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新课程背景下高校学生音乐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10-15 05:34:26

浅论新课程背景下高校学生音乐能力的培养

摘要:新课程背景下的高校音乐教学本着以学生本位为原则,将传统的灌输方式让位于自主探究方式或师生互动方式,强调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之间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注重学生的独立性与自主性的培养,以及音乐能力的培养,而音乐能力的培养中又包括对音乐鉴赏和理解能力的培养和对音乐技能的表现力的培养。

关键词:新课程 高校音乐教学 音乐能力 音乐鉴赏 音乐表现力

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工程,尊重学生、发展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人格是人本教育的主要标志,“教育是学生的自我实现过程,因此,学校课程应着眼于学生个体的认知,情感,兴趣,特长品质,意志等方面”,新课程背景下的音乐教学主要是以追求新的人才培养目标为最核心的问题,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与健全的人格,在教学的过程中,将音乐知识与技能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过程中,正确引导学生对音乐形式和音乐内涵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中的作用。

一、转变教学模式,培养音乐能力

教育是学生的自我实现过程,学校的课程应当着眼于学生个体的认知、情感、兴趣、特长、意志、品质等方面。应该做到“最大程度地回归和体现知识的整体面目”。与过去教师对于教学目标的认识较为单一所不同的是,新课程下的音乐教学目标将音乐课程目标具体化、系统化,这一目标引导和制约着音乐教学过程的设计、过程和完成,是音乐教学活动中关键的一环,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处于引导和规划的作用。

教学模式指一定的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的反映,在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行为规范,不同的教育观往往提出不同的教学模式。例如,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就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和研究,鼓励和要求学生自我学习;教与学关系相对开放,互动式较多,鼓励和要求学生提问和质疑;创造一种学生自己为自己负责,学生自我管理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主要起到了向导的作用。在新课程下,音乐教师应该践行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除了重视教师和教学目标设计时,还应该重视学生这一主体在教学中的作用,从而真正设定出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目标转变教学模式,培养音乐能力。音乐能力的培养主要包括两方面:音乐鉴赏和理解能力的培养以及对音乐技能的表现力的培养。

音乐作为听觉的艺术对学生的教育作用是潜移默化的,音乐中蕴涵的道德哲理和丰富的情感体验,可以通过每一个音符传递给到聆听者。音乐的鉴赏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每个欣赏者都会从自身的不同需要和喜好的角度出发去欣赏音乐,充分发挥积极地主体创造力,以此体会审美愉悦的体验的过程正因如此,更需要教师做好教学中的方式和引导等方面,用心去设计课程中的环节,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学习热情。真正能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

同样,在音乐教学中,音乐表现力的培养也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通过不同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潜能以及对音乐的理解和对音乐的掌控和表达能力,那么音乐能力的培养需要通过哪些方式和方法呢?

二、音乐能力培养的几种方法

(一)多媒体教学,增强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随着信息科学的发展,以计算机、多媒体、通讯、网络为代表的先进的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科学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音乐作为艺术与科学的结合,是一门集思想、情感、文化、意志教学于一身的多元化课程。在这种情况下,传统音乐教学会显得因内容单一,形式上缺少多样性,也无法满足学生对不同音乐风格作品的审美需求,多媒体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毋庸置疑,把静态的音乐知识转化为生动形象的画面,能很好的调动学生各个感官,很快进入音乐情景,想象、体验音乐所表达的各种丰富多彩、细致的感情会加强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更多了解。在音乐教学中合理的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有效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之听觉的音乐艺术和视觉的美术艺术相互糅合,更易于对音乐的学习和理解以及直接地参与创作音乐。

教师作为教学的实施者,对于教材主旨、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效果、学生情况等都应有充分的理解,同时应研究音乐、图像、音乐教学相互的关系,作为课堂音乐有效教学的基础。正如黑格尔曾说:“艺术形式就是诉诸感官的形象”。就音乐而论,它组合的“声音形式”就是它“诉诸感官”的“声音形象”。任何事物映入主观的感性反映形式有两种:一是知觉映像,二是表象映像。这两者的统一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相当重要的,就图像和音乐而言,它们对音乐课堂教学效果就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例如在欣赏和学习乐曲《苗岭的早晨》,在教学中可以分成三个递进的教学层次,首先观看苗族特有的舞蹈“芦笙舞”进行代入,之后进行乐曲的欣赏,在欣赏之后可以讲解,乐曲以清新、明朗的旋律表达,描绘春意盎然、秀丽迷人的苗岭山寨,其中的口笛以高亢、明亮的音色奏出富于苗族特点的“飞歌”旋律,间以鸟鸣,展现出一幅山峦层叠,百鸟争鸣的苗家山寨景象。欢乐活泼的小快板,表达了苗族人民幸福喜悦的心情。短小的尾声,再现引子音调,首尾呼应,意境深远,令人回味无穷。欣赏和讲解之后,再进行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关讨论包括引导学生的思维的发散。

(二)培养感知思维能力,加强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力

音乐教学要“诉诸感性,回归人本。”音乐教学在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多方面能力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优势。因此,要把培养思维感知能力的培养作为一个重要的任务纳入到音乐教学之中。要积极培养学生的思维感知能力,最重要的是听觉能力的培养。通过音调、音色、力度、让学生去感知和认识声音,以此提高学生听觉的选择性和敏感性。除此之外还要积极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与文字是表达明确的概念和具体的思想不同,音乐通过人们的感知,使人们对作品所塑造的形象产生联想、想象,引起共鸣来达到目的的。由此可见,音乐教学在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方面的作用是独特而明显的。通过视唱、欣赏音乐,不但训练、提高了学生的视觉、听觉能力,而且,当学生的大脑在随着音乐进行活动的同时,想象、记忆、情感等心理活动也非常活跃,这些都有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在进行音乐教学时,根据作品的内容,引导学生从旋律、节奏、风格等方面入手,在牢固掌握音乐基本知识的同时,利用旧知识对作品进行分析,如乐句乐段、调式调性、曲式、作品风格等。这种分析音乐作品增强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能力。例如在声乐的课堂教学中,究竟该如何把一首歌(曲)正确而完美地唱出来,不仅需要积极培养学生歌唱的基本功,譬如如何进行正确的呼吸,如何准确的咬字吐字、准确的音高和节奏,如何把握恰到好处的力度表达出自然而美好的声音和真切的感情等等,从而把歌(曲)所表达的形象充分地再现,这就是对培养学生对于音乐的表现能力。

(三)个性化教学,激发和培养个性表现力

“美的艺术不像学者那样只培育理智,也不像道德人民教师那样只培育心灵,而是培育完整统一的人。它所追求的不是理智,也不是心灵,而是把人的各种能力统一起来的整个心态,这是一个第三者,是前二者的综合。”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挥个性特长,体现出对“人的本质”的尊重,让学生人人都能参与到音乐中,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做到个性化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前提和基础是教师自身具有深厚的专业素养,教师要加强“内修”在学科专业上知识渊博、学识深厚,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知道得多,懂得的多,研究得深入,有自己的想法。创造性音乐教学使同学在参与音乐活动中通过培养学生的表现欲望与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独立个性、特性、创造性。在教学中教师还要运用方法体现教学过程的愉悦性,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境,因为当学生对音乐发生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持久的音乐学习动力,从而真正地拥有和保持音乐艺术所给予他们的愉悦性。反观,教学活动中的学生具有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的个体,所以在音乐教学中要多样性和有针对性。真正建立教师和学生的协作关系。教师在进行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必须明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审美需求,并以此作为切入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当同学的音乐表现能力和表达的独特个性越强,他们的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就会体现的越充分。除了让学生欣赏教材上的音乐作品,扩大音乐视野,提高音乐欣赏能力外,还可结合听音练习,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教师可以从实际出发,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和培养个性表现力。

新课标要求建立新的观念,就要扬弃旧的教学模式,追求音乐教师自由教学的空间。也不能仅仅满足于灵活性、创造性地参照和运用某些教学模式,而应该更多地强调主动地采取创新教学模式,重视音乐实践,这样才能使音乐教学方法千变万化,从而适应音乐教学的发展变化,要让音乐教学取得很好的效果。“音乐要处理的不是单纯的内心生活,而是由具体内容充实起来的内心生活,这种具体内容是和具体的情感密切结合在一起的。” 音乐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体验,有助于激发多种感知和思维方式,有助于在发展直觉、推理、想象、技巧。在表达和交流等独特形式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丰厚的文化修养,从而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从而提高和完善他们自身的综合素质。在音乐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关键,学生才能与音乐行程紧密的联系,从而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获得享受,提高审美能力。在新课改的理念中,要改变以往简单的传授教学模式。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善于打开学生的心扉,启迪学生的心灵,启发学生灵感,升华学生的音乐情操,提高学生的音乐能力。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善于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始终把学生置于音乐教学的出发点与核心地位。在认真备课的同时,善于科学、艺术地把握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在给学生提供广阔的音乐思维空间的同时,更要对学生闪耀出的音乐的智慧火花,进行进一步的发扬、引导,促进学生音乐创新的精神能量的生成,课堂教学才会焕发勃勃的生机。作为一名高校音乐教师,应该深知音乐对人的影响不仅是身体和物质的,更是心灵的震撼与精神的升华。

基金项目:

本文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教育部科研规划课题《以培养学生能力为导向的教学模式研究》的子课题,课题名称:新课程背景下高校学生音乐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设计和学生音乐能力培养的意义研究,项目编号:HNB201203035。

参考文献:

[1]郑莉.新课程音乐教学法[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9.

[2]李瑾瑜.课程改革与教师角色转换[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3.

[3]李妲娜,修海林,尹爱青.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4]蒋孔阳.十九世纪西方美学名著选(德国卷)[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0.

[5][德]黑格尔.美学(第3卷)[M].朱光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

上一篇:记谱法研究文献综述 下一篇:论一个银行系统内的溢出风险价值以审慎性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