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激活、互动”型教学的探讨

时间:2022-10-15 07:22:06

“主体、激活、互动”型教学的探讨

当前,我们面临对人的主体性发展的现代意义的思考,对人的问题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人们追求的是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追求马克思早就提出的个人的自由充分的发展。正是适应时展要求,基于现代教育的高度,从知识论转向主体教育,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使学生从多渠道获得稳定与不稳定、静止与变化的知识,获得现代科技、文化知识,而且要激发学生的自觉能动性、独立自主性和开拓创造性,还要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平等观念和合作精神。当前的新课改给我们提供了这样的机会,这里以地理教学为例,谈谈自己参与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些感悟。

一、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弘扬学生主体性是当代教育的主题,是正确作出教育价值取向、提高教育质量与人的素质的关键,而学生主体性发展,又必须立足于教育实践活动基础上,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培养学生主体参与的能力。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为此很早就提出“六大解放”:解放头脑,让学生能想;解放眼睛,让学生能看;解放双手,让学生能干;解放嘴,让学生能谈;解放空间,让学生能接触自然;解放时间,让学生能学自己想的东西。

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过程中怎样具体操作呢?

我以为,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真正确立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念,将学生视为具体的活生生的,有丰富个性的,不断发展的认识主体,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独立个体和群体,将教学过程视作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地去获取对于客观世界认识的知识,进而发展社会适应性的能动的反映过程。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他们的实践活动则决定着认识的起点、范围、程度水平和个性差异。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做到:(1)看到每个学生都是特殊个体,需要充分信任、尊重和关怀(必须理解学生);(2)给每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及成功的机会(关键在于促进发展);(3)相信所有学生都能学习,都会学习,需要的是耐心与指导(区别对待);(4)实施有特色的教育,使每个学生主动积极地发展自我(形成特色)。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诱发学生学习动机,为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及师生互动创设良好的氛围。

苏霍姆林斯基说的:“所有智力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动机和巨大动力。古人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一种情绪激发状态。在这种状态下脑细胞的活动加快,神经处于兴奋状态,因而注意力得到高度集中,感知力、理解力和创造力都处于最佳发挥状态。这对知识的理解、知识的掌握会大大加强,学习效率相对来讲比平时高。可以说只有融化在兴趣里的知识才是有生命力的活知识。巴甫洛夫心理学观点认为,青少年学习目的、意志与兴趣三者相辅相成的。而青少年对某一学科爱好与钻研大多是从兴趣出发。所以,在教学中能做到兴趣教学,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对新事物的好奇是人的本能,从这个意义上说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先天就存在,不需培养,只需要激发、诱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内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课堂教学中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多种形式教学,如采用谚语、故事、多媒体、设疑引趣等手段来吸引学生。这里,我总结了高中地理课常见的一些用谚语导课的例子,借此引趣,营造氛围:学习“洋流”时,利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及盟军曾严密封锁直布罗陀海峡,然而英国舰艇屡受德国潜艇袭击,德国潜艇是怎样神不知鬼不觉溜过直布罗陀海峡呢?—引出“洋流”的学习;弟弟比哥哥年龄大——引出“日界线”的学习;四面朝南的房子-——引出“地图上的方向”的学习;孔明火攻——引出“生态环境的破坏”的学习;北京奥运会、亚运会的开幕式为什么定在北京时间20点——引出“地方时”的学习;野渡无人舟自横——引出“流水作用”的学习;井水不犯河水吗?——引出“地下水”的学习;雨后青山分外青——引出“大气的散射作用”的学习;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引出“季风”的学习;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引出“地形对气候的影响”的学习;覆水难收吗?——引出“水循环”的学习;云过山坡湿——引出“地形雨”的学习… 只要多留心、多思考,导课引趣一定会很成功。

导课引趣是第一步,为了整堂课都吸引学生,一定要精心设计好教学方法。我觉得“问题教学”法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运用时要求:(1)设置问题的“点”要准;(2)问题的难度应是:有适度的启发性;(3)问题的语言标准是:明确、通俗、易懂、容易回答;(4 )问题要新颖。

为了便于在课堂上师生互动,教师还要平时用个人渊博的知识、扎实的专业水平去吸引学生。教师的专业水平包括语言的组织和表达能力,板书、演讲、表演技能等。这些技能都过硬,再加上渊博的知识,取得学生对自己的信赖和敬佩,就能使学生对该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对学生多鼓励、经常表扬,拉近师生距离,有利于学生喜欢上教师自己教的这门课。这些都有利于课堂上师生间的互动。

三、课堂以师生间、学生间“互动型教、学”为主。

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不能用一成不变的方法去教育他们;也因为社会不断发展变化,需求越来越多的创造型人才,课堂教学也要适应这个变化。这就意味着必须改变以讲授为主要特征的“传授型教学”型式,建立以对话为主要特征的“互动型教学” 型式,在教学关系、内容、过程、管理和评价等诸多领域进行同步变革。

“传授型教学”以讲授为主要特征,重视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是知识占有者和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和记忆者。教学变成教师进行单向知识灌输的过程,课堂模式变成“讲授—练习—考试”。这种教学型式,学生永远被动,因为这种“传授型教学”的各个环节都是控制型的,教师只能服从和服务于这种单向知识灌输,抑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制约了学生的发展。

总之。“互动型教学”把课堂教学理解为师生共同学习和成长的交往过程,在教学对话中追求学生主体价值、教师主体价值和社会主体价值的统一,能够显著提高学生智力素质和能力水平,其意义非同寻常。一方面,智能的发展又是获得知识的重要条件;另一方面,学生在毕业以后总会或多或少地碰到他们不熟悉的科学上的新发现和新技术,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具备相应的智慧、意志和精神品质的人,才能在他们不熟悉的环境中迅速辨别方向,顺利地采取对策。因此,开发学生的智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应该是我们每个教师终生追求的教育目标。

上一篇:趣字入手 玩中学习 下一篇:如何实施探究性复习课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