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研究

时间:2022-10-15 08:30:09

土木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研究

摘要:在土木工程施工中,混凝土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质量,所以要对混凝土的施工质量给予足够的重视。文章对于土木工程中,混凝土施工中的各个环节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房地产业如火如荼的发展,人们买房卖房的消费欲望日益膨胀,房屋建筑质量安全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作为建筑业中的关键技术——土木工程技术面临着众多的挑战。土木工程技术的推陈出新,对作为建筑业基本材料的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和技术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控制的研究至为关键。

一、混凝土施工技术中材料选取的质量要求

1、混凝土施工中水的质量的要求

不能在混凝土的拌制和养护中使用未处理的沼泽水、污水以及工业废水等;饮用水可以在混凝土的拌制和养护中使用;不能在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的混凝土工程中使用海水。

2、混凝土施工中水泥质量控制

水泥质量的控制可以从水泥的选用、储藏和运输等方面入手。水泥作为混凝土首选应用材料目前在国内有很多品种。按照用途和性能可分为三种:通用水泥、专用水泥和特种水泥。其中通用水泥包括:普通硅酸盐水泥、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复合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和粉煤硅酸盐水泥等。水泥品种多样且不同等级的水泥强度不同,因此水泥的性能和使用方法也不同。面对上述差异,我们要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对症下药,设计合理的施工方案,不仅可以节约资源和提高效率,而且对混凝土施工质量的保证也至关重要。除此之外,在水泥施工既要有效利用水泥资源,避免水泥资源的浪费,又要兼顾环境保护;在水泥库房设立排水通道,确保通风良好,保持水泥库房的干燥。在水泥运输和储藏的过程中,要注意防水、防潮,如果部分水泥受潮、结块,要及时处理并重新检验,等检验合格才可以再利用。当水泥运输到工地,要按照水泥的品种、强度等级、出厂批号以及生产厂家等分类储藏到有明显标志的水泥库房中。

3、混凝土施工中骨料的质量控制

在混凝土最基本的成分是砂石骨料,通常混凝土松散砂石骨料的需求比例是1:1。5,因此,在大型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用量大则砂石骨料的需求量也大。在土木工程中,骨料质量的优劣影响是连锁性的,不仅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强度,而且也自然影响到土木建筑物的质量和造价。所以,在土木工程混凝土的施工中砂石骨料品种选用的要求就比较严格,需要仔细研究骨料的储量、物理力学的指标、砂石杂质的含量、砂石骨料的开采、存储、加工等各个方面。

二、运输混凝土要求

1、运输基本要求

混凝土在运输的过程中,会因为时间较长而发生离析或者初凝现象,所以说混凝土的路程决定了运输时间的长短,在条件允许的条件下,都会将混凝土的拌合地设在浇筑现场附近,便于运输。并且对于应用滑模施工的无缝浇筑,更应该保证运输的速度,防止在浇筑期间出现供应中断的情况。

2、运输方法要求

混凝土的运输种类分为平面运输、楼平面运输以及垂直运输。平面运输一般应用砼运输车以及自卸汽车。楼面运输多以双轮手推车为主要运输方式。垂直运输的方法可以有井架运输、快速提升架运输、混凝土泵运输、塔式起重机运输等等。

三、混凝土施工技术

1、混凝土浇筑技术

在混凝土工程施工时,应以先自然流淌、水瓶分层,再斜向分段、持续推移,最后一次到顶等工序顺序为浇筑流程。在工程实施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不可对已搅拌好的混凝土进行加水,而混凝土分层的厚度需要把握准确,在进行新一层的混凝土浇筑时,需要确认上一次是否已被覆盖,因此把握好两层浇筑的间隔,才能控制在混凝土的初凝固时间的范围以内,从而防止因间隔的时间过长而产生裂缝。同时,在浇筑时应考虑到天气的因素,尽量避免在天气变化频繁、剧烈时施工。

2、混凝土振捣技术

混凝土振捣时,应对混凝土的坡脚、坡中部、坡顶三处进行三道振捣。这三道设置的位置需符合要求,再经过合理的配合,才可使振捣覆盖全部坡面,从而达到工程的预期效果。在使用振捣棒时,需控制好振捣时间与振捣棒插入的深度,其深度最好在下层的混凝土50毫米以上,移动间距在40厘米左右,振捣棒需快速插入、缓慢拔出。在混凝土密实后,需采用刮杠将混凝土的表面刮平并撒上5到25毫米厚的碎石,而混凝土终凝前需用木板抹平,其次数应多于两次。

3、混凝土梁柱节点箍筋施工技术

目前我国建筑工程多数采用的箍筋施工方法,将全部梁板模板安装完毕后,再安装梁板钢筋并整体沉梁。该方法有让钢筋运输、捆扎、堆放等较为安全的特点,并且作业量少,绑钢筋与支模不冲突,功效相对较高。但也存在箍筋间距难以保证、节点箍筋少放等问题。其解决方式是,在下料时将所有节点增设纵向短筋,柱节点区箍筋现场焊接在纵向短筋上形成整体骨架。在柱纵筋上套入整体骨架,并搁置在楼板模板面上,进行穿梁钢筋、捆扎,为防止柱纵筋与附加纵同短筋的位置冲突,而导致的套箍困难。附加纵向短筋需偏离其箍筋角部大约5厘米。因此,可保证柱节点箍筋的数量和间距。在实际施工时应根据情况而使用,对于结构较为复杂的工程,采用此方法较为困难。

四、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首先要设计合理的混凝土施工方案。在工程施工前,要详细的调查、分析、研究和论证建筑物自身的受力情况和使用年限,并据此制定出一套合理混凝土使用方案。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控制混凝土的裂缝的产生。根据实际环境选择混凝土的强度等级,避免使用低等级的混凝土,以保证施工质量安全。其次,严格把握原材料质量。在具体施工过程中,选择最优质的原材料对整个工程质量至关重要;防范水化反应经常出现,严格检查所选水泥的出场合格证,以确保水泥的施工质量;控制混泥土的温度,目前控制混凝土温度的方法主要是采用改变配料的办法避免混凝土产生温度,即将干性的混凝土,加入混合料,以降低混凝土中水泥的用量。其次,采用加水将碎石冷降低混凝土的浇筑温度。三是建立多种散热途径,保证混凝土的温度及时散发。在模板施工的过程中,为了提高模板的周转使用率,要求尽早拆掉新浇筑的混凝土的模板,因此要准确把握拆模时间,以防止混凝土表面出现裂缝,从而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五、混凝土养护的要求

混凝土硬化与凝结是因为水泥同水产生了水化反应。在混凝土浇筑完成之后,我们应当采取一些有效的工艺手段,让水化反应发生得更快更彻底。这种建立合适水化反应环境的工作,就是混凝土养护的过程。为了让水化反应快速充分完成,使混凝土硬化凝结速度加快,我们要防止成型混凝土的过度风吹、寒冷、干燥、暴晒。这些恶劣的环境都会使其产生异常缩或是裂缝破坏。对此,我们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要对其表面进行及时洒水养护,以保护表面湿润,防止表面过干造成的裂缝。表面养护的具体要求有:

1、养护混凝土的时间不应当少于28天。

2、低塑性混凝土应当在浇筑完成之后,马上进行喷雾养护,之后再进行及时的洒水养护。而塑性混凝土也应当在浇筑完成的6-18小时之内开始进行洒水养护工作。

3、混凝土的养护应当连续进行,中间不要中断,确保在养护期间内,被养护建筑一直处在表面温润的状态。

结束语

在我国大量兴建土木工程的形势下,一定要保证土木工程的质量,不要为了追求速度和数量而忽视了质量。在土木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是应用的最为广泛的材料,对于混凝土的施工质量要加强重视。在混凝土施工之前,要充分的了解混凝土的特性,了解其在施工中应该注意的事项。将混凝土在施工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针对这些问题制定解决的措施,防止质量问题的产生。只有保证了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才能够对土木工程的质量有所保障。

参考文献

[1]吴磊,李俊.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及创新[J].科技资讯,2012,(08).

[2]郭鹏霄.土木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2,(22).

[3]王沧州.大体积混凝土裂缝分析及应对措施[J].铁道工程学报,2010,(07).

上一篇:浅谈中国健康住宅的发展趋势 下一篇:变频器对电网的污染及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