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幼小双向衔接有效性策略探究的再思考

时间:2022-10-15 08:06:47

关于幼小双向衔接有效性策略探究的再思考

摘 要:《幼小双向衔接有效性策略的探究》的课题,到目前为止,已经顺利完成了课题中期研究任务,梳理前期研究情况,发现幼小衔接研究中仍存在如下问题:师生关系、学习方式、行为规范、期望水平、学习环境、小衔接工作中单向性、突击性、片面性的问题。

关键词:双向;衔接;融合点;教育模式

针对这诸多的问题,我们有必要对幼小衔接工作进行再思考。

一、要进一步明确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幼小衔接得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幼儿未来的长远发展。采用一定的过渡策略,让幼儿多次体验成功的,减缓过渡的坡度,能为幼儿一生的发展创立良好的基础,为后续工作作铺垫。进行幼小衔接有效性策略的探究是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是学校发展的需要、是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全校教师要达成共识:通过此项实验来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提升教师科研素养。

二、找到幼小双向联动的融合点

衔接存在着表面性、片面性、单向性的问题。偏重幼儿园如何为入小学做准备而展开的研究较多,基于小学立场的研究却相对较少。幼儿在常规管理方面缺乏过渡期,进入小学阶段后,明显不能适应小学生活。

因此,幼儿园和小学双方共同要从教育思想上查问题、找关键,而不是互相责怪、互相埋怨、各不服气,可通过“角色换位”的策略来激发幼小教师热情。

三、衔接要避免“小学化”倾向

由于受幼儿教师的短期效应观念的影响,为了大力挖潜,尽早尽快地做出所谓的成绩,在衔接教育中过多渗透了知识内容,拼命地抓书写,反复片面训练幼儿某些方面,而忽视了幼儿心理过渡衔接。于是,在拔苗助长与压迫抑制并存的情况下,导致出现了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

四、站在现行小学教育模式上抓幼小衔接

1.时间上的互相靠拢

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一节课一下子要坐四十分钟,对很多一年级小学生来讲,无疑是一场严峻的考验。为了使这种情况得到缓解,幼儿园大班在毕业学期,有的放矢地安排一节课时间由原来的25分钟逐步扩展到35分钟,并注重动静交替,让幼儿在心理上、时间概念上有好的过渡。

2.课程设置上的贴近

幼儿园在学科教师配备上做思考,武术、篮球、英语,可由小学的专业教师授课,这样不但使幼儿适应小学多学科式学习,更为培养幼儿各种特长奠定了基础,从而使幼儿从小体会到成就感,树立了他们的自信。

3.学习习惯和常规要求上互相衔接

日常生活中,教师要注重激励幼儿发自内心对事物的专注和兴趣,培养幼儿内在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而不是单靠物质性奖励来调动幼儿,从而使他们顺利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

4.课堂要求的衔接

在课堂上,用小学生的课堂要求,对幼儿在课堂中诸如坐姿、书写、举手、回答时声音响亮等常规的强化训练。

总之,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小学和家长都非常关心的问题,搞好它需要幼儿园和小学的改革,需要家长热心支持及其观念的改变。

(作者单位 重庆市云阳县实验小学)

上一篇: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浅析吐鲁番地区的农产品品牌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