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静华将干什么

时间:2022-10-15 06:37:06

如果想要学习宝马在中国的模式,将合资公司的大权控制在斯柯达中国手里,是一件难上加难的事情。

自6月底7月初参加完“合作伙伴宝马体验之旅”的德国访问之后,马静华就没有再参加公开的活动。8月中旬,她加入斯柯达中国并被委以副总裁的消息开始传出。

一年前的这个时候,斯柯达中国的总裁罗凯福(Alfred Rieck)宣布到任,也就是从那时起,“斯柯达中国”这个概念出现在媒体的视野当中。

但是一年来,媒体几乎没有听到关于它的任何消息,很少有人真正了解罗凯福作为斯柯达中国的总裁主要从事哪些工作。如果不是马静华加盟的消息,相信很多人已经想不起有这个机构。

马静华此前的身份是宝马大中华区客户事务部总监,再此前是华晨宝马汽车公关部总监,如果再往前推,则任职于大众中国公关部。自2004年1月1日加入宝马,她主要负责华晨宝马的社会公益活动、产品推广和企业形象宣传工作。此次就任新职等于重返老东家,相信任务已经不同。

斯柯达品牌从2005年由上海大众引进至今。已经有明锐、吴锐、晶锐三个系列的产品,2011年还将引入小型越野车Yeti。斯柯达的进口车业务也由上海大众接手。上海大众斯柯达一直控制着斯柯达品牌的话语权。

从产品销量来看,2010年上半年,上海大众斯柯达的三款车实现销量超过8.3万台,同比增长超80%。在车型品种严重短缺,车型空白严重的情况能取得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增长率。目前,中国已经成为斯柯达全球第一大市场。

上海大众的斯柯达项目可谓完全成功。显然,大众包括斯柯达并不希望看到斯柯达品牌被上海大众牢牢控制的局面,斯柯达中国的成立显然是想与上汽集团、上海大众共同“把握”斯柯达在华事业体的核心利益与发言权。但是如何把握确实是个难题。

斯柯达中国和上海大众斯柯达品牌是两套班子,互相没有隶属关系,甚至上海大众方面本身就有斯柯达总部派来的“高层人员”,这些“高层人员”直接对斯柯达总部负责,汇报线也是直接与斯柯达总部对接。如果要让斯柯达中国发挥作用,或许未来上海方面斯柯达总部派来的“高层人员”转而向斯柯达中国汇报。

倘若如此,《汽车商业评论》认为,这种硬是加了一个层级的管理模式对于斯柯达的未来并非好事。但是如果想要学习宝马在中国的模式,将合资公司的大权控制在斯柯达中国手里,那更是一件难上加难的事情。上海大众作为合资公司的独立性在中国已经是众所周知。

那么,这又是一种奥迪中国的模式?在中国,2006年1月,奥迪中国撤销,其品牌建设和进口车业务纳入刚刚成立的一汽大众奥迪销售事业部。2009年3月,先于斯柯达中国,奥迪中国成立单独的隶属于奥迪股份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其负责人冯德睿博士(Dr.Dietmar Voggertreiter)就表示,奥迪中国的任务是帮助奥迪在中国进行零部件采购;负责在北京的车辆电子系统测试中心;以及协助一汽大众奥迪销售事业部的营销和公关工作。

鉴于大众品牌汽车和斯柯达品牌在平台以及零部件采购上的共通性,冯德睿表露的上述奥迪中国的任务对于斯柯达中国来说似乎并无必要,斯柯达中国成立的目的只能是希望能抢在上海大众斯柯达事业部彻底羽翼丰满之前,拥有更多的“话语权”。

大众中国前CEO范安德(Winfried Vahland)出任斯柯达董事会主席一职更能够加深这一判断。号称为战略家的范安德自2005年来到中国后一直表现强势,并对合资公司的自主努力拼命打压。如今面对上海大众斯柯达的成功和由此自然形成的话语权颇为担心也就势所必然。

此次引进马静华,从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斯柯达总部对让斯柯达中国这一机构运转起来的迫切需求。相比宝马那样产品线丰富,有文章可做的公司,斯柯达中国可谓捉襟见肘,正如有观察人士所指出的那样,“马静华现在心里也应七上八下才是”。

上一篇:你的电动汽车态度 下一篇:轮毂反倾销最后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