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网络新语“亲切体”的修辞作用

时间:2022-10-15 11:17:11

浅论网络新语“亲切体”的修辞作用

摘 要: 近年来,随着网络的发展,一种新语体兴起——“亲切体”,新出现的语体分两类,即称谓亲切和句末语气亲切。本文通过对比它们在现代汉语中的常规运用,对“亲切体”做相应的修辞解释。

关键词: 亲切体 修辞 解释

20世纪是网络时代,随着全球通讯交流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因特网的广泛使用,网络作为一种新的交流媒体,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方式走进了我们的工作和生活。网络新词新语以其生动性、形象性、便捷性,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形形的“xx体”不断出现在我们的视线中,让我们不得忽视它们存在的必要性,并且对它们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分析它们出现的原因及所带来的影响,“亲切体”就是其中之一。

一、“亲切体”的成因

作为表达思想和传递信息的一种工具,语言原本就是社会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交流方式和习惯的改变自然影响到了语言,进而产生了许多新的言语现象。词汇系统中固有词汇的旧词新用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亲切体,顾名思义,即人与人交流时感到亲切的语体。随着网络在社会交往和日常生活中的发展和深入,人们交流方式随之发生了极大的改变,诙谐幽默的表达效果取代了平淡刻板的交流方式。

(一)称谓使用“亲切体”的修辞状态

1.“亲”字使用的流行

“亲”作为古已有之的词,它的语言表达形式并非当代语言的新产物,只是出现了下述例句中一些从未有过的新用法。为了更好地说明“亲”语法功能和词汇意义的新用法,首先需要对“亲”在现代汉语中的常规用法进行一个大致梳理。在《现代汉语词典》中“亲”的词条义项解释:①父母,父亲;②亲生的;③血统最接近的;④有血统或是婚姻关系;⑤婚姻;⑥指新妇;⑦关系近,感情好;⑧亲自;⑨跟人亲近;⑩用嘴唇接触(人或东西),表示亲热;{11}两家儿女相婚配亲戚关系;{12}称儿子的丈人、丈母或女儿的公公、婆婆。当下,在网络博客、聊天室、网站和BBS上流行的“亲”字的创造性使用使我们更加清楚深刻地认识到了亲切体的魅力所在。“亲”作为称谓名词在网络交流中是最为常见的,随意点开一个论坛或者网络交流平台,就可以看到此种称呼语。与亲的本意进行对比,可以发现,“亲”的适用对象扩大到无限大,不仅有血缘关系还有熟知关系,甚至对于陌生人也用“亲”或者“亲们”来统称。

举隅如下:

(1)亲,在吗?

(2)万能的亲们帮我解释下意思。

(3)亲家的衣服实在是太漂亮了!

(4)最近很多亲反应的问题,我们会尽快解决的。

(5)欢迎加入我们亲笔家族。

(6)我们会继续努力的,放心吧,亲!

(7)回答亲们对这个问题的提问。

(8)请笔亲们欣赏笔笔在长沙的演出。

在“亲”频繁使用以前,我们平时的交流是这样的,举例如下:

(1)你在吗?

(2)有谁比较厉害帮我解释下意思。

(3)你们家的衣服实在是太漂亮了!

(4)最近你们反应的问题,我们会尽快解决的。

(5)我们会继续努力的,你们放心吧。

(6)我会回答你们对这个问题的提问。

(7)欢迎加入我们的家族。

2.亲属称谓使用的流行

近年来,网络和现实交流中新兴了一种特殊的亲属群体,这类亲属群体从严格意义上来看不属于亲属范围,但我们仍习惯地把各种亲属称谓用于它们身上,“妹、姐、哥……”的使用已经不再局限于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熟悉的人身上,而是将使用范围扩大到全人类。八年前,出现了人见人踩的芙蓉姐姐;七年前,出现了人见人夸的天仙妹妹;四年前,出现了人见人笑的凤姐;两年前,出现了人见人爱的奶茶妹妹;一年前,出现了令人“顶礼膜拜”的犀利哥;近年来出现了表哥、房婶……为了更深刻地感受这些“红人”的过人之处,也为了称呼方便,网民毫不吝啬地将这些亲属专用词冠于这些红人。

3.称谓“亲切体”的修辞效果

亲切体的使用更好地改变了网络交流平台的生硬和陌生。称对方为“亲”比称为“你”显得亲切,大大地缩短了距离感。网络交流与面对面的交流不同,它是一种“藏匿”的沟通。没有动作,没有表情,可是人们在聊天时还是习惯将实际生活中的空间转移到网络中,这无形中要求文字的书面语贴近生活的话语。亲切体的使用和流行保留了熟悉亲切的语气。以“哥”“姐”等称呼某些名人时,不仅表现出亲昵的情感状态,更表达出寻常人无法企及的心理状态,褒贬意味更突出。这种由简单的字和词在句子中的添加产生的亲呢感营造出了一种轻松、随意或带有讽刺、幽默的交流氛围,无形中打破了网路交流的空间障碍,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二)句末语气亲切

1.句末语气亲切的修辞表现

近年来,帖子、论坛、微博、空间等充斥了我们生活和生产的方方面面,而在这些新出现的网络交流平台中,平淡、普通的对话交流已不能满足那些不随波逐流,不恪守陈规;崇尚标新立异、不拘一格;追求新奇,乐于并且善于运用新事物和接受新事物所带来的影响的新时代人的要求。他们在语句末常常加上能够表达自身情绪和想法的语气词。举隅如下:

(1)我们会准时发货的哦~

(2)大力提倡这种行为的呢~

(3)我觉得我们有必要这样做哈~

(4)没有人可以阻止这件事情的继续发展哦~

(5)没事儿的呢~

(6)原来,末日宣言是这样的呀~

(7)童鞋们,注意啦,我们一直期待的末日就要来了哟~

(8)没事儿,加油,没有过不去的坎儿的呢~

在句末语气亲切的流行之前,我们是这样表达的,举隅如下:

(1)我们会准时发货。

(2)大力提倡这种行为的。

(3)我觉得我们有必要这样做。

(4)没有人可以阻止这件事情的继续发展。

(5)没事儿。

(6)原来,末日宣言是这样的。

(7)童鞋们,注意啦,我们一直期待的末日就要来了。

(8)没事儿,加油,没有过不去的坎儿。

2.句末语气亲切的修辞效果

句末亲切,即在一句完整的话语表达后的末尾加上语气词,达到亲切、诙谐、戏谑的修辞效果,而这种修辞效果则产生出一种无距离感。亲切体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和需要,会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越来越广泛地被运用,除此之外,也给单调、机械的计算机媒体注入了一股新的力量,使网络语言越来越人性化。亲切体以一种外在的语言的表达,使生产和生活产生了持久弥新的变化。随着当代社会的物质化、利益化,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越来越物质化和利益化,现今,人们之间的交往不再单纯地为了结交更多的朋友,以拉近心与心之间的距离为目的,更重要的是为了利益的需要而交往。同时,“交往”这一词的概念被分化了,只注重口头间的联系和热情,内心的交流却被忽视了。这类“亲切体的出现”像是一道阳光照进了心里,即使这只是一束微弱的光。我们不希望生活越来越世俗化,而渴望以关心者的身份认识甚至是帮助其他人。“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人”是对现实中一些人的态度和行为的真实写照,但如果说在行动上难以做到的话,那么何不在语言上先尝试呢?“亲切体”就是以语言的方式在彼此间架起关怀、信任的桥梁。人不是一个独立体,而是社会人,都或多或少地与周围的人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为了体现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人们习惯使用亲属称谓,同时,以亲属称谓与他人交往时,不仅在口头上表现出了顺口、方便的特点,更增加了彼此间亲切的熟悉感。

二、亲切体的修辞策略

亲切体在使用中主要运用了一种诙谐幽默的修辞策略,所谓诙谐幽默,是从言语表达中透露出来的一种态度随和、幽默风趣的表现风格。多半出现于轻松闲适的一般性谈话,当然,幽默诙谐不等于插科打诨、无聊戏谑。诚如刘勰在论述“谐隐”时指出:“义欲婉而正,词欲隐而现。”①网络交流媒体本就是一个宽松、广阔的平台,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任意书写、无拘无束的空间,在此,和谐幽默的语言风格就显得相得益彰。

(一)夸张的采用

夸张,就是意思言过其实,或夸大事实,或缩小事实,目的是让对方说写者所要表达的内容有更加深刻的印象。“亲切体”中,夸张这一修辞手法的运用是主流,在日常生活中,“亲”主要用于与自身关系亲昵或者熟悉的人和事物身上,而在网络这一交流平台上,我们不再吝惜地遵循其本身的运用规则,而是将亲字使用的对象无限扩大化,即全人类,交流对象双方互相不了解,可以互相称对方为“亲”,交流对象双方互相不认识,也可以互相称对方为“亲”。总之,亲字的使用不拘泥于其本身的使用范围。同样,句末语气亲切也是如此,句末语气词的使用范围不再遵循它们本身的适用范围,“呢、哈、啊……”等句末语气词随意交互适用,何时使用,何时适用,取决于使用者的适用习惯,不存在固定的适用对象。

(二)婉曲的采用

婉曲指的是对于不雅的或者有刺激性的事物,不直截了当地说出来,而闪烁其词,迂回曲折,用与本意相关或相类的话代替的一种修辞手段。亲切体中婉曲这一修辞手法的运用主要是为了缓和语气,增进感情。如上所说,在网络这一交流媒介中,约束少了,自然矛盾多了,亲切体的出现是缓解这一矛盾的有利策略,“祸出于口”,锋利的语气少了,亲切的语气多了,自然交流就更加顺利,关系就更加融洽。亲切体的使用群体很大程度上是网络购物的涉及者,即买卖双方,网络卖方使用亲切体可能最大的目的是获得更多的利润。直接的表达可能会刺激买方,不利于买卖活动的顺利进行。

亲切体的形成与发展是受表达者的修辞策略影响的,而亲切体的广泛使用和影响扩散则是因为亲切体在使用中能达到特殊的修辞效果。亲切体受其本字本义的制约和影响,总是令人联想到“情结”,一种亲昵感的情感状态。纵观亲切体的形成与发展演变的过程,一方面,在语义表达上,亲切体原来带有亲属、血缘、熟知等关系。当一个人称呼某某是亲,或者称呼某某是姐姐等时,并不表示谈话者之间真的具有某种关系,可能只是纯粹地打招呼,这时亲切体就等同于简单的类似“你好”等招呼语。亲切体出现的语境都是比较随意的生活交流化的情景,亲昵的力度已大大减小,有时甚于一般的“你好”,而这种被减小的语义反而更贴合语境所反映的事实。但是年轻人不满足于原有的表达方式,觉得“你好”太一般,即使用“hello”也很难达到他们所希望达到的效果。可以这样说,在网络交流平台这一特定的语境中,亲切体被削弱的情感程度使得其符合真实的生活,而其原有的太过亲近的高程度语义使得其产生了高于生活的夸张的效果,这种熟知化的略带夸张的修辞效果正是语言使用者追求的目标。

亲切体的使用也是一种修辞游戏。大多数网民在使用亲切体时,“好玩”是他们选择使用的第一动机。这种动机也称为“游戏动机”。网络本身就是一个庞大的游戏平台,亲切体使网络交流更加活泼有趣,达到轻松娱乐的交际效果。在年轻人的语言世界里,生活方式就是语言范畴。虽然他们不干预传统规范的日常语言支配下的现实生活,但是日常语言支配下的生活形式约束限制了他们的天性,言语游戏就成了他们对付制约、证明自己的最好选择,虚拟的网络交际环境为他们提供了言语游戏的最大空间,他们通过网络空间创造这个信息时代的言语游戏方式,以此释放天性中活泼好奇的青春气息。这样,我们所熟悉的各种日常交际符号在他们的“游戏”中就显示出了更广泛的价值意义。

三、结语

网络交流中“亲切体”的出现是旧词新用中的一个典型特例,在传统语言系统中,越来越多的语言单位在网络这一宽松、广阔的平台上生长出了越来越多的枝蔓和新芽,不管这些新的语言现象是暂时出现的,还是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中慢慢积淀保存下来的,它们都对语言的丰富和发展产生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亲切体的产生不是偶然性的结果,网络新词新语的产生不是偶然性的结果,都植根于传统语言。网络是一个宽松、包容的平台,它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可以在上面任意填写,无拘无束;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发挥无尽的想象力,天马行空;可以在上面施展卓越的创造力,手随心动。青年人不随波逐流,不恪守陈规,崇尚标新立异、不拘一格,追求新奇,乐于并且善于运用新事物和接受新事物所带来的影响是他们的主要品性之一。网络交流媒体的即时性、互动性等特征正符合青年人的心理追求,自己主宰,追求理想的表达需要是他们对网络交流媒体更好的诠释。这是他们的期待,也是他们的需要。网络新词的产生正是他们发挥特长、创造需要的外在表现形式。

注释

①刘勰.文心雕龙·谐隐十五.中华书局.

参考文献:

[1]李莉.教育部调查报告:网络新词语一年诞生396条[EB/OL].中国新闻网,2010-11-25.

[2]百度知道.2011网络新词[EB/OL].百度知道,2011-6-17.

[3]张云辉.网络语言的词汇语法特征[J].中国语文,2007(6).

[4]方治强.网络语言的产生及其特征分析[J].河南大学学报,2005(5).

[5]曹南燕.网络语言的约束和创新[J].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2(2).

[6]谢少万.语言顺应的哲学思考[J].广西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4).

上一篇:谈声乐教学和台词教学的互补 下一篇: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中的“人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