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分析

时间:2022-10-15 05:41:07

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分析

摘要:科学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不同学科的交叉与渗透,引起了工程领域的技术改造与革命,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大力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及产品,不仅能改变传统机械设备的结构和生产方式,还能推动机械工业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

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不同学科的交叉与渗透,在机械工程领域,由于微技术和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向机械的渗透所形成的机电一体化,使机械工业的技术结构、产品机构、功能与构成、生产方式及管理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使工业生产由“机械电气化”迈入了“机电一体化”为特征的发展阶段。

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特征

1、机电一体化技术具备较高的安全性

在整个工作过程中,一旦电力发生了超载与过流等故障时,可以采取自动化保护措施,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人员、机械设备出现事故,加强了机械设备的安全性能。此外,机电一体化有关产品具备了自动化监控、自动化诊断、警报与自动化保护等功能。

2、机电一体化具备了较强生产能力

由于机电一体化产品实现了自动化监控目的,所以提高了设备的生产能力。此外,机电一体化产品多数具备自动处理信息和信息控制等能力,其检车控制的精确度、灵敏性和应用范围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采用自动化控制系统可以保障机械设备的执行情况能够根据相关的设计要求进行,从而保障了产品的质量。

3、机电一体化具备了较高的使用性能

机电一体化产品采用了数字显示和程序控制,这使得手柄和按钮的数量得到很大程度的减少,方便了操作过程。机电一体化产品可以重复大量的动作,更先进的产品还能够筛选工作程序。

4、机电一体化具备了较大的适用范围机电一体化产品具有复合技术和功能,不具有单技术、单功能的局限性,这使得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功能得到很大提高,也深化了自动化的程度。机电一体化产品具有的自动和智能功能可以轻松应对用户的需求。

二、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

1、数控机床

数控技术已经有40年的发展史了,它在多个方面都有明显的提高,比如结构、功能和控制精度,具体表现为:1)结构为多CPU、多主总线形式,具有紧凑、模块化的特点。2)设计具有开放性,硬件系统和功能模块可以最大限度地使用户受益。3)系统可以实现动态仿真二、三维加工过程,通过在线诊断和模糊控制等向车间提供编程技术。4)存储器采用了大容量同时软件设计为模块化,这种改变使得数控的功能变得更加丰富,也使得CNC系统具有更强大的控制功能。5)一个机床可以通过多过程和多通道控制实现多个独立任务同时完成,并且系统中还集成了刀具破损检测等。

2、工业机器人

第一代机器人对工作对象和环境的适应性较低、灵活性较差,也被称为示教再现机器人,它们在进行重复运动时只能根据示教内容进行。在第一代机器人的基础上改进的第二代机器人拥有了先进的传感设备,它和计算机联系密切,可以通过计算机来对工作进行处理和分析,从而做出自己的判断进而控制动作,这表明工业机器人开始变得实用化,表现出了低级智能。第三代机器人即是我们所称的智能机器人了,它的工作离不开第五代计算机,通过传感元件和计算机的作用来达到复杂的逻辑、判断和决策能力。

3、计算机的集成系统

全局动态最有综合帮助实现了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它并非是由各分散系统简单组合而成的。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打破了原有部门间的界限,制造是它的基干,通过这个基干达到对“物流”和“信息流”的控制,最终将经营决策、产品开发等有机结合起来。一个企业如果具有很高的集成度将会更好地优化各种生产要素的配置关系,更大程度地开发出各生产要素的潜力。

二、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1、数字化:微控制器及其发展奠定了机电产品数字化的基础,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崛起,为数字化设计与制造铺平了道路,数字化要求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软件具有高可靠性、易操作性、可维护性、自诊断能力以及友好人机界面。数字化的实现将便于远程操作、诊断和修复。如不断发展的数控设备,利用计算机生产过程进行机种监视、操作、管理和控制。

2、网络化:20世纪90年代,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机电一体化有重大影响,使其朝着网络化方向发展。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种类很多,面向网络的方式也不同。由于网络的普及,基于网络的各种远程控制和监视技术方兴未艾,而远程控制的终端设备本身就是机电一体化产品。机电一体化新产品一旦研制出来,只要其功能独到,质量可靠,很快就会畅销全球。因此,机电一体化产品无疑将朝着网络化方向发展。

3、模块化:模块化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工程。由于机电一体化产品种类和生产厂家繁多,研制和开发具有标准机械接口、动力接口、环境接口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单元模块是一项复杂而有前途的工作。如研制具有集减速、变频调速电机一体的动力驱动单元;具有视觉、图像处理、识别和测距等功能的电机一体控制单元等。这样,在产品开发设计时,可以利用这些标准模块化单元迅速开发出新的产品。从而避免利益的冲突,并能使之标准化、系列化。

4、人性化:各类产品的生产都是为了方便于人类,故机电一体化向人性化是个必然的趋势。机电一体化产品要求除了能够达到人类最基本的使用需求外还需要考虑它的外观结构包括形状及颜色等从而使产品更接近生活,让人们在使用过程中更自然,更便捷。

5、微型化:机电一体化的新目标是向着微型化转化。机电一体化的微型化又称为微型机电一体化系统,国外对其几何尺寸定义为一般不超过1cm3,并正向微米、纳米级方向发展。微型机电一体化系统主要特点为具有体积小、耗能小、运动灵活等,由于微型化的特点,其可进入一般机械无法进入的空间并易于进行精细操作,故非常受生物医学、航空航天、信息技术、工农业乃至国防等领域的欢迎。

6、绿色环保化:工业不断发展、我们的生活舒适度不断提升的同时环境污染缺越来越严重,资源也越来越紧缺。人们都在强烈呼吁保护环境、节约社会资源,所以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一个发展趋势就是绿色环保。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机电一体化技术产品必须要无害或者对生态环境的危害极小,必须符合人类健康要求,必须有极高的资源利用率,回收利用率也要很高,这就是绿色环保化在机电一体化产品中的具体体现。

7、系统化:其特征之一就是系统体系结构进一步采用开放式和模式化的总线结构。系统可以灵活组态,进行任意剪裁和组合,同时寻求实现多子系统协调控制和综合管理。特征之二是通信功能的大大加强,特别是“人格化”发展引人注目,即未来的机电一体化更加注重产品与人的关系当然,机电一体化的发展不是孤立的,与机电一体化相关的技术还有很多,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技术相互融合的趋势将越来越明显,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也将更加广阔。

结语

综上所述,机电一体化的出现不是孤立的,它是许多技术的结晶,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当然,与机电一体化相关的技术还有很多,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技术相互融合的趋势将越来越明显,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广阔发展前景也将越来越光明。

参考文献:

[1]袁中凡.机电一体化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2]王梅菊.煤矿机电一体化的应用现状及对策[J].科技与企业,2012

[3]芮延年.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上一篇:刍议建筑给排水管道铺设的技术 下一篇:压力容器焊接中常见技术问题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