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职生就业抗挫力提升的社会支持体系构建

时间:2022-10-15 07:24:08

试论高职生就业抗挫力提升的社会支持体系构建

【摘 要】培育高职生挫折抗挫力,可引导高职生获得长期稳定的坚毅性格和优秀品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本文对导致高职生就业挫折的因素分析谈起,建议建立社会、高校、家庭、个人四位一体的高职生就业抗挫力提升的社会支持系统,构建全方位的支撑,从而有效提高高职生抗挫能力。

【关键词】高职生;就业抗挫力;社会支持体系

大学生就业一直是政府和社会关注的焦点。高职生比本科生素质偏低,心理承受能力稍差,遭遇的就业挫折情况也明显多。而站到大学生总人数一半多的高职生同样存在活动能力强、社会影响大等特征,其就业问题不仅仅关系到社会的经济问题、政治问题,更关系到社会整体的稳定。培育高职生挫折抗挫力,可引导高职生获得长期稳定的坚毅性格和优秀品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高职生就业抗挫力提升是一个系统工程,探讨它的社会支持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导致高职生产生就业挫折的因素

1.1社会因素

高等教育大众化导致毕业生人数逐年攀升,竞争加剧,就业政策变过去的统包分配变成现在的双向选择、自主择业;个别用人单位把学历高低作为纳人的第一关,有的用人单位无长远发展动力,不重视人才储备和培养、毕业生能力的挖掘。有些大众媒体和网络渲染对大学生就业难过度夸大,使高职生就业更有惧怕畏难心理,在就业过程中一些不合理因素掺入,竞争的不公平等,使学生无所适从。

1.2学校因素

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和企业实际需求不对接,课改速度缓慢,工学结合深度不够,学生较低的实践能力,学校就业指导课程范围面窄、师资力量单薄,缺乏对学生从一入学就渗透职业理想的理念,导致学生自我认知能力低、不能确定自身在毕业群体中的位置。很多学校意识到就业指导的重要性,但受到到办学经费的影响……等等导致学生职业错位、心理受挫。

1.3家庭因素

高职生就业心理、就业意识的形成跟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教育内容、价值观念等密切相关。家庭教育是学生的第一课堂,家庭是最早打入学生心理的场所。有些家长从小学就替孩子想好以后的方向和出路,根本不考虑孩子的性格特征;独生子女家庭从小溺爱孩子,事事不让孩子亲历亲为,高职生难以迈出第一步;多子女家庭,忽略孩子心理成长,当孩子受到挫折时,有的家长只是一味埋怨,并不能从根本上减低高职生就业挫折感,不能给予孩子相应的心理支持,使挫折感加剧。家庭贫困的高职毕业生除了遭遇就业挫折,还得承担经济压力等问题。

1.4个人因素

就业抗挫力是指个体在遭遇就业挫折情景时,能够经得起打击和压力而使行为和心理趋于常态的能力。现在的高职生是80、90后,他们大多没有经历过生活上困苦,甚至有的从小就养尊处优,一遇到就业挫折立刻全盘否定自我,逃避困难,拒绝参与就业竞争;不少学生好高骛远,期望值过高,不能正确自我认知,不能确定在社会中、在群体中自己的位置。选择就业单位扎堆现象严重,追逐地域和待遇,忽视企业和自己发展等;学生的就业能力低下,综合素质偏低,实用性差、实践能力低;有的学生专业知识不扎实,不能做到活学活用,不能满足当今职业的具体要求;也有不少学生心理素质太差,求职过程中极端紧张恐慌。

2.高职生就业抗挫力提升的社会支持体系构建

高职生就业挫折感的产生是主观、客观等因素共同导致的,那么高职生就业抗挫力的培育同样是个系统工程,它需要建立社会、家庭、学校、个人等多方面综合的社会支持体系。

2.1社会层面

经济增长是就业的必要条件,如果没有经济增长就不会有就业的增长,但人口数量以更快的速度增长,有专家研究的结果是:中国目前是“高经济增长,低就业增长。”所以,国家实施调整经济增长以创业就业为导向,保证就业与经济的同步增长;改变经济增长模式,从而创造新的增长源泉,我国的经济增长尽量转到依靠劳动力资源和技术要素上来。企业发展应以长期利益为出发点,打造一支能学习有潜力的职工队伍、在招聘人员时应更注重高职毕业生的再学习能力,等等。

2.2家庭层面

改变“过去家长做主选择孩子就业单位”为“建议就业单位,让学生结合特长、专业选择单位,根据国家行业需求确定单位”的方法。学生遇到就业挫折、焦虑不安,家长应该给予心理鼓励,站在十字路时让学生自己选择、冷静思考、独自处理。家长应更加重视人职匹配理论,必要时给他们生活的压力,在关键时刻鼓励高职生勇敢走出去。

2.3学校层面

高职院校应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最优质的服务。高职院校应经常进行专业调研,及时更新课程体系,加强校企合作,聘请企事业单位职工兼任学校教育教学任务。不断修正人才培养方案并付诸实施,注重就业指导教育和职业就业课程建设,尤其就业心理指导,建立学校、系部就业协会,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和外界联系,使学生有更多实习实训就业兼职的机会。整合资源、从一入学就有整体规划,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就业心理指导。

2.4个人层面

高职生能否全面深入的对遭遇的就业挫折进行归因,这是自我培育就业抗挫能力的关键,也是学生对就业挫折认知是否成熟的标志。外界因素对高职生就业抗挫的培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们的归因指向内在的可变因素时,往往能产生有效的激励作用。遇到挫折是必然的,难找工作是暂时的,大学生和高职生不是多了而是少了。困扰我们的挫折,一部分是现实存在的,一部分是想象出来的,而逃避抱怨、情绪低落、失去信心等情绪都得靠自己“走出来”,最终要接受现实、乐观面对、一如既往、忍耐坚持,只有这样才能一步步走向成功!

高职生就业抗挫力提升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社会、学校、家庭、个人等多方面的支持和关注。只有这些多方位、多层次的支持体系高速运转,才能更好地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陶国富.大学生挫折心理[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 2006:1.

[2]倪嘉波.大学生挫折心理分析及教育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3):133-134.

[3]刘峰等.大学生承挫能力的提高和支持系统的建立.高校论坛,2008,(12):101-102.

[4]吴新中.大学生挫折心理反应及对策探析.福建论坛,2009,(6):128-129.

上一篇:关于积冰的预防与处置 下一篇:刍议供应链生产背景下的企业合作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