为阴性对照,盐酸组织胺作阳性对照。

1.4.2操作方法选择两侧前臂屈侧皮肤,用酒精消毒皮肤,按编号顺序将每种变应原依次点一滴约针尖大小,每种抗原间距2~3 cm,以防互相干扰,影响皮肤试验结果。用右手食指和拇指点刺针,将针尖垂直点在液滴中刺入皮肤表层约0.5~1.0 mm,力度要均匀,以不出血为度,以免影响试验结果。点刺针使用后即换新的点刺针行下一抗原点刺,点刺15 min后记录阴、阳性对照和变应原的反应结果。

1.4.3阳性结果判断标准生理盐水阴性对照如出现红晕、皮丘视为假阳性。①变应原风团块反应与阴性对照相同为(-);②变应原风团块反应与阳性对照相同出现皮丘、红晕>3 mm为(+);③3 mm<变应原风团块反应<6 mm(++);④6 mm<变应原风团块反应>9 mm(+++);⑤变应原风团块反应>9 mm出现明显伪足(++++)为严重过敏反应。

2 结果

240例患者组胺阳性对照皮丘均>3 mm,皮肤划痕征阳性8例,生理盐水阴性对照出现皮疹3例。吸入组中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阳性排序各依次为多价昆虫35%,多价羽毛33%,多价兽毛22%,尘螨32.5%,多价霉菌15%,春季花粉5%。食物组:海虾16.5%,蟹12.3%,牛奶3.5%,鸡蛋2%,其中128例患者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皮肤试验阳性,在皮肤试验中均没有出现全身性反应。

3 讨论

慢性荨麻疹从病因上分为变态反应和非变态反应两种,大多数荨麻疹属于Ⅰ型变态反应[2]。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是依据Ⅰ型变态反应原理,将可疑致敏原注入皮肤,皮肤肥大细胞上出现相应IgE抗体,变应原与之结合,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等炎症介质,使局部血管扩张,渗出增加,最后出现风团、红晕反应。因慢性荨麻疹病因复杂,变应原皮肤试验阳性并不一定就是患者的致敏原因,它还存在多种因素,如感染、药物、内分泌、理化因素等,技术操作中也易出现假阳性;慢性荨麻疹较其他疾病皮肤敏感程度较高,皮试原液中有非特异性刺激(如稳定剂、防腐剂酚的含量过高等)等诸多不利因素。但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操作简便、安全、痛苦小,结合患者病史、工作环境、工作性质,在患者健康教育及病因的预防和治疗上仍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靳培英.皮肤病药物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77-578.

[2]顾瑞全.变态反应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5.422.

(收稿日期:2007-01-26)

上一篇:带锁髓内钉配合麻黄汤熏洗治疗股骨干骨折不愈... 下一篇:帕金森病自主神经症状临床特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