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尼尔·戴—刘易斯 我是传奇

时间:2022-10-15 09:02:09

虽然有点难以置信,但丹尼尔·戴-刘易斯还是如此轻易地

获得了自己的第三个奥斯卡影帝头衔。所有人都不吝于给他赞美,

众口一词称他为,“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演员。”

你只有在颁奖季到来的时候才会看到丹尼尔·戴-刘易斯的身影。不拍片的时候,他和家人待在爱尔兰的威克罗山,住在一栋18 世纪乔治时代的房子,喝着自己在家里酿的酒。他动不动就“息影”,五六年一部片子也不拍,但他一旦接下这个角色,必将全力以赴。

英国来的林肯

戴-刘易斯曾说,“一个演员结束了林肯的生命,也许另一个演员可以使其复活。”

林肯这角色对演员意味着悖论式的挑战:他举世闻名,却又神秘莫测。戴-刘易斯的表演,拉近了现代观众与林肯的距离。“我甚至觉得在银幕上看到的不是戴-刘易斯,就是林肯本人。”有影迷在twitter 上如此评论。

事实上,戴-刘易斯曾经拒绝过史蒂芬·斯皮尔伯格的邀请,在2003年写了一封信婉拒了这个成为林肯的机会。后来斯皮尔伯格又请《慕尼黑》的编剧托尼·纳什库修改剧本,使剧本变得更加集中,便于演员揣摩。

“真正的契机是在他读完托尼的新剧本后,我便得到了第二次机会—因为我的挚友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有一天给他打电话说,‘你得再考虑考虑新剧本,史蒂芬真的很想让你出演这个角色,如果你不来,这部电影没法继续下去,’”斯皮尔伯格回忆道。“所以丹尼尔接到这个电话之后,看了托尼·库什纳的新剧本,当他读了新剧本之后,便开始认真考虑这个他日后终于做出的重大决定,那就是,他后来对我说的‘我能否,荣幸地,以某种方式进入这个角色,并以他渡过我的余生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

从2011年夏天起,饰演林肯夫人玛丽·托德的女星萨莉·菲尔德就开始收到来自“亚伯拉罕·林肯”的手机短信。对方发来一些无聊的打油诗,署名都是“Yours, A”。菲尔德则会以玛丽的身份回复,批评他把时间浪费在这种琐事上。

同一年的5月,《林肯》的导演斯皮尔伯格则收到了一台奥林巴斯牌儿卡带机,“我打开听了一下,里面是一段莎士比亚的作品朗诵和一段林肯的连任就职演说。”斯皮尔伯格说。那是林肯的声音。不是中学生们关于林肯悲惨身世而推测出的洪亮声音,而是如林肯同时代人描述的一般:古怪、柔和又带点沙哑的男声,说着伊利诺亚、印第安纳和肯塔基州的混合口音。“这声音太美了,我真想让这个声音给我读一本书。磁带旁边的信写着,等你听完了这个,能否给我打个电话,我们聊一聊?我马上拿起电话问道,‘这是谁?’”

这是丹尼尔·戴-刘易斯的声音。毫无疑问他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人们熟悉林肯,他是第一位被相机大量拍摄的美国总统,人们见过他的照片,但没人听过他的声音或者看见过他用平足走路的古怪样子。

“一开始我觉得自己没有办法按照林肯的方式呼吸,” 戴-刘易斯在接受《时代周刊》采访时说,“我在他身边感觉有点害羞。” 戴-刘易斯是个轻声细语的人,但也因此让人觉得温暖可亲,他和林肯一样,充满着深思熟虑的人格魅力。

戴-刘易斯像学者一样收集林肯的生平资料,林肯是属于来自肯塔基、印第安纳和伊利诺斯那一带、说话坦诚、讲究实际的庄稼人类型。他接受了不到一年的正规教育,然后通过如饥似渴地阅读名著自学。

林肯没有社交上的优雅,但是他对人性有着深刻的洞见和高超的智慧。这个人的特点,戴-刘易斯在《林肯》中深刻演绎,表现出镇静、自信、耐心,并且愿意为了实际目的玩弄政治。电影聚焦在林肯生命的最后几个月中,包括结束奴隶制的《第十三修正案》的通过、南联盟的投降、他遭遇刺杀。很少有哪部电影会更加关注政治的细节。

“他完全融入了这个史诗性的角色,就像一件衣服穿了好多年。”斯皮尔伯格说,“这是他送给我最好的礼物。”

当戴-刘易斯历史性地创造纪录,成为第一个三获奥斯卡最佳男演员的人时(只有获过四次奥斯卡影后的凯瑟琳·赫本比他更成功),站在奥斯卡领奖台上,他依然语调平缓,开了个玩笑,“因为选我来演林肯,很遗憾斯皮尔伯格不能把这部片子拍成音乐剧。”

变色龙

让自己消失,在影片还没开拍前就成为角色,一直是丹尼尔·戴-刘易斯擅长的,也是他特有的习惯。他也因此被人称为“最会演戏的演员之一”。

戴-刘易斯几乎什么角色都可以演,只要他感兴趣。从只有一只左脚可供支配的作家一下子就会变成英勇强悍的莫西干战士,被冤屈的爱尔兰青年一转身,就成了残忍暴虐的黑帮头目;对爱人念念不忘却又不敢越雷池一步的情种的背面,却是处处留情的女性杀手……有人曾撰文专从面相分析他的演技,认为戴-刘易斯戏路如此宽泛的原因,在于他长了一张“正刚侧柔”的脸,所以才会饰演几乎完全不同类型的角色而丝毫不让人觉得突兀。

与戴-刘易斯拍过戏的人都知道,在片场,每个人被要求用片中角色的名字称呼他,如果是拍摄打斗场面,他在几天前就会酝酿愤怒情绪,看所有人都目光凶狠。戴-刘易斯沉浸在一个角色里的样子就像个可怕的疯子。

1989年,凭借刻画爱尔兰艺术家兼作家克里斯蒂·布朗生平故事的电影《我的左脚》,丹尼尔·戴-刘易斯获得了奥斯卡最佳男主角。从那以来,他的“表演方法论”一直被传为佳话。

影片中,患先天脑克里斯蒂·布朗能用左脚夹起一枚针再放下,刘易斯练习数周后轻而易举地完成了这个动作。1993年,为体验《因父之名》中主人公身陷囹圄的感受,他把自己禁闭在一个牢房般的环境长达数月。1997年,在出演《拳击手》前,他竟在美国前轻量级拳击冠军巴利·麦克奎根手下受训长达一年半。2002年,在大导演马丁·斯科塞斯的苦苦哀求下,他才同意出演《纽约黑帮》为了演好杀人不眨眼的屠夫比尔,除了操练屠夫的基本功,他还在片场反复听以“脏话连篇”出名的饶舌歌手痞子阿姆的音乐专辑,好让自己始终处于“侵略”状态中。

在2007年的《血色将至》中,戴-刘易斯饰演的石油大亨丹尼尔是个粗鲁、独断、不可一世的人。于是戴-刘易斯也变成了这样一个人,那段时间里,常常在和他人争吵时,他根本不管别人在说什么,只顾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嗓门、加快自己的语速,自说自话般的要将自己的气势压倒他人。因为丹尼尔一开始是个银矿矿工,戴-刘易斯还花了两年时间学习1900年左右加利福尼亚矿业史的知识,并对当年淘金者们使用的一切工具和技艺了如指掌。

《丹佛邮报》在《血色将至》上映之后曾热情洋溢的赞美道,“如果丹尼尔·戴-刘易斯没有赢得奥斯卡影帝,那我们要改写对于‘演技’的定义,他的演出与此前任何伟大的表演都不同—他更伟大!”

只是这种伟大并不多见。戴-刘易斯的妻子瑞贝卡·米勒在怀孕的时候写了一本小说《个人速度》,主题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速度,你的人生或许会突然加速,也可能会戛然而止。而对于戴-刘易斯来说,告别了林肯,他又回到隐居的速度里。他不在好莱坞,但好莱坞永远有他的传说。

不得不看的5部影片

丹尼尔·戴—刘易斯属于那种特别爱惜自己羽毛的演员,

挑片子挑的厉害,近十年只演了5部电影,连《林肯》都差点辞演。

接下来他可能会息影5年,不过大叔的片子都经得起反复观看。

林肯

故事耳熟能详,美国总统林肯如何在南北战争期间解放黑奴。片子基调和斯皮尔伯格近期的几部作品一样,工整但毫无激情。丹尼尔·戴-刘易斯再一次奉献了“活灵活现”的表演,简直让林肯重生。毫无悬念,他凭借此片第三次获得奥斯卡影帝。

杰克和露丝的情歌

丹尼尔·戴-刘易斯的妻子丽贝卡·米勒编剧、导演的影片。故事讲述杰克和十六岁的女儿罗斯居住在一个渺无人烟的小岛上,因为杰克希望藉此可以远离繁嚣,完全隔绝世俗对女儿的影响,但显然这样的生活不能长久。故事关于崇尚环保和世外桃源,但也有恋童癖和等劲爆的点。

血色将至

石油大亨的家族史诗。很多人不喜欢这部片子的黑暗调子,《纽约时报》说这片子讲的不是美国梦,而是美国梦魇,观众将随着影片进入烈火熊熊的地狱,每个人都将在其中得到沸腾和诅咒。但毫无疑问,丹尼尔·戴-刘易斯总有办法让自己的角色熠熠闪光。他在片中饰演的油矿主,孤独自由,心狠手辣,极富攻击性,从不宽恕。

激情年代

中国观众一定会心有戚戚然的一部影片。改编自阿瑟·米勒在20世纪50年代创作的舞台剧《严酷的考验》。确有其事的塞莱姆审巫案,乡村愚民在宗教狂热下集体失控,亲友彼此间互相告发,被诬告为巫师、巫女的人纷纷拉人下水,人人自危。丹尼尔·戴-刘易斯饰演的农夫没能阻止这一切,对他来说,重要的是通过此片认识了阿瑟的女儿丽贝卡,后来俩人结为夫妻。

我的左脚

励志片,丹尼尔·戴-刘易斯首部奥斯卡影帝之作。故事不复杂,戴-刘易斯饰演的基提天生大脑麻痹身体残疾,只有左脚能灵活如常人。他没有生活自理能力,为家里带来了很大的负担,幼时总是遭到周围孩子的嘲弄,父亲险些放弃他,而母亲却一直对他悉心照顾,不离不弃。后来基提开始画画,成了著名的艺术家和作家。难点就是看正常人戴·刘易斯如何表现出这位只有左脚能动的残疾人生活。

你需要了解的刘易斯

隐士

丹尼尔·戴-刘易斯曾经将自己形容为“毕生都在逃避”,为配合电影宣传而破坏私生活,他心不甘情不愿,他过着隐居的生活,只在若干年间勉强露一面,将饱含风霜的心灵投入到极富挑战的银幕角色中。他曾说,“演员,永远不能接受采访!一旦你知道他们私底下穿什么颜色的袜子,下回他们表演时,你准会情不自禁地分散注意力。”

阿佳妮

丹尼尔·戴-刘易斯人生中唯一可被指摘的或许就是和法国女星伊莎贝拉·阿佳妮的恋情。1985年,戴-刘易斯因《我美丽的洗衣店》踏入影坛时,阿佳妮早已拿过两次恺撒奖了。阿佳妮比他大两岁,是20世纪80年代法国影坛的宠儿,她令人心碎的眼神曾被特吕弗形容为“能将摄像机镜头震碎”。两人相恋6年,被视为一对金童玉女,正当阿佳妮怀上了丹尼尔的孩子,满心都是幸福难耐的感觉时,丹尼尔·戴-路易斯离开了她,去了美国。在美国,他特地去找了自己崇拜已久的作家阿瑟·米勒,同时,他碰巧在阿瑟·米勒的家里见到了自己将来的妻子,阿瑟·米勒的女儿瑞贝卡·米勒。他们互相闪烁其词地看了几眼,就定了终身。

文艺青年

丹尼尔·戴-路易斯1957年4月29日出生于英国伦敦,是英国皇室册封的爱尔兰桂冠诗人塞西尔·戴-路易斯与他第二任妻子、演员吉尔·巴尔康(Jill Balcon)所生之子。在这样的家庭长大,戴-路易斯顺其自然的成长为一位文艺青年,有人说他之所以抛弃相恋多年的女友伊莎贝拉·阿佳妮,而和瑞贝卡·米勒结婚,是因为崇拜她父亲,著名作家阿瑟·米勒。

疯狂

1989年,丹尼尔·戴-刘易斯在伦敦西区舞台上饰演哈姆雷特时,曾遭遇精神困扰。当演到哈姆雷特与父亲的亡魂对话,丹尼尔甚至感觉自己真的在和已故的父亲对话,结果失足跌落舞台。从此,他再也没登上戏剧舞台。从此以后,大家都知道了戴-刘易斯是个疯子。

手工艺人

一些去过丹尼尔家的朋友说,他只有两个爱好,跟少年时一模一样,做鞋和做木工。由于过度沉迷木匠,儿子罗南一度以为父亲是在建筑工地干活的工人。在结婚之后,戴-刘易斯和妻子消失了5年,有人说他们去了意大利,跟佛罗伦萨的一名技艺高超的皮鞋匠学手艺,并自己在那里开了一家鞋铺。

上一篇:政事 第4期 下一篇:“桃”醉新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