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姐妹花”诠释奥运精神

时间:2022-10-15 07:46:44

中国移动“姐妹花”诠释奥运精神

作为中国移动浙江金华分公司仅有的两位被选中参加援助北京奥运会通信保障工作的志愿者,张晨和范慧琴―――两位女孩青春靓丽的身影和真诚灿烂的笑容,将会在2008北京奥运会上留下一道闪亮的印记。

从2007年1月初赴京至今,张晨和范慧琴已在北京待了一年多,其间的每一天,她们都以移动人的勤奋和刻苦,全身心地为北京奥运会作准备。目前,张晨担任北京公司集团客户部奥运项目专员,范慧琴则是北京公司朝阳区公司大客户部客户经理,她们所做的一切都与中国移动的奥运业务息息相关,她们用移动人的敬业作风诠释了奥运精神。

启程远行 追寻奥运梦想

在去北京之前,张晨是金华婺城分公司的客户经理,范慧琴则是浦江分公司的客户经理,她们都是公司的老员工,各方面能力都出类拔萃,都生于1980年。她们认为,能够成为一名奥运会志愿者是值得全心付出的人生梦想。根据要求,奥运志愿者必须提前一年到北京熟悉各项奥运通信业务和北京的风土人情,以便更好地服务奥运。因此,她们必须得放弃自己从事多年已游刃有余的工作,离开亲人和朋友到北京这个陌生的环境里生活两年。

无法确定的未来让两位女孩有些担忧:“从出生到来北京之前,最远都没有离开过浙江省。”但对现实顾虑完全敌不过奥运的声声召唤。2007年1月7日,她们说服了自己,也说服了家人,与浙江省选的其他26位志愿者一起前往北京。第二天,她们被分配到不同的单位,接受与奥运相关的全新工作,真正开始了自己的奥运之旅。

第一次到北京的两个女孩开始接受考验。“一开始特别不习惯,北京的气候很干燥,上下班的交通又不方便,饮食也不合口味,所以非常想家,每天给家里打电话。”两位以往在家中养尊处优的女孩真正体验到了生活的“艰辛”:为了保证不迟到,她们每天早上6点起床,换乘两趟公交车才能到达上班地点;工作节奏非常快,甚至中午都没有休息的时间;以前在家里从来不用进菜场和厨房的她们,在北京学会了买菜做饭……

在北京,同住在一个房间的两位金华移动女孩,就像是一对情同手足的好姐妹,为了奥运梦想携手前行。

学习超越 诠释奥运精神

对于张晨和范慧琴来说,生活上的困难都是微不足道的,更大的压力和挑战来自于全新的工作。北京的大型国企、外企特别多,在其中就职的员工都是精英。她们的同事,不仅有硕士、博士生,还有“海归”。在来自全国各地的援奥志愿者中,还有全国各大城市的客户经理。张晨说:“我们就像是乡下妹子,毫无优势可言。但是我们在一起工作,和他们就像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学历只是一张文凭,论工作经验我们不一定会比他们差。”

为了能与精英们齐头并进甚至超越他们,学习成为了张晨和范慧琴业余生活的主旋律。奥运会将会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和游客,英语是每个志愿者的必修课。两人虽然都学过英语,但已经荒废了多年。到了北京后,她们每天早上醒来就打开收音机听英语广播,看电视也是看英文台。同时,她们还买来英语书籍自学,晚上则去参加英语培训,完全地把自己置于英语的氛围之中。近一年时间里,她们几乎每天晚上都要学习到半夜才休息,周末也基本上在埋头学习中度过。如今,她们已经可以流畅自如地用英语跟老外交流。

凭着扎实的业务根底和勤奋刻苦的精神,姐妹俩很快就融入了各自的工作团队。在北京公司集团客户部担任奥运项目专员的张晨接触的都是中国移动为北京奥运会提供的最先进技术,包括手机即拍即传、手机对讲、无线刷卡等业务。这些,张晨以前接触得很少,现在每一个项目的内容、使用方法等,她都能从头到尾地背下来。范慧琴做的是市场营销,在近一年的时间里,她的移动信息产品已覆盖了北京市朝阳区的所有写字楼。

奥运会志愿者还必须通过各种各样的考试,如IQ测试、中文面试、英文笔试和面试等,这些考试经常举行,但两位女孩每次都能顺利通过。前不久,张晨参加了北京奥运会世界媒体转播大会,连从会议室到休息室需要走几步等细节都必须铭记在心的会议服务任务,在张晨的努力下圆满完成,赢得了援奥志愿者团队负责人的赞扬。2008年1月9日,范慧琴被委派参加“好运北京”系列赛事的场馆服务工作,她兴奋不已――奥运会越来越近,准备了一年,现在终于可以试试身手了。

2008北京奥运会离我们越来越近。张晨和范慧琴这对奥运会志愿者中的“姐妹花”,正以自己的努力诠释着奥运精神。

(中国移动周刊)

上一篇:IT界而立之前先立业 下一篇:分享带动效益――访56网CEO王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