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校计算机专业创新创业项目的培养模式

时间:2022-10-15 05:34:12

农校计算机专业创新创业项目的培养模式

摘要:针对高质量农业信息服务人才短缺、高等农业院校计算机专业办学特色不突出以及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普遍偏低的现状,研究制定适用于高等农业院校计算机专业创新创业实践项目的“卓越农业信息化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高等农业院校;实践项目;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讲师,研究方向为农业信息化,东北农业大学电气与信息学院.孙建,东北农业大学电气与信息学院.宋伟先,东北农业大学电气与信息学院

1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1国外研究现状

首先,国外大学在人才培养经验中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设定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培养要求与学校的实际定位相符合,着力发展特色。其次,国外高校非常重视实践教学,德国著名的“双元制”和美国的合作教育均强调学生在学校接受理论培养、在企业接受实践技能培训。在农业院校方面,美、德、法等国家农业高校的学生基本都要到农场、公司等参加生产实践。再次,发达国家非常注重从职业和专业的角度,帮助学生树立从业信念,养成专业行为习惯。另外,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高等院校非常注重因材施教,在一切时间和场合均须实现教育目的,应尊重学生[1]。

1.2国内研究现状

《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2]把培养信息化人才列为我国信息化发展的战略重点。根据《关于推进高等农林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实施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要求,各地农林学校积极开展“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项目立项申报工作,以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为准则,来重新设计和组装人才培养过程。另外,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本科教学工程”部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启动实施黑龙江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通知》的文件要求,各地学校积极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申报工作。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已成为促进高校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方法。

1.3研究现状述评

与国外高校相比较,我国的培养模式仍存在很多不足,主要表现在:第一,在与产业需求脱轨的传统教学模式下培养出的计算机专业学生无法胜任农业信息化的发展需要[3];第二,缺乏根据学校在农业科技、人才、信息等方面的优势调整培养方案,缺少办学特色;第三,“重理论而轻实践”的教学模式更是农业高校大学生成功就业创业的障碍。因此,研究和制定适用于高等农业院校计算机专业创新创业实践项目的“卓越农业信息化人才培养模式”将有助于优化现有创新创业实践项目的培养模式,提高学生创新实践动手能力,进而推进高等农业院校计算机专业整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

2创新创业实践项目培养模式制定方案

2.1培养目标确定

参考“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人才培养目标,面向农业信息化发展需求,立足本学校及本学科发展水平和特色,探讨、研究并制定高等农业院校计算机专业创新创业实践项目“卓越农业信息化人才教育培养目标”。具体实现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将农业信息化相关内容有效融入创新创业实践项目,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体现农业院校计算机专业办学特色。第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人为本,使每名学生都能获得适合自身特点的教育。第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公平。根据学生自身特点选择学习目标,教师能够因材施教,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公平。第四,提高学生服务“三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获取农业相关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创新思维、创业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

2.2培养措施制定

为达到上述人才培养目标,主要从人才培养内容、培养手段、培养制度和培养评价四个方面构建高等农业院校计算机专业创新创业实践项目“卓越农业信息化人才教育培养措施”。

2.2.1前期调研

第一,通过资料分析和实地调研等方式了解掌握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及特点、农业信息服务人才的现状及社会对农业信息人才的知识结构要求等情况。第二,以问卷调查、教师访谈和学生座谈等形式对现有创新创业实践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2.2.2培养模式制定

第一,基于调研统计分析结果,课题组成员研究制定培养模式草案。第二,邀请农业相关专业教师、农业信息化企业工程师、农业信息人才需求单位工作人员和计算机专业教师共同针对培养模式草案中的各项内容,包括培养目标、培养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各个环节进行详细地协商讨论。第三,经过广泛征求意见、反复沟通协商、多轮修改完善,形成最终的创新创业实践项目“卓越农业信息化人才培养模式”。

2.2.3培养模式实践及评估

第一,将制定的培养模式应用于选定的实践项目,开展相应的教学实践研究,并对实施状况进行跟踪记录。第二,综合评定培养模式实施效果,分析实施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对比传统教学模式与该方法的共性和特性,以及对教学效果的不同影响;进一步优化培养模式,以求达到最优教学效果。

3结语

将农业信息化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相结合,打破专业壁垒,加强农业与计算机专业的交叉综合,同时注重与行业、企事业单位密切合作,打造具有高等农业院校特色的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郭兴启等.国内外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J].高等农业教育,2009,(2):89-91.

[2]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通知[Z]中办发[2006]11号.

[3],彭静,王艳.以农业信息化为导向的高等农业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14,(16):47-48.

作者: 孙建 宋伟先 单位:东北农业大学电气与信息学院

上一篇:高中生物课堂中激发兴趣教学法的实践 下一篇:园林工程施工技术难点及处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