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史铁生小说《毒药》的人性三部曲

时间:2022-10-15 05:29:37

探寻史铁生小说《毒药》的人性三部曲

【摘 要】在一个风景秀丽的小岛,人们疯狂地赛鱼,赛鱼的结果关乎家族荣辱。畸形的使命重压之下,主人公人性扭曲,成为一个精神残疾者。但是在他怀揣毒药求死时,追求自由平等的人性开始复苏,毒药的激励使他行走在人性抗争之路。最终他取得了无声的胜利,完成了人性三部曲的蜕变,而毒药其实是口香糖的戏剧性结尾也揭示了作者向死而生的生命理念。

【关键词】《毒药》;人性;扭曲;觉醒;抗争

在很久以前,一个地理位置极佳的小岛本是以渔业为生,可是一切从一条怪鱼的捕获开始,小岛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凭借培养出各种奇形怪状的鱼引来了大量游客发展了小岛的经济,同时也兴起了祭祀神鱼的活动,将怪鱼供奉为神鱼并对于其可以带给人们幸福无半点怀疑之心。但是经过历史的变迁,以及人们日益个人化的利益摧残,岛上的居民开始赛鱼,并且一代疯狂过一代。演变到后来,鱼的体态色泽竟关乎到主人的声名与地位。于是,在人们心中振兴一个家族就只能靠养鱼。

一、欲望驱使、使命重压:人性的扭曲

由纯为观赏性质的怪鱼演变为家族兴衰荣辱的关键之所在,为了虚无缥缈的家族利益,岛民不惜以健康、亲情与生命做赌注,赛鱼一代传至一代,这里孩子的出生不是为了爱的延续,而是为了生命的延续,而延续的生命是为养出一条怪鱼光宗耀祖而服务的。神鱼在小岛上代表了钱权,岛上的人们因为钱权而畸形化,欲望丛生、振兴家族的使命重压使岛上的“人”成为了精神残疾者,早已没有了个人自由的思想,一心只为养鱼。就像小说的主人公――这位老人,年届四十的父母认定自己此生已无可能培养出一条赢得声望的怪鱼,因此才有了他,毫无疑问,他从一出生开始就注定是父母培养怪鱼的工具,从小他就没有选择地与鱼生活在一起,被计划着与鱼“打得火热”。他是为家族荣誉而生的个体,在家族使命的重压之下,此时的个人自由早已是奢侈之物,更何谈正常的人性。使命的重压使原本可以意气风发的青年走向绝路,将生命的去无扭曲到是否培养出怪鱼身上,怪则生,庸则亡。人性的扭曲随着身体内血液的流动遍及体内各个角落,为达目的,人性扭曲到全然不顾生命的可贵。在欲望驱使下,人们拖着病态的躯干在白天给鱼喂各种稀奇古怪的化学试剂,在深夜全家围坐在鱼缸边默默祈祷,密切地注视着鱼的一举一动,生怕错过神鱼。整天紧张兮兮,俨然成为一群精神残疾者。在生理上,人的生理需求被无情践踏,导致不孕症盛行于岛上。在六十年岁月的洗刷之下,小岛上的居民并没有因为岁月的变迁而沉淀下来,认真地思考自由、人性,反而是变本加厉。昔日的民房拆除为露天广场,极其讲究的装修和华灯林立的场所不是为人们陶冶情操所用,而仅仅只是众多的赛鱼场之一。更出人意料的是曾经教书育人的学校也不幸成为了众多赛鱼场之一。教育乃国民之本,是人性启蒙的导师,对教育的埋没实为对人性的埋没,一群打小不知人性为何物的岛民,在长辈的言传身教之下,过早地背负起一个家族兴衰荣辱的使命,精神和生理的扭曲已成既定事实,人性扭曲只不过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二、毒药不毒、反成救命良药:人性的觉醒

“人人生而自由平等”在这座小岛上似乎更显讽刺,岛上的居民生而为鱼,死亦为鱼。正如老人在与老大夫谈话时所说的那样“只要有差别,就不可能有彻底的平等。”不同的怪鱼世家,留下了不同程度的怪鱼品种,在愚昧的岛民眼里,鱼仙、鱼圣、鱼帝、鱼王才能够抬头挺胸地走在路上,才配享受人们羡慕、尊敬的目光,才有资格谈平等、自由,因此这些称号成了他们奋斗终生的目标。在被家族使命无限压迫的生活中,主人公最终不堪忍受重压,选择轻生。含辛茹苦的十年并没有得到回报,他不仅不能搬到象征着高超养鱼水平的岛西,而且连自小一起长大的岛东人民也看不起他了。他“恨不能立刻死了去”,于是从老大夫那儿寻了两颗毒药。当他手握毒药来到海边时,他曾想过把药往嘴里一扔,就势往水里一滚,一切的烦心事就都结束了。这样的结束方式使世界不再有他,就像他也不曾有过这个世界一样。然而,手握毒药的他,转念一想再差也不过是死,现在自己连死都不怕了,何不就当自己是一个死人,去外面的世界转转走走呢?两颗原本将他带往死亡深渊的毒药却激励了一味求死、懦弱的自己,他开始反省,摒弃一切。人性的觉醒从拿到毒药后开始,他从只知道养出怪鱼却因一事无成而欲寻死的愚民,开始有了转变――不安的思想从他的脑海中迸发,自由的欲望在他身体中跳动,在他身体中掩埋了几十年的人性幼芽开始蠢蠢欲动,急切地破土而出。他开始意识到在世界否决他的同时,也要为自己争取一份权利。此时自由的观念已经潜入心中,生活的希望也渐渐盖过了死亡的宿求。带着这样一份希望,人性的觉醒伴随着他来到大水的彼岸开始新的生活。在彼岸的生活也不尽如意,他明白了哪儿都不是天堂。在那儿他找不到生活的方向,绝望地先后多次拿出毒药,但是神奇的是在每次一次面对毒药的时候,他总能找到鞭策自己的动力,毒药似乎成为了他激励自己的良药,总能使他在死亡边缘悬崖勒马。其实换个角度来看,主人公在彼岸的生活尽管也有不如意的时候,但是这些不如意也是因为他对人生开始有关于自己个人的追求。正是那两颗毒药的激励,使他开始追寻自由,人性的醒悟带给了他正确的心态,美妙的生活,幸福的人生。

三、苦难迭出、向死而生:人性的抗争

作者史铁生本就是一个被苦难包围的人,青年双腿瘫痪,人到中年又患上尿毒症,病痛伴随着他走完一生。正是这些切身的体验使得史铁生在面对海德格尔所说的人是被“抛入”世界上来的时候,格外颤栗于那股超越人自身的强大力量。“颤栗”,是他面对这种超越性力量的内心感受,也是他踏上人性抗争之旅起初的姿态。正因如此,史铁生的精神探寻也呈现出了别样的地方。他很少去追问苦难为什么会发生,而是把思考的方向投向与苦难的抗争。在《毒药》中主人公从年少时初养成几条怪鱼而后一落千丈,十年间的挫折与苦难使他在人性的禁锢中来回踱步,此时面对苦难他是颤栗的,最终选择轻生,这是对生活重压的消极反抗,是无声的懦弱的人性抗争。而后,在他怀揣毒药之后,苦难仍旧迭出,划船七七四十九天后到达大水彼岸却面临生存困境,寻找到打扫厕所的差事聊以维持生计时却因工作不够体面而讨不到老婆,耐心学习几年的木工、打铁和裁缝但却都学的不尽如人意,但是人性觉醒的他不再只是颤栗于这些苦难,而是勇敢地抗争。然而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抗争之战中,主人公怀揣着对这个世界的否决权与人性的逐渐复苏,默默地与苦难周旋,与懦弱、失去自由与平等的人性抗争,面临生存困境时便寻找打扫厕所的差事维持生计,讨不到老婆便耐心学习各种技艺,学习成效不佳便选择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去做,如此一来,并不需要兵刃相接,而是采用婉转的迂回战术,认清现实但不屈服于现实,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努力拼搏,一步步将扭转的人性扭转回来,幸福美满的生活触手可及。正是这种抗争精神使他与岛上居民的生活形成鲜明的对比,他从六十年前岛上的失败者转变为六十年后岛上生命延续的救世者。主人公在苦难迭出的现实中,人性的抗争取得了无声的胜利。在小说中,主人公一直用毒药来告诫自己,再难也不过就是吞下毒药了此一生,聊以却也成为了生活的动力,生活朝着幸福、美满迈近。但所谓的毒药只是香甜的口香糖,这样一个欧・亨利式戏剧性的结尾,表达出了史铁生对人类生存的一种理解,人生目的的设立是生存的重要策略,而人性的探寻则是生命永恒不变的主旋律。

史铁生在《对话四则》中坦率地承认在最初知道自己的残疾之后强烈地想到过死,在被问及为何没有自杀时,他提到卓别林在一部喜剧作品中所说的“着什么急?早晚会死的。”《毒药》写的便是一则向死而生的故事,在向死而生的人生旅途中,人性抗争三部曲闪现着巨大的光辉。

【参考文献】

[1]史铁生.史铁生小说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

上一篇:农业院校药物制剂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教学实践 下一篇:论当前垫资承包工程的风险与对策