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方法对支气管哮喘治疗效果比较

时间:2022-10-15 09:40:36

三种方法对支气管哮喘治疗效果比较

摘要: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是影响人们身心健康的重要疾病。治疗不及时、不规范,哮喘可能致命。表现为反复发作性咳嗽、喘鸣和呼吸困难,并伴有气道高反应性的可逆性、梗阻性呼吸道疾病。一般认为,与变态反应有关,但众多的研究证明,不是所有哮喘病人都有明确的免疫学变化,反之,也不是所有变态反应性疾病患者均发生哮喘。现代医学已基本能够对其进行有效控制,本文介绍三种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西医药物治疗,中医药物治疗和穴位敷贴疗法。并从见效速度和对人体的影响等方面对其治疗效果进行比较。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西医药物治疗;中医药物治疗;穴位敷贴疗法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很难根治的顽疾,反反复复的发作是它最大的特点,本文就三种常见治疗方法进行比较分析。

1、西医药物治疗

1.1治疗方法

治疗哮喘的药物可以分为控制药物和缓解药物。(1)控制药物:是指需要长期每天使用的药物。这些药物主要通过抗炎作用使哮喘维持临床控制水平,其中包括吸入糖皮质激素、全身用激素、白三烯调节剂、长效β2受体激动剂、缓释茶碱、色苷酸钠、抗IgE抗体及其他有助于减少全身激素剂量的药物等。(2)缓解药物:是指按需使用的药物。这些药物通过迅速解除支气管痉挛从而缓解哮喘症状,其中包括速效吸入β2受体激动剂、全身用激素、吸入性抗胆碱能药物、短效茶碱及短效口服β2受体激动剂等。下面就这两类分别介绍一种典型药物。

1.1.1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是最有效的抗变态反应炎症的药物。其主要的作用机制包括:干扰花生四烯酸代谢,减少白三烯和前列腺素的合成;抑制嗜酸性粒细胞的趋化与活化;抑制细胞因子的合成;减少微血管渗漏;增加细胞膜上髓受体的合成等。糖皮质激素给药方式可有以下两种:(1)全身用药:当严重哮喘或哮喘持续状态经其他药物治疗无效时,可通过口服或注射给予糖皮质激索控制症状,待症状缓解后给为维持量,直至停用。(2)局部吸入:为避免长期全身用药所致的严重不良反应,目前多采用局部作用强的糖皮质激素如倍氯米松、布地奈德等气雾吸入。吸人型糖皮质激素是长期治疗持续性哮喘的首选药物。因上述两种方式给药后均需一段潜伏期,在哮喘急性发作时不能立即奏效,故应作为预防性平喘用药或与其他速效平喘药联合应用。

1.1.2速效吸入β2受体激动剂

作用机制为通过作用于呼吸道的β2受体,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使细胞内的环磷腺苷含量增加,游离C矿减少,从而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是控制哮喘发作的首选药物。[1]

1.2优缺点分析

相比于中药治疗,西医药物治疗有利有弊。

从用药可以看出,这种治疗方法的优点是能够快速有效缓解支气管哮喘症状,缺点是有些患者会出现不良反应,如糖皮质激素药物局部吸入时,咽部局部不良反应包括声音嘶哑、咽部不适和念珠菌感染。吸药后及时用清水含漱口咽部可减少上述不良反应。而全身用药时可能引起严重不良反应。β2受体激动剂的主要副作用为骨骼肌震颤,快速型心律失常,低钾血症等。

但是,见效快,理论充足却是其不可忽视的优点。

2.中医药物治疗

2.1 治疗方法

中医对相当于支气管哮喘的哮证治疗多遵朱丹溪“未发以扶正为主,既发以攻邪气为急”之说,以“发时治标,平时治本”为基本法则。综观当前中医治疗各型哮喘发作时的用药也不外是祛痰化饮,宣肺平喘。中医将哮喘分为四种类型,针对每种类型给出服药建议。[2]

2.1.1 肺脾气虚,寒饮内阻

阵发性胸闷气喘,呼吸困难,咳嗽痰白最多,咯吐不利,喉中痰鸣,背凉喜温,多兼胃腹胀满,食少纳呆,呃逆或便溏,倦怠无力。舌淡苔白脉弦紧。

病机:脾肺气虚,寒饮伏肺,阻于气道,肺失宣畅

治法:益气散寒,化饮宣肺平喘

用药:炙麻黄、杏仁、地龙、党参、冬瓜子、射干、茯苓、桂枝、白术、干姜、灸甘草

2.1.2 肺气虚寒,卫气不固

阵发性胸闷气喘,呼吸困难,喉中痰呜,背凉喜温,鼻流清涕或鼻塞,每遇风冷或感冒时上症加重。常兼痰多质稀,咳嗽,舌淡苔白,脉浮紧。

病机:肺卫气虚,外受风寒,气道不畅,肺失宜降而喘

治法:补益肺卫,散寒解表,通窍止涕,宣降肺气

用药:灸麻黄、杏仁、地龙、党参、黄芪、桂枝、辛夷、苍耳子、干姜、细圭

2.1.3 气阴两虚,热痰阻肺

阵发性胸闷气喘,呼吸困难,痰黄或色白粘稠,苔少或无痰,咯痰不利,喉中痰呜,口干咽干口苦,咽瘁而咳,夜间咳重或喘重,闻异昧咳喘重或兼便秘,舌红苔淡黄脉滑数。[3]

病机:热痰蕴肺,或热灼肺阴,致痰液粘稠,阻于气道或肺失宣失宣畅而喘或肺气上逆而咳

治法:清热养阴,宣降肺气,利痰止痒,止咳平喘

用药:灸麻黄、杏仁、地龙、党参、花粉、冬瓜予、麦冬、知母、百部、连翘、荆芥、蝉蜕

2.1.4 肺肾俱虚

气喘发作频繁,动则喘其,气短息促,喉中哮呜如鼻干,神疲体倦。劳则病情加重,腰酸腿软,下肢无力,形寒肢冷或身感烦热,口唇青紫,舌淡或紫暗,脉沉细或细数。

病机:哮喘久发,痰气瘀阻,肺失宣降,肾失摄纳

治法:补肺纳肾,祛痰化瘀

用药:党参、黄芪、五味子、沉香、熟地、菟丝子、牛膝、蛤蚧、桂枝、灸麻黄、杏仁、地龙、冬氏子、射干、当归、桃仁

按以上方法治疗哮喘,一般服药后即能有所好转。半月内哮喘即可得到控制,但仍需继服药一段落时间以巩同疗效,巩固疗效时间的长短要根据病程的长短,病情的轻重不同而定,一般需巩同一两个月的时间。

2.2优缺点分析

中医药物治疗相比于西医有较多优势。

首先,中医药物不会带来明显副作用,这是激素类药物不能相比的。其次,患者在服药过程中可以改善其过敏体质,起到了标本兼治的作用,临床观察发现,服用中药治疗哮喘的病人,大都达到了病人停药后不再发作哮喘的效果。[4]

但是中药也有其局限性。第一,见效速度不如西药快。第二,由于中药的神秘性,很多人不放心使用。

3、外治疗法-穴位敷贴疗法

3.1治疗方法

中医在哮喘的治法上,有丰富的理论和临床经验,尤其是内、外治结合具有其它疗法所不具备的良好疗效,而哮喘外治法中穴位敷贴疗法是最具代表性的方法之一。 穴位敷贴疗法是在患者体表穴位贴敷药物,通过药物对腧穴经络的作用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这是哮喘治疗中的一个重要治法。

穴位敷贴治疗哮喘常选择背腧穴,背腧穴乃五脏六腑之精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是调节脏腑功能之要穴。根据经络与脏腑相络属之理论,穴位敷贴药物可使药性得以充分发挥。内病外治,除药物本身的作用外,主要通过经络的传导而起到调整脏腑阴阳、通利气血、扶正祛邪的作用。

治疗哮喘的穴位敷贴药物组成具有一些特点,目前常选用的药物有白芥子、细辛、姜汁,以及麻黄、半夏、苏子、天南星等,这些药物多辛温,有利气豁痰、温肺化饮的功效。穴位敷贴治疗哮喘功效是多方面的,不仅在于透皮吸收可促进支气管平滑肌舒张, 从而扩张支气管,改善气道痉挛症状,同时还通过经穴存在的特殊生理放大效应而产生抗炎,调整机体免疫功能,改善血液循环,调节神经、体液及内分泌系统的功能等多方面的功效。

3.2优缺点分析

相对于西医和中医治疗,穴位敷贴治疗哮喘有其独特的优点。

其一、不直接摄入药物,减少人体的排毒负担,对排毒系统不健全的患者尤适用。

其二、不仅在于透皮吸收可促进支气管平滑肌舒张,从而扩张支气管,改善气道痉挛症状,同时还通过经穴存在的特殊生理放大效应而产生抗炎,调整机体免疫功能,改善血液循环,调节神经、体液及内分泌系统的功能等多方面的功效。近年来临床证明穴位敷贴在哮喘的发作期、持续期均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在持续期尤其是轻中度患者,应用穴位敷贴法外治,对控制症状效果尤显。

但是,穴位敷贴也有其局限性,一般适用于慢性哮喘中轻度患者。[5]如果是重度患者或者急性哮喘患者,一般需要与内服中药结合使用才有明显效果,不建议单独使用。

4、总结

综上所述,三种方法各有其利弊,患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选择。

西医药物治疗的突出优点是见效快,建议急性发病的患者采用,使用时应注意观察副作用是否严重,按照医生的建议谨慎用药。

中医药物治疗的突出优点是标本兼治,改善患者体质,防止治愈后复发,慢性哮喘患者可以采用此方法治疗。但是这种疗法对医生的要求较高,治疗时一定要找准病因,对症下药。缺点是见效较慢,急性哮喘患者不宜使用

穴位敷贴治疗哮喘的突出优点是不需内服药物,减少患者身体排毒负担,治疗中轻度哮喘患者效果很好。缺点是对于严重哮喘需要与内治方法一同使用才能有明显效果。

参考文献 :

[1] 荣光生. 支气管哮喘的诊治现状[J].中外健康文摘,2011(41).

[2] 胡建蓉,刘福波,万小丽,吴兴华,陈洁. 73例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保健指导与护理干预[J]. 中外健康文摘, 2011(32)

[3] 刘永文,张倩云. 重症支气管哮喘34例的临床分析[J]. 临床肺科杂志,2011(7)

[4] 邓伟吾. 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治疗支气管哮喘[J]. 临床肺科杂志 ,2009(2)

[5] 胡江彦,何滨. 支气管哮喘治疗新进展[J]-临床肺科杂志,2011(4)

上一篇:糖尿病患者饮食和运动干预效果评价 下一篇:探讨丙泊酚和咪达唑仑靶控输注在椎管内麻醉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